•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口老齡化的經(jīng)濟影響
    ——對文獻的研究和反思

    2018-09-30 13:13:09昌忠澤
    財貿(mào)研究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實際匯率儲蓄人口老齡化

    昌忠澤

    (中央財經(jīng)大學(xué) 1.財經(jīng)研究院 2.北京財經(jīng)研究基地,北京 100081)

    一、引言

    在21世紀(jì),中國崛起與人口的快速老齡化問題均備受世人矚目(陳社英 等,2011)。根據(jù)2010年的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中國65歲及65歲以上人口占總?cè)丝诘谋戎剡_到8.87%。如果按照慣例,把65歲及65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的人口結(jié)構(gòu)稱作老齡化人口,則早在20世紀(jì)80年代中期中國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①詳見:蔡昉,“求解中國‘未富先老’:開發(fā)二次人口紅利,改革養(yǎng)老保險制度”,《東方早報》,2012-02-01(A38-A39)。。目前,中國老年人口已超過1.67億,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預(yù)計到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增長到2.47億,2030年達3.63億,2054年更是達到峰值的4.72 億,老年人口屆時約占全國總?cè)丝诘?4%,中國正處于應(yīng)對人口老齡化的關(guān)鍵時期(陳傳書,2010)。

    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它使我們的世界迅速地變老,并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人口老齡化給社會保險和養(yǎng)老體系帶來巨大壓力,對傳統(tǒng)家庭為主的社會養(yǎng)老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人口老齡化還影響著經(jīng)濟增長、對外貿(mào)易、人口遷移、疾病的傳播和流行。人口老齡化會對當(dāng)?shù)亟?jīng)濟、地區(qū)經(jīng)濟以及全球經(jīng)濟產(chǎn)生巨大影響(Powell et al.,2009)。Pifer et al.(1986)曾斷言“人口老齡化繼續(xù)發(fā)展下去所產(chǎn)生的沖擊將不亞于全球化、城市化、工業(yè)化等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偉大的經(jīng)濟與社會革命”。

    在封閉經(jīng)濟中,人口老齡化一般由兩個因素所驅(qū)動:長壽和出生率的下降。對老齡化問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新古典增長模型(Solow,1956)。根據(jù)新古典增長模型,如果儲蓄率不變,較慢的人口增長率將會引起資本深化,從而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和人均消費水平。

    與新古典增長模型不同,現(xiàn)有文獻明確地將人口年齡分布(從而將老齡化問題)引入到經(jīng)濟理論和實證分析模型中,具體主要沿著兩條研究路徑展開:一條研究路徑由Samuelson(1958)所開創(chuàng),通過構(gòu)建不包含耐久品的世代交疊模型,進而探討了代際轉(zhuǎn)移理論的重要性,研究認(rèn)為代際轉(zhuǎn)移起著財富儲藏的作用,能夠使得經(jīng)濟達到更令人滿意的穩(wěn)態(tài)增長水平;另一條研究路徑是由Becker et al.(1988a)、Becker et al.(1976)、Becker et al.(1988b)等發(fā)展起來的,這是一個有關(guān)生育、人力資本投資、遺贈以及公共部門教育和養(yǎng)老金的理論。

    沿著Samuelson(1958)的研究路徑,基于Samuelson(1958)世代交疊模型和Modigliani et al.(1954)的生命周期假說,主要側(cè)重于描述人口年齡結(jié)構(gòu)如何影響儲蓄、消費等經(jīng)濟行為。雖然生命周期假說的一些關(guān)鍵要素得到了經(jīng)驗研究的支持,但是對老年人儲蓄行為并沒有達成研究結(jié)論共識。早期的生命周期理論暗示老年人存在負(fù)儲蓄傾向,然而現(xiàn)實中許多老年人退休后仍然在不斷增加自己的儲蓄,這就是所謂的“老年人儲蓄之謎”。后文將對老年人儲蓄行為的經(jīng)驗研究成果進行了評論,對試圖將這種行為與生命周期假說進行調(diào)和的各種解釋進行評價。

    沿著第二條研究路徑,基于Becker的人力資本投資理論討論了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chǎn)率和人力資本形成的影響(Prskawetz et al.,2007;Guest,2007;Cipriani et al.,2006;Lee et al.,2010)。在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chǎn)率的影響方面,現(xiàn)有研究往往忽略了人口老齡化與勞動生產(chǎn)率之間存在著如下聯(lián)系:人口老齡化通過影響資本密集度,從而導(dǎo)致部門間商品和服務(wù)需求發(fā)生變化,最終對勞動生產(chǎn)率產(chǎn)生影響。

    近年來,研究人口老齡化還存在著這樣一個引人注目的趨勢:將關(guān)注的重點轉(zhuǎn)向人口老齡化的國際影響上,特別是對資本流動和貿(mào)易平衡的影響上(Taylor et al.,1994;Fougere et al.,1999;Brooks,2003;Henriksen,2002;Kim et al.,2008;Karras,2009)。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通過對人口老齡化影響儲蓄和消費、勞動生產(chǎn)率、人力資本形成、資本流動以及貿(mào)易平衡等方面進行的理論和經(jīng)驗文獻的評述,以厘清人口老齡化影響經(jīng)濟的邏輯思路,分析現(xiàn)有文獻存在的不足,明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老齡化對消費和儲蓄的影響:對生命周期假說的實證檢驗

    最早將年齡因素引入消費數(shù)量決定的理論是Modigliani et al.(1954)的生命周期假說(Aigner-Walder et al.,2012)。生命周期理論強調(diào),人們在工作時儲蓄以維持老年時的消費。Modigliani et al.(2004)的經(jīng)驗研究表明,經(jīng)濟體中的人口統(tǒng)計特征可以看成是該經(jīng)濟體私人儲蓄率的最為關(guān)鍵的決定因素。生命周期假說主要是一種有關(guān)消費的理論,該理論與凱恩斯的消費函數(shù)理論不同,后者認(rèn)為消費和儲蓄是由當(dāng)前收入和年齡狀況所決定的。生命周期假說考慮了資源的代際間轉(zhuǎn)移以平滑經(jīng)濟人在整個生命期內(nèi)的消費(Hassan et al.,2011)。

    假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人們的儲蓄率和邊際消費傾向存在著差別,那么有理由認(rèn)為人口因素可能會對諸如收入、消費和儲蓄等宏觀經(jīng)濟變量產(chǎn)生影響。一些研究(Leff,1969;Lewis,1983;Cutler,1990;Elmendorf et al.,2000;Guest,2006;Creedy et al.,2008;Romero,2009;Aigner-Walder et al.,2012)使用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試圖證明這種影響,但由于人口變化更為緩慢,增加了準(zhǔn)確估計這種影響的難度;Dynan et al.(2009)使用家庭層面的數(shù)據(jù)資料分析了人口老齡化對消費、儲蓄和收入的影響。由于美國家庭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資料非常豐富(如消費者支出調(diào)查CEX),因此能夠更為精確的分析這種影響。

    人口老齡化不僅會對消費和儲蓄的數(shù)量產(chǎn)生影響,還會對消費結(jié)構(gòu)和消費方式產(chǎn)生影響。對OECD國家進行的研究表明,隨著人口年齡的增加,人們用于住房、能源和健康方面的消費比例將會增加,而用于交通、娛樂和教育方面的消費支出則會減少(Martins et al.,2005;Foot et al.,2007)。Aigner-Walder et al.(2012)利用消費者預(yù)算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模擬了2010—2050年人口老齡化對奧地利私人消費的數(shù)量和結(jié)構(gòu)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由于人口結(jié)構(gòu)的變化, 2050年奧地利的私人儲蓄率將增加1.2%,私人消費結(jié)構(gòu)也將發(fā)生改變——交通方面的消費支出將會減少,住房、水電、食品、飲料以及保健產(chǎn)品和服務(wù)的消費支出將增加。

    20世紀(jì)90年代初期,中國的個人儲蓄率大約占GDP的30%左右。而在1958—1975年間,中國的個人儲蓄率卻僅占GDP的5.3%(Modigliani et al.,2004)。生命周期假說被Modigliani et al.(2004)看作是對中國“儲蓄之謎”的一種解釋——私人儲蓄率的主要決定因素是收入增長與經(jīng)濟中的人口結(jié)構(gòu)特征,而人均收入以及其它傳統(tǒng)理論的解釋力較弱。20世紀(jì)70年代以后,中國人口計劃生育政策導(dǎo)致“15歲以下人口占勞動人口比例從20世紀(jì)70年代中期的0.96急劇下降到世紀(jì)之交的0.41”,人口結(jié)構(gòu)的轉(zhuǎn)換造成中國儲蓄率的快速增長。

    目前,國內(nèi)少有研究老齡化對消費和儲蓄影響的實證研究成果,王宇鵬(2011)、徐升艷(2011)等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王宇鵬(2011)在跨期最優(yōu)消費理論基礎(chǔ)上,以平均消費傾向作為居民消費行為評價指標(biāo),通過建立分析人口老齡化與平均消費傾向關(guān)系的理論模型和計量模型,對2001—2008 年中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行為進行的實證研究結(jié)果表明,人口老齡化因素會顯著影響中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行為,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越高,城鎮(zhèn)居民平均消費傾向越高。徐升艷(2011)研究中國人口老齡化影響儲蓄的結(jié)論表明,老齡化對儲蓄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少兒和老年撫養(yǎng)比變化對儲蓄的影響;少兒和老年撫養(yǎng)比對國民儲蓄影響為負(fù),少兒撫養(yǎng)比影響顯著,老年撫養(yǎng)比的影響不顯著,這驗證了生命周期假說。

    生命周期假說雖然在儲蓄理論和人口經(jīng)濟學(xué)方面具有重要影響,但是該假說仍然存在著一些值得注意的缺陷。Carroll(1997)注意到,在美聯(lián)儲1983年開展的“消費者金融調(diào)查”(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中,只有15%的受訪者表示主要儲蓄動機是老年消費融資,而高達43%的受訪者表示主要儲蓄動機是為應(yīng)對不時之需。這表明收入不確定性是影響儲蓄決策的重要因素,收入不確定性在生命周期假說中并沒有得到考慮。

    考慮到收入風(fēng)險因素的存在以及個人的儲蓄決策,Carroll(1997)認(rèn)為儲蓄的緩沖儲備(Buffer-Stock)理論比生命周期假說能更好地解釋個人的儲蓄行為。儲蓄的緩沖儲備理論強調(diào),個人存在著一個財富相對于持久收入的目標(biāo)比率,如果個人的財富——即持久收入比例低于該目標(biāo)比率,人們將會進行儲蓄,以維持該目標(biāo)比率;相反,如果個人的財富——持久收入比例高于該目標(biāo)比率,人們將會進行負(fù)儲蓄(消費),這也是為維持該目標(biāo)比率。

    除了收入不確定性之外,未來財富的不確定性也會使人們傾向于儲蓄。Chou et al.(2003)研究表明,臺灣1995年建立的綜合性全民健康保險減小了未來醫(yī)療支出的不確定性,使得民眾敢于增加消費支出,從而有效降低了家庭儲蓄水平。

    生命周期假說的另一個缺陷是個人的理性假設(shè)。個人理性假設(shè)認(rèn)為,個人是理性的,他們以同樣的方式(即最大化他們的跨期效用函數(shù))做出消費和儲蓄決策。如果情況真是這樣,那么私人的儲蓄決策將是最優(yōu)的,然而基于行為經(jīng)濟學(xué)的研究卻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jié)論。Akerlof(2002)認(rèn)為,認(rèn)知心理學(xué)能很好地解釋個人的決策行為。根據(jù)認(rèn)知心理學(xué)理論,個人利用掌握的有關(guān)信息,以簡化的心理框架為基礎(chǔ),憑直覺做出決策。個人根據(jù)拇指規(guī)則做出決策,從而忽略了那些對效用影響較小的因素。

    生命周期假說認(rèn)為,老年人通過花光儲蓄來為消費融資。這意味著較高的老齡人口贍養(yǎng)率將會造成儲蓄率的下降(IMF,2005;Kim et al.,2007)。然而對發(fā)達國家的實證研究卻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jié)論,Mirer(1979)、Danziger et al.(1983)發(fā)現(xiàn):在同樣的收入水平下,老年人比非老年人花費的更少,最老的老年人擁有最低的平均消費傾向。Futagami et al.(2001)將生命周期假說與Romer(1986)的內(nèi)生增長模型結(jié)合起來,得出了以下研究結(jié)論:人均壽命延長將使儲蓄率上升。其原因可能在于,儲蓄率取決于經(jīng)濟增長率與人口預(yù)期壽命,人口預(yù)期壽命對儲蓄率的直接效應(yīng)是負(fù)向的;而通過經(jīng)濟增長率產(chǎn)生的間接效應(yīng)方面,由于預(yù)期壽命與經(jīng)濟增長率之間的正向關(guān)系,經(jīng)濟增長率與總收人消費比存在負(fù)向關(guān)系,導(dǎo)致人均預(yù)期壽命對儲蓄率的影響為正向,最終人口預(yù)期壽命對儲蓄率影響的間接效應(yīng)超過了直接效應(yīng)。

    通過將儲蓄和投資看成是由人口變化決定的兩個變量,Li et al.(2012)認(rèn)為,中國人口老齡化提高了儲蓄率,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儲蓄往往作為老年人風(fēng)險防范的手段。老年人的高儲蓄率會帶來較高的投資率,這成為中國經(jīng)濟增長的一個重要驅(qū)動力量。

    “老年人的儲蓄之謎”可以從老年人行為動機的微觀角度予以解釋。老年人的儲蓄行為包含著幾種復(fù)雜的行為動機:贈與動機、健康和長壽動機(對健康的關(guān)心和對長壽的渴望)、應(yīng)對不確定性的未雨綢繆動機。首先,當(dāng)贈與動機支配著消費動機時,由于將財產(chǎn)遺贈給后代的邊際效用大于老年人自己消費的邊際效用,老年人會傾向于繼續(xù)儲蓄;其次,年老時對健康狀況的關(guān)心和對長壽的渴望(實際壽命超過預(yù)期壽命)會通過對消費行為的影響,進而作用于老年人的儲蓄行為;最后,在退休時期,老年人的消費主要受到將來對他們財富的意外沖擊和對醫(yī)療照顧支出融資的沖擊兩方面因素的影響,為應(yīng)對不確定性的未雨綢繆動機,這些也會對老年人的消費和儲蓄行為產(chǎn)生影響。Nardi et al.(2009)發(fā)現(xiàn),長壽和老年時期較高的醫(yī)療支出風(fēng)險能夠有效地解釋老年人的財富為什么減少的那么慢。Chamon et al.(2008)也指出,與不確定性有關(guān)的健康支出能夠解釋“1995—2005年中國老年人的儲蓄為什么會出現(xiàn)急劇增長”現(xiàn)象。通過研究老年人行為動機,為探討人口老齡化如何影響儲蓄、消費和經(jīng)濟增長提供了一個新視角,夯實了宏觀研究的微觀基礎(chǔ)。

    盡管存在上述各種缺點,生命周期假說仍然是分析家庭部門儲蓄行為最有力的工具。

    三、人力資本、老齡化與勞動生產(chǎn)率

    (一)人口老齡化對人力資本形成的影響

    教育形成知識性人力資本,醫(yī)療服務(wù)形成健康人力資本,并且后者是前者發(fā)揮作用的基礎(chǔ)。這兩種人力資本都具有生產(chǎn)性,因此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是生產(chǎn)者增加產(chǎn)出的一種方式。健康投資收益是一個經(jīng)驗問題,引起了眾多研究者的關(guān)注。與研究“教育的收益”的文獻(Card,1999;Goldin et al.,2008;Heckman et al.,2008)相比,有關(guān)健康研究的文獻(Bloom et al.,2001;Kelley et al.,2005;Acemoglu et al.,2007)數(shù)量更為有限,且研究結(jié)論更少形成共識。

    Fougere et al.(1999)分析了OECD國家1954—2050年人口老齡化對人力資本形成的影響后認(rèn)為,人口老齡化會給后代創(chuàng)造更多的人力資本投資機會,從而刺激了經(jīng)濟增長,緩解了人口老齡化對人均產(chǎn)出的負(fù)面影響;人口老齡化會通過以下兩個途徑促進人力資本投資水平的提高:(1)物質(zhì)資本收入下降會提高未來工資收入的現(xiàn)值,促使人們減少物質(zhì)資本投資,增加人力資本投資;(2)由于現(xiàn)收現(xiàn)付養(yǎng)老制度所需的養(yǎng)老金全都來源于工資收入稅,人口老齡化短期內(nèi)將造成工資收入稅率上升,稅后工資收入下降,但長期內(nèi)稅率將恢復(fù)至最初水平。工資收入稅率的上述變化將使不同代際間投資內(nèi)容發(fā)生改變,年青一代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中年人則增加勞動供給。Cipriani et al.(2006)從預(yù)期壽命與個人人力資本投資關(guān)系角度入手,在壽命內(nèi)生化的世代交替模型中證明了預(yù)期壽命與個人人力資本投資之間存在相互促進關(guān)系,并得出如下研究結(jié)論:高水平人均人力資本將提高人們的預(yù)期壽命,而預(yù)期壽命的提高又將促使人們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使人口老齡化的自我實現(xiàn)預(yù)言將得以實現(xiàn)。

    Zhang et al. (2003)研究發(fā)現(xiàn),成年人死亡率與公共教育投資之間呈現(xiàn)非線性的倒U型關(guān)系。在死亡率下降初期,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所提高的退休儲蓄收益率效應(yīng)超過了老齡人口為增加晚年消費而減少的人力資本投資效應(yīng);但當(dāng)死亡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如果死亡率再下降,上述兩個效應(yīng)的力量對比將發(fā)生逆轉(zhuǎn)。然而,Gradstein et al. (2004)的實證研究所得結(jié)論卻與Zhang et al. (2003)不同,由于無法從教育投資中獲利,退休人員往往傾向于將私人教育投資減少到最少,因而人均壽命延長將增加公共教育投資。支持教育投資的力量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人力資本與物質(zhì)資本之間的互補性,人力資本投資的增加,提高了物質(zhì)資本的收益率,勞動者預(yù)期會從教育投資中獲得更多的退休儲蓄利息收入;二是源于壽命延長的人口老齡化對教育投資存在著支持與反對兩個方向的作用關(guān)系,最終支持力量會超過反對力量,人口老齡化將促使公共教育投資增加。

    Van et al.(2001)將體現(xiàn)為健康和教育的人力資本視為經(jīng)濟增長的源泉,健康投資的報酬將遞減,教育投資的報酬將遞增。此外,健康還是僅次于消費的效用與福利的來源。Van et al.(2001)認(rèn)為,收入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齡化將增加人們對健康的偏好,降低經(jīng)濟增長速度;同時,代際替代彈性下降、貼現(xiàn)率上升將造成現(xiàn)時消費、健康服務(wù)需求的增加,再加上健康部門的低效率,這會使經(jīng)濟增長速度完全消失。在貧困的發(fā)展中國家,若致力于提高健康部門的生產(chǎn)效率和非健康部門的人力資源的有用性,則能引致經(jīng)濟起飛。

    由于人口老齡化很大程度上由出生率水平所決定,一些研究對出生率水平和人力資本投資之間的關(guān)系特別關(guān)注。Lee et al.(2010)根據(jù)人力資本投資與出生率之間的關(guān)系,在附加了工人的人力資本投資對生產(chǎn)率影響的基礎(chǔ)上建立了一個簡單的世代交疊模型,研究結(jié)論認(rèn)為,較低的出生率將導(dǎo)致較少的工人、更老的人口以及較高的老年人口贍養(yǎng)率,但也可能會對孩子進行更多的人力資本投資,使得較少的工人中每一個都具有更高的生產(chǎn)率(工人的人均勞動生產(chǎn)率可能更高),這會抵消老年人口贍養(yǎng)率提高帶來的影響;同時Lee et al.(2010)也模擬了人口轉(zhuǎn)變過程中的經(jīng)濟結(jié)果,隨著出生率下降,最初贍養(yǎng)率提高了,然而較高的贍養(yǎng)率帶來了較高的人力資本投資(結(jié)果第一次人口紅利就這樣部分地產(chǎn)生了),這帶來了工人勞動生產(chǎn)率的提高,長期內(nèi)消費水平并沒有降低。

    徐升艷(2011)通過對中國人口老齡化影響人力資本形成進行實證研究結(jié)論表明,老齡化過程中老年撫養(yǎng)比的提高對人力資本投資具有重要影響,老齡化對中國教育投資的影響隨時間而變化。老年撫養(yǎng)比對人均政府教育支出具有促進作用,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深入,老年撫養(yǎng)比對政府的財政支出構(gòu)成約束時,老年撫養(yǎng)比將對政府的教育支出產(chǎn)生負(fù)影響。

    (二)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chǎn)率的影響

    由于勞動生產(chǎn)率的提高能夠潛在地降低就業(yè)率下降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負(fù)擔(dān),因此研究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chǎn)率的影響就顯得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勞動生產(chǎn)率的提高有兩個主要來源:技術(shù)進步和平均資本勞動比率(K/L)的增加。對于前者而言,人口變化對技術(shù)進步的影響方向和程度在現(xiàn)有研究中并沒有達成共識(Birdsall et al.,2001)。大多數(shù)經(jīng)驗研究都假設(shè)人口變化對技術(shù)進步的凈影響為零,如Martins et al.(2005)對OECD國家的研究以及Bintu et al.(2005)對澳大利亞的研究。

    人口變化通過兩種方式影響平均資本勞動比率,并最終對勞動生產(chǎn)率的提高產(chǎn)生影響。第一種方式是一種機械效應(yīng):對于任何均衡的資本勞動比率而言,資本需要時間來適應(yīng)勞動力的變化,這意味著短期內(nèi)人口老齡化將會帶來資本勞動比率的上升;第二種方式是均衡的平均資本勞動比率的變化,平均資本勞動比率會受到不同資本勞動比率的部門需求變化的影響。

    下面的公式有助于理解人口老齡化對消費和勞動生產(chǎn)率的影響:

    其中:C為總消費;Y為GNP;N為人口總數(shù);L為就業(yè)人口數(shù)量。人口老齡化降低了L/N(勞動人口比例),對于給定的勞動生產(chǎn)率(Y/L)水平和消費產(chǎn)出比例(C/Y)而言,這將會降低生活水平(C/N)。然而Y/L和C/Y都會受到老齡化的影響,這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老齡化通過降低資本擴張要求而增加了C/Y,老齡化意味著勞動力的緩慢增長,為了維持給定的資本勞動比率,只需要較少的投資便可,在封閉經(jīng)濟中,恒等式為C/Y≡1-I/Y,較低的I/Y意味著較高的C/Y;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會通過資本密集度(K/Y)對勞動生產(chǎn)率(Y/L)產(chǎn)生影響。

    Prskawetz et al.(2007)以模糊固定替代彈性生產(chǎn)函數(shù)分析了澳大利亞勞動力老齡化對勞動生產(chǎn)率的影響。Guest(2007)使用CRESH函數(shù)研究了澳大利亞勞動力老齡化對勞動生產(chǎn)率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顯示,不同年齡段勞動力之間的相對替代彈性和絕對替代彈性都取決于不同年齡段勞動力的靈活性與適應(yīng)性,兩個具有高度適應(yīng)性年齡段勞動力之間的替代彈性大于適應(yīng)性較小的勞動力之間的替代彈性。Guest(2011)進一步分析了人口老齡化對產(chǎn)出的資本密集度(資本/產(chǎn)出比率)以及勞動生產(chǎn)率的影響:人口老齡化會帶來商品和服務(wù)需求的部門轉(zhuǎn)變(變化),如果這種轉(zhuǎn)變發(fā)生在資本密集度不同的商品之間,經(jīng)濟平均資本密集度將會發(fā)生變化,平均勞動生產(chǎn)率也會相應(yīng)地發(fā)生改變。

    對老年勞動生產(chǎn)率的實證研究是在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上展開的。宏觀層面研究表明,老齡化對勞動生產(chǎn)率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負(fù)面影響,但在具體年齡段上存在著分歧。

    Kurokawa(2004)對日本1980—1998年受過教育的40歲及40歲以上工人占工人總數(shù)的比例與工業(yè)技術(shù)進步關(guān)系的實證研究結(jié)果表明,20世紀(jì)80年代兩者的關(guān)系為正向,而20世紀(jì)90年代后為負(fù)向,原因是20世紀(jì)90年代快速的技術(shù)進步使生產(chǎn)率的高峰向年青人轉(zhuǎn)移。Tang et al.(2006)實證分析了加拿大1981—2001年勞動力年齡結(jié)構(gòu)對生產(chǎn)率的影響后發(fā)現(xiàn),55歲及55歲以上勞動力的勞動生產(chǎn)率要低于年輕勞動力,并且勞動力老齡化對加拿大的生產(chǎn)率增長存在溫和的負(fù)面影響。Feyrer(2007)從分解索羅余值入手,認(rèn)為勞動力年齡結(jié)構(gòu)對生產(chǎn)率存在重要影響。其中,40~49歲勞動力與生產(chǎn)率之間存在明顯正向關(guān)系,50歲及50歲以上勞動力與生產(chǎn)率之間為負(fù)向關(guān)系。

    四、老齡化、資本流動與貿(mào)易平衡

    在一個封閉的經(jīng)濟中,儲蓄(S)等于投資(I)。而在一個開放經(jīng)濟中,公式則變?yōu)椋篊A=S-I,其中CA為經(jīng)常賬戶余額。因此,如果人口老齡化影響著儲蓄,也會影響經(jīng)常賬戶平衡以及資本流動。從20世紀(jì)90年代開始,一些研究集中考察了人口年齡結(jié)構(gòu)對經(jīng)常賬戶、資本流動以及實際匯率的影響。

    (一)老齡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

    Taylor et al.(1994)的經(jīng)驗研究顯示,19世紀(jì)后半期,特別是1870—1913年間,從不列顛(舊大陸)到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新大陸)的資本流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用舊大陸和新大陸之間的贍養(yǎng)率差別來解釋;1900年阿根廷的贍養(yǎng)率比舊大陸的贍養(yǎng)率高7.7%,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則分別要比舊大陸高2.7%、2.0%和1.8%,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等3個新大陸國家在統(tǒng)計上存在著支持贍養(yǎng)人口假說的證據(jù),因而新大陸國家較低的儲蓄率迫使這些國家從舊大陸引進資本。

    Fougere et al.(1999)基于生命周期假說,使用了一個開放經(jīng)濟中的世代交疊模型(OLG)對部分OECD國家(加拿大、法國、意大利、日本、瑞典和英國)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jié)果并沒有支持“老齡社會將會面臨儲蓄短缺,進而導(dǎo)致資本內(nèi)流”的生命周期假說,事實上人口老齡化國家的經(jīng)常賬戶得到了改善而非惡化。人口老齡化國家國內(nèi)投資需求的降低要大于人口老齡化導(dǎo)致的國民儲蓄的降低。這意味著,即使老齡化導(dǎo)致儲蓄水平下降,人口老齡化國家依然存在著超額儲蓄,從而能夠使資本流動到人口相對年輕的國家。Higgins et al.(1997)對亞洲國家贍養(yǎng)負(fù)擔(dān)和對外資本依賴的研究,給生命周期假說影響資本流動提供了更多支持,即20世紀(jì)50年代早期,由于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贍養(yǎng)負(fù)擔(dān)都較高,亞洲國家成為外國資本的凈流入國,而到了20世紀(jì)90年代,隨著贍養(yǎng)率的下降,亞洲國家變成了資本的凈出口國。Brooks(2003)使用OLG模型模擬了1770—2230年間全球人口的歷史變遷,預(yù)測這段時期歐洲與北美國家儲蓄非常短缺,其資金缺口則依賴發(fā)展中國家的資本流入。Feroli(2003)對G7國家進行了類似的研究,發(fā)現(xiàn)過去50年主要工業(yè)化國家的人口特征差異能夠解釋這些國家的長期資本運動,特別是美國的長期經(jīng)常賬戶赤字,日本的經(jīng)常賬戶盈余也能夠由它的人口結(jié)構(gòu)特征來解釋。

    簡永軍等(2011)基于地區(qū)人口老齡化進程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對稱性構(gòu)建“先富后老”、“先富未老”、“未富先老”的模型結(jié)構(gòu),在開放經(jīng)濟條件下建立“四地區(qū)”世代交疊模型分析中國人口老齡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通過分析初始均衡和最終均衡之間經(jīng)濟變量的動態(tài)變化結(jié)果表明,資本會由人口快速老齡化地區(qū)流向老齡化速度相對較慢地區(qū),這意味著人口的快速老齡化使得中國成為“資本輸出”大國。隨著“人口紅利”拐點到來,人口老齡化會顯著降低中國的儲蓄率,并導(dǎo)致資本輸出減少。

    (二)老齡化對經(jīng)常賬戶平衡的影響

    Higgins(1998)考察100個國家1950—1989年間人口年齡分布對國民儲蓄和經(jīng)常賬戶的影響發(fā)現(xiàn),較高(低)的贍養(yǎng)率通常伴隨著較低(高)的國民儲蓄、較低(高)的經(jīng)常賬戶余額以及較高(低)的資本流入。Kim et al.(2007,2008)也得出如下研究結(jié)論:亞洲國家的贍養(yǎng)率及儲蓄和經(jīng)常賬戶項目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負(fù)相關(guān)關(guān)系。

    Karras(2009)利用開放經(jīng)濟中的世代交疊模型(OLG)考察了人口增長率對儲蓄和經(jīng)常賬戶平衡的影響,研究表明人口增長率對儲蓄率和經(jīng)常賬戶余額具有負(fù)的影響。這項研究結(jié)果為以下觀點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jù):較高的人口增長率意味著年輕的贍養(yǎng)人口比重較高,較高的年輕人口贍養(yǎng)率對儲蓄和經(jīng)常賬戶余額施加了向下壓力,從而導(dǎo)致資本流入。

    如果年齡結(jié)構(gòu)對儲蓄和經(jīng)常賬戶項目存在著顯著的影響,那么可以合乎邏輯地做出如下推斷:兩個國家之間的雙邊貿(mào)易平衡一定與兩個國家的人口特征有關(guān)。從20世紀(jì)80年代開始,美國一直是經(jīng)常賬戶赤字,日本則一直是經(jīng)常賬戶盈余(Henriksen,2002)。

    Henriksen(2002)認(rèn)為,上述現(xiàn)象可以用美國和日本之間的人口年齡結(jié)構(gòu)差異來解釋。Henriksen(2002)使用兩國世代交疊模型(OLG)對日美兩國的人口特征與雙邊貿(mào)易平衡進行模擬發(fā)現(xiàn),日本的勞動人口占總?cè)丝诘谋壤凸と说钠骄挲g都比美國要高,這意味著日本有更多的人口處于最賺錢的工作階段,為退休而準(zhǔn)備的儲蓄較高,這增加了日本的總儲蓄和資本供給能力,而美國則正好相反。Henriksen(2002)的研究則支持了生命周期假說的觀點:一國較高的勞動人口比例增加了該國的儲蓄率。

    Feroli(2003)也得出了類似的結(jié)論:在高儲蓄時期擁有較高勞動人口比例的國家往往會對外輸出過量的儲蓄,從而產(chǎn)生經(jīng)常賬戶盈余。Feroli(2003)認(rèn)為,人口統(tǒng)計特征在理解日美之間的貿(mào)易失衡方面可能扮演著重要作用,這能夠解釋“過去20多年國際宏觀經(jīng)濟學(xué)中持續(xù)時間最長、最令人困惑的特征”。

    Domeij et al.(2006)也注意到,人口特征變化可能是隱藏在“日本持續(xù)的貿(mào)易盈余以及美國持續(xù)的貿(mào)易赤字”背后的一個重要因素。Domeij et al.(2006)使用與生命周期假說一致的標(biāo)準(zhǔn)的新古典模型對18個OECD國家的人口特征進行了模擬分析,以此來解釋模型所產(chǎn)生的數(shù)據(jù)是否能解釋真實世界中的資本流動。結(jié)果表明,模型能夠以較低的頻度解釋資本流動的大部分事實。

    (三)老齡化對實際匯率的影響

    在開放經(jīng)濟中,一國國內(nèi)儲蓄影響經(jīng)常賬戶和資本流動。如果再進一步,可以通過前述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的論述將人口老齡化與實際匯率聯(lián)系起來。

    Salter(1959)曾經(jīng)指出,實際匯率反映了國際資本流動;國際資本流入增加了支出,支出的一部分用在了非貿(mào)易品上,從而導(dǎo)致實際匯率的升值。Edwards(1998)認(rèn)為,資本流動影響實際匯率的方式依賴于匯率制度的選擇。在固定匯率制度下,資本流入會導(dǎo)致國內(nèi)貨幣的擴張和較高的通貨膨脹,引起實際匯率升值。在浮動匯率制度下,資本流入則會導(dǎo)致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同時升值。根據(jù)Athukorala et al.(2003)的觀點,如果一國依賴于外國資本以保持較高的國內(nèi)吸收(domestic absorption)水平,那么不管該國匯率制度如何,該國的實際匯率都會升值。

    Cantor et al.(1999)開創(chuàng)性地將人口與實際匯率聯(lián)系起來,在一個世代交疊模型(OLG)框架下考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財政政策對實際匯率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人口特征變化對實際匯率的影響貫穿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變化帶來的穩(wěn)態(tài)凈外債的變化中。

    一些經(jīng)驗研究注意到了年齡結(jié)構(gòu)與實際匯率之間的聯(lián)系。Andersson et al.(2005)最早對單個國家的情況進行了研究,通過集中考察瑞典經(jīng)濟中實際匯率與年齡結(jié)構(gòu)之間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當(dāng)年輕人、年輕的退休者和年老的退休者這3個年齡組對外借款或動用儲蓄金時,實際匯率將會升值,而青年人和中年人這2個年齡組處于工作期,儲蓄行為將會產(chǎn)生資本外流,從而造成實際匯率貶值。以上述研究為基礎(chǔ),Andersson et al.(2006)將研究范圍擴展到多國,通過對25個OECD國家1971—2002年間的年度數(sh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青年人和中年人這2個年齡組對實際匯率施加了貶值的壓力,這2個年齡組具有的典型特征是:需要養(yǎng)家,生產(chǎn)率高。為退休而儲蓄,造成資本外流,從而產(chǎn)生實際匯率的貶值效應(yīng)。對于年輕人和年輕的退休者而言,則沒有發(fā)現(xiàn)對實際匯率存在顯著影響。然而年老的退休者的系數(shù)顯著為正,則暗示該年齡組通過負(fù)儲蓄行為對實際匯率產(chǎn)生正的影響。

    Aloy et al.(2009)通過一個世代交疊模型(OLG)考察日本人口因素對實際匯率的影響發(fā)現(xiàn),一國金融財富的變化決定于該國的凈金融地位。如果該國是債權(quán)國,人口增長的下降將會增加金融財富,如果該國是債務(wù)國,人口增長的下降將會減少金融財富。人口增長下降帶來的金融財富的增加(減少)會導(dǎo)致消費的增加(減少),最終引起實際匯率的升值(貶值)。Aloy et al.(2009)使用1966—2001年間日元與美元的雙邊實際匯率證實了該理論預(yù)測。

    Rose et al.(2009)從不同角度分析人口結(jié)構(gòu)和實際匯率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生育率的下降是與較低的育兒成本相聯(lián)系的,而這增加了儲蓄。低生育率帶來的人口規(guī)模下降會帶來投資水平的降低。因此較高的儲蓄和較低的投資改善了經(jīng)常賬戶,造成實際匯率的貶值。通過使用1975—2005年間87個國家的面板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了支持該理論假說的經(jīng)驗證據(jù)。

    五、結(jié)論和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人口老齡化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人口問題或養(yǎng)老問題,通過消費、儲蓄、勞動生產(chǎn)率、人力資本形成、資本流動和貿(mào)易平衡等途徑,人口老齡化將對一國經(jīng)濟乃至全球經(jīng)濟產(chǎn)生不可低估的影響。通過對現(xiàn)有文獻的梳理,本文發(fā)現(xiàn):

    (一)人口老齡化的經(jīng)濟影響研究主要沿著兩條研究路徑展開

    在封閉經(jīng)濟中,人口老齡化一般由兩個因素驅(qū)動:長壽和出生率的下降帶來的較慢的人口增長率。對老齡化問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新古典增長模型(Solow,1956)。

    與新古典增長模型不同,現(xiàn)有文獻主要沿著兩條邏輯思路進行,明確地將人口老齡化問題引入到經(jīng)濟理論和實證分析模型中。一條研究路徑來自于Samuelson(1958)的開創(chuàng)性論文,該文在一個世代交疊模型中探討了代際轉(zhuǎn)移的重要性,認(rèn)為代際轉(zhuǎn)移發(fā)揮著財富儲藏作用,使得經(jīng)濟能夠達到更令人滿意的穩(wěn)態(tài)增長水平;另一條平行研究路徑則是由Becker et al.(1988)、Becker et al.(1988)等人發(fā)展起來的,這是一個有關(guān)生育、人力資本投資、遺贈以及公共部門教育和養(yǎng)老金的理論。

    (二)人口老齡化的經(jīng)濟影響關(guān)鍵問題上并未達成共識

    在人口老齡化經(jīng)濟影響的實證研究中,研究結(jié)論與研究所使用的理論模型、變量的選擇、變量間關(guān)系的假設(shè)、參數(shù)值的大小等密切相關(guān),所有這些都可能導(dǎo)致不同的結(jié)論出現(xiàn)。國外學(xué)者對人口老齡化的經(jīng)濟影響開展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但由于實證研究所使用的模型存在差異,因而在某些關(guān)鍵問題上并未達成共識:

    (1)雖然生命周期假說的一些關(guān)鍵要素得到了經(jīng)驗研究的支持,但是對老年人儲蓄行為的研究并沒有達成共識,“老年人儲蓄之謎”成為有待解釋的現(xiàn)象。

    (2)一般而言,勞動生產(chǎn)率的提高有兩個主要來源:技術(shù)進步和平均資本勞動比率(K/L)的增加。對于前者而言,人口變化對技術(shù)進步的影響方向和程度在理論研究和經(jīng)驗分析上都沒有達成共識(Birdsall et al.,2001)。

    (3)教育形成知識性人力資本,醫(yī)療服務(wù)形成健康人力資本,并且后者是前者發(fā)揮作用的基礎(chǔ)。健康投資的收益是一個經(jīng)驗問題,引起了眾多研究者的關(guān)注。與“教育的收益”有關(guān)的文獻相比,有關(guān)健康的文獻數(shù)量更為有限,且更少達成共識。

    (4)沿著人口老齡化與資本流動之間存在聯(lián)系的邏輯思路,人們能夠合理地做出如下假設(shè):老齡化通過對資本流動的影響能夠作用到實際匯率。這個領(lǐng)域目前還只是處于開始探索的階段。一些研究進行了初步探索,但是這些研究要么缺乏一個正式的理論模型(如Andersson et al.,2005,2006),要么本質(zhì)上不是一個實際匯率模型(如Cantor et al.,1999),要么存在的是只適用于特殊案例而不具有普遍性的缺陷(如Aloy et al.,2009)。

    (三)人口老齡化的理論模型運用于發(fā)展中國家的適用性尚存疑問

    近年來,研究發(fā)展中國家人口老齡化與發(fā)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存在顯著差異,集中體現(xiàn)在研究側(cè)重點與方法上。研究發(fā)展中國家人口老齡化,主要是對人口老齡化與貧困問題、養(yǎng)老制度問題的研究,研究方法以描述和案例分析居多(袁蓓 等,2009)。

    對上述有關(guān)人口老齡化與消費、儲蓄、勞動生產(chǎn)率、人力資本形成、資本流動和貿(mào)易平衡之間關(guān)系的文獻的評述表明,研究可以沿著以下方向做進一步擴展:

    (1)許多經(jīng)驗研究是非常支持生命周期假說和世代交疊模型在理論上所預(yù)測的結(jié)果的,特別是“處于勞動年齡階段的人口比例對國民儲蓄具有正的影響,而年輕的贍養(yǎng)人口比例則對國民儲蓄具有負(fù)的影響”。有關(guān)處于退休階段老年人口的影響并不清晰,盡管通過對異常結(jié)果的解釋提出了大量的子假說(附屬假說)。對“老年人儲蓄之謎”的解釋可以借鑒更多的行為經(jīng)濟學(xué)和心理學(xué)的理論知識,從老年人的行為動機(贈與動機、健康和長壽動機、應(yīng)對不確定性的未雨綢繆動機)角度出發(fā)展開研究。我們認(rèn)為,對老年人行為動機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探討人口老齡化如何影響儲蓄、消費和經(jīng)濟增長的新視角,夯實了宏觀研究的微觀基礎(chǔ)。

    (2)作為始發(fā)因素,人口老齡化對經(jīng)濟產(chǎn)生影響需要經(jīng)過諸多環(huán)節(jié),以下兩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分歧產(chǎn)生的關(guān)鍵,預(yù)計會成為未來研究的焦點:一是物質(zhì)資本收益率。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物質(zhì)資本收益率對經(jīng)濟增長同時存在著促進與阻礙兩種作用(袁蓓 等,2009);二是人力資本投資?,F(xiàn)有文獻一致認(rèn)同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性,認(rèn)為人口老齡化造成的勞動力稀缺必須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加以彌補。人口因素誘導(dǎo)的人均物質(zhì)資本和人力資本投資的增加很容易壓倒和顛覆由贍養(yǎng)率帶來的人口老齡化負(fù)效應(yīng),情況是否如此部分則取決于公共政策(Lee et al.,2010)。關(guān)鍵在于能否保證足夠多的私人與公共人力資本投資額、人力資本投資效果和指向涉及這幾個方面。

    (3)當(dāng)生命周期假說與世代交疊模型擴展到開放經(jīng)濟中時,它們暗示著人口老齡化將會對資本流動、貿(mào)易平衡產(chǎn)生影響。有關(guān)人口老齡化與資本流動之間的實證研究結(jié)果并沒有最終定論。近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經(jīng)歷著重大的人口變化。因此,對文獻的一個重大貢獻來自于:將經(jīng)驗研究擴展到發(fā)生重大人口變化以及擁有發(fā)達資本市場的其它國家。如果人口老齡化的確影響到了國內(nèi)資本市場,那么通過跨國之間資產(chǎn)價格的相互運動,老齡化與資本市場國際聯(lián)系的進一步傳導(dǎo)渠道將會產(chǎn)生。

    (4)目前,無論是在理論研究上,還是在經(jīng)驗研究上,人口老齡化與實際匯率之間的關(guān)系都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實際匯率在保持一個經(jīng)濟體的國際競爭力方面扮演著重要作用。因此,當(dāng)務(wù)之急是,通過開發(fā)一個將人口年齡結(jié)構(gòu)作為解釋變量的模型,以更正式地考察年齡結(jié)構(gòu)與實際匯率之間的關(guān)系(Hassan et al.,2011)。

    陳傳書. 2010. 加強老齡工作,發(fā)展老齡事業(yè)[J]. 求是(16):48-49.

    陳社英,陳潭,黃金. 2011. 21世紀(jì)的中國與老齡化:研究與實踐的挑戰(zhàn)[J]. 人口與發(fā)展(2):20-32.

    簡永軍,周繼忠. 2011. 人口老齡化、推遲退休年齡對資本流動的影響[J]. 國際金融研究(2):4-13.

    王宇鵬. 2011. 人口老齡化對中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研究[J]. 中國人口科學(xué)(1):64-73,112.

    徐升艷. 2011. 中國人口老齡化對經(jīng)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學(xué).

    袁蓓,郭熙保. 2009. 人口老齡化對經(jīng)濟增長影響研究述評[J]. 經(jīng)濟學(xué)動態(tài)(11):114-120.

    ACEMOGLU D, JOHNSON S. 2007. Disease and development: the effect of life expectancy on economic growt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5(6):925-985.

    AIGNER-WALDER B, DORING T. 2012. The effects of population ageing on private consumption: a simulation for Austria based on household data up to 2050 [J]. Eurasian Economic Review, 2(1):63-80.

    AKERLOF G A. 2002. Behavioral ma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 behavior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2(3):411-433.

    ALOY M, GENTE K. 2009. The role of demography in the long-run Yen/USD real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31(4):654-667.

    ANDERSSON A, OSTERHOLM P. 2005. Forecasting real exchange rate trends using age structure data: the case of Sweden [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12(5):267-272.

    ANDERSSON A, OSTERHOLM P. 2006.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and real exchange rates in the OECD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20(1):1-18.

    ATHUKORALA P, TSAY P. 2003.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saving in Taiwan: growth, demography and public policy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39(5):65-88.

    BECKER G S, TOMES N. 1976. Child endowments and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hildren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4(4):S143-S162.

    BECKER G S, BARRO R. 1988a. A reformulation of the economic theory of fertility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3(1):1-25.

    BECKER G S, MURPHY K M. 1988b. The family and the state [J].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 31(1):1-18.

    BINTU L, BUCHLER N E, GARCIA H G. 2005.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an ageing Australia [R]. Australian Government Productivity Commission Research Report.

    BIRDSALL N, KELLEY A C, SINDING S W. 2001. Population matters:demographic change, economic growth, and povert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LOOM D E, CANNING D, SEVILLA J. 2001.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emographic Ttransition [R]. NBER Working Paper, No.8685.

    BROOKS R. 2003. Population aging and global capital flows in a parallel universe [J]. IMF Staff Papers, 50(2):200-221.

    CANTOR R, DRISKILL R. 1999. Effects o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of demographic and fiscal policy-induced changes in national savings: is the conventional academic wisdom always right [R].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Economic Research Paper, No 99/16.

    CARD D. 1999. The causal effect of education on earnings [M]//ASHENFELTER O, CARD D.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volume 3. Amsterdam: Elsevier.

    CARROLL C D. 1997. Buffer-Stock saving and the 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2(1):1-55.

    CHAMON M D, PRASAD E S. 2008. Why are saving rates of urban households in China rising [R]. NBER Working Paper, No.14546.

    CHOU S Y, LIU J T, HAMMITT J K. 2003.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nd precautionary saving: evidence from Taiwan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7(9-10):1873-1894.

    CIPRIANI G P, MAKRIS M. 2006. A model with 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of longevity [J]. Economics Letters, 91(1):122-126.

    CREEDY J, GUEST R. 2008. Population ageing and intertemporal consumption:representative agent versus social planner [J]. Economic Modelling, 25(3):485-498.

    CUTLER D M, POTERBA J M, SHEINER L M, et al. 1990. An ageing society :opportunity or challenge [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0(1):1-73.

    DANZIGER S, GAAG J V D, SMOLENSKY E, et al. 1983.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 and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the elderly [J].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5(2):208-227.

    DOMEIJ D, FLODEN M. 2006. Population aging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47(3):1013-1032.

    DYNAN K E, EDELBERG W, PALUMBO M G. 2009.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ageing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ggregate consumption, saving, and income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9(2):380-386.

    EDWARDS S. 1998. Capital flows, real exchange rates, and capital control: some Latin American experience [R]. NBER Working Paper, No.6800.

    ELMENDORF D W, SHEINER L M. 2000. Should america save for its old age? Fiscal policy, population aging, and national saving [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4(3):57-74.

    FEROLI M. 2003. Capital Flows among the G-7 nations: a demographic perspective [R]. Finance & Economics Discussion Series, No2003-54.

    FEYRER J. 2007. Demographics and productivity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9(1):100-109.

    FOOT D K, GOMEZ R. 2007. Population ageing and sectoral growth: the case of the U.K.2006—2026 [J]. Oxford Journal: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2(1):85-94.

    FOUGERE M, MERETTE M. 1999. Population ageing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even OECD Countries [J]. Economic Modelling, 16(3):411-427.

    FUTAGAMI K, NAKAJIMA T. 2001. Population aging and economic frowth [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3(1):31-44.

    GOLDIN C, KATZ L F. 2008. The ra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RADSTEIN M, KAGANOVICH M. 2004. Aging population and education finance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8(12):2469-2485.

    GUEST R. 2006. Population ageing, capital mobility and optimal saving [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8(1):89-102.

    GUEST R. 2007. Innovation in macroeconomic modeling of population ageing [J]. Economic Modelling, 24(1):101-119.

    GUEST R. 2011. Population ageing, capital intensity and labour productivity [J].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16(3):371-388.

    HASSAN A, SALIM R, BLOCH H. 2011. Popolation age structure, saving, capital flows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25(4):708-736.

    HECKMAN J J, LOCHNER L J, TODD P E. 2008. Earnings functions and rates of return [J]. Journal of Human Capital, 2(1):1-31.

    HENRIKSEN E. 2002. A demographic explanation of US and Japanese current account behavior [R/OL]. http://grumpy.gsia.cmu.edu/espen/inprogress/DemogrCA.pdf.

    HIGGINS M, WILLIAMSON J G. 1997. Age structure dynamics in Asia and dependence on foreign capital [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3(2):261-293.

    HIGGINS M. 1998. Demography, national savings,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39(2):343-369.

    IMF. 2005. Global Imbalances: a saving and investment perspective [R]. Washington, D C: World Economic Outlook 2005.

    KARRAS G. 2009. Demographic change and the current account: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J]. Journal of Economic Asymmetries, 6(1):1-14.

    KELLEY A C, SCHMIDT R M. 2005. Evolution of recent economic-demographic modeling: a synthesis [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18(2):275-300.

    KIM S, LEE J W. 2007. Demographic changes, saving, and current account in East Asia [J]. Asian Economic Papers, 6(2):22-53.

    KIM S, LEE J W. 2008. Demographic changes, saving, and current account: an analysis based on a panel VAR model [J].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20(2):236-256.

    KUROKAWA F, MINETAKI F, NISHIMURA K G, et al. 2004. Eff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geing workforce on labor demand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Japanese industries:1980—1998 [M]//ONOFRIP. The Economics of an Ageing Population. Cheltenham: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EE R, MASON A. 2010. Some macroeconomic aspects of global population aging [J]. Demography, 47(Supplement):S151-S172.

    LEE R, MASON A, MILLER T. 2003. Saving, wealth,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transfers to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the cases of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J]. 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05(3):339-358.

    LEFF N H. 1969. Dependency rates and savings rates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9(5):886-896.

    LEWIS F D. 1983. Fertility and savi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1(5):825-840.

    LI X, LI Z G, CHAN M L. 2012. Demographic change, savings,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J]. The Chinese Economy, 45(2):5-20.

    MARTINS J O, GONAND F, ANTOLIN P, et al. 2005. The impact of ageing on demand, factor markets and growth [R]. OECD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 No.420.

    MIRER T W. 1979. The wealth-age relation among the aged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9(3):435-443.

    MODIGLIANI F, BRUMBERG R E. 1954. 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cross-section data [J].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MODIGLIANI F, CAO S L. 2004. 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42(1):145-170.

    NARDI M D, FRENCH E, JONES J B. 2009. Life expectancy and old age saving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9(2):110-115.

    PIFER A, BRONTE L. 1986. Our aging society: paradox and promise [J]. Journal of Gerontology, 41(6):799.

    POWELL J L, COOK I G. 2009. Global ageing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 critical discuss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 29(7/8):388-400.

    PRSKAWETZ A F, FENT T. 2007. Workforce ageing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labor:the rol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labour in Australia [J]. Metroeconomica, 58(1):95-126.

    ROMER P M. 1986.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5):1002-1037.

    ROMERO M S. 2009.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case of Taiwan [R]. Department of Demograph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ROSE A K, SUPAAT S, BRAUDE J. 2009. Fertility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J].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42(2):496-518.

    SALTER W E G. 1959.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 the role of price and expenditure effects [J]. Economic Record, 35(71):226-238.

    SAMUELSON P A. 1958. An exact consumption-loan model of interest with or without the social contrivance of money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66(6):467-482.

    SOLOW R M. 1956.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70(1):65-94.

    TANG J M, MACLEOD C. 2006. Labour force ageing and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in Canada [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39(2):582-603.

    TAYLOR A M, WILLIAMSON J G. 1994. Capital flows to the new world as an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2):348-371.

    VAN Z A, MUYSKEN J. 2001. Health and endogenous growth [J].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0(2):169-185.

    WILLIS R. 1988. Life cycles, institutions and population growth: a theory of the equilibrium interest rate in an overlapping-generations Model [M]//LEE R, ARTHUR W B, RODGERS G. Economics of changing age distribution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06-138.

    ZHANG J, ZHANG J, LEE R. 2003. Rising longevity, education, savings, and growth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70(1):83-101.

    猜你喜歡
    實際匯率儲蓄人口老齡化
    經(jīng)濟主體行為最優(yōu)化、政府支出的分解和中國的實際均衡匯率 *
    愛心儲蓄
    快樂語文(2020年26期)2020-10-16 03:06:24
    儲蓄方法面面觀
    金融周刊(2020年7期)2020-07-23 06:18:47
    世界人口老齡化之住房問題
    英語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28
    技術(shù)創(chuàng)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jīng)濟增長的影響
    智富時代(2019年3期)2019-04-30 11:11:14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財政支出與經(jīng)濟增長
    試論民國時期外國在華有獎儲蓄會
    內(nèi)蒙古地區(qū)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
    中國商論(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44
    人民幣實際匯率測算及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研究
    人民幣實際匯率對我國進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
    時代金融(2012年17期)2012-04-29 11:37:21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avwww免费| 我要搜黄色片|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久久久精品大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深夜精品福利|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琪琪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6080| 中国美女看黄片| 亚洲avbb在线观看| 亚洲av片天天在线观看| 国产男靠女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aaaaa片日本免费| 一级毛片精品|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91av网站免费观看|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岛国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欧美zozozo另类|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8|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国产 一区 欧美 日韩|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宅男免费午夜|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好男人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高清|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嫩草影院入口|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哪里可以看免费的av片| x7x7x7水蜜桃| 国产熟女xx| 国产av在哪里看|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97超级碰碰碰精品色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另类|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又爽又黄无遮挡网站|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免费看a级黄色片|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九色国产91popny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国产乱人视频|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三级男女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啦啦啦免费观看视频1| 亚洲黑人精品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了|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全|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色综合欧美亚洲国产小说|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香蕉丝袜av|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岛国在线观看网站| 天堂动漫精品|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超碰成人久久|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 欧美日韩精品网址| 亚洲18禁久久av|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免费| 国产不卡一卡二|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懂色|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真实男女啪啪啪动态图|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国产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乱妇无乱码| 国产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最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99riav亚洲国产免费|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 xxx96com|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美女高潮的动态|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久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色综合婷婷激情| 久久香蕉精品热|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 在线看三级毛片| 国产探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毛片a区久久久久| 国产真人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tocl精华|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黄色 视频免费看| 亚洲av美国av| 制服丝袜大香蕉在线|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 免费高清视频大片| 亚洲精品粉嫩美女一区|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极品教师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99在线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熟妇熟女久久|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中国| 在线视频色国产色| 精品久久久久久,| av天堂在线播放|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少妇丰满av| 黄频高清免费视频|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日本熟妇午夜|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懂色|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日韩欧美三级三区|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白浆流出|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1024手机看黄色片|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久久中文看片网| 十八禁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大码av|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 1024香蕉在线观看|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嫩草影视91久久| 亚洲av美国av| 1024手机看黄色片|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琪琪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6080| cao死你这个sao货| 婷婷丁香在线五月|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天天添夜夜摸|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www.自偷自拍.com|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专用|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mp4|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男女那种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岛国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观看人在逋|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此物有八面人人有两片|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蜜豆|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亚洲av成人av|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 女警被强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黄片免|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欧美日韩瑟瑟在线播放| 搡老妇女老女人老熟妇|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亚洲18禁久久av|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淫片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色片|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大全| 99在线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躁日日操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日日夜夜操网爽|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欧美中文日本在线观看视频| av天堂在线播放| 9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免费看光身美女|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50|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成年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色噜噜av男人的天堂激情|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 天堂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东京热|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黄色|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欧美在线黄色|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黄色女人牲交| 99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 窝窝影院91人妻| 国产不卡一卡二|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看三级毛片|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的特点| 亚洲,欧美精品.|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svipshipincom国产片| 欧美日韩瑟瑟在线播放|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直播|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色av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欧美网|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亚洲美女黄片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一级毛片精品|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人捅视频| 国产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欧美zozozo另类|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九九香蕉| 成人无遮挡网站| 1024手机看黄色片|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国产毛片a区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黄色 视频免费看| 又粗又爽又猛毛片免费看| 日韩欧美精品v在线| 19禁男女啪啪无遮挡网站|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老司机福利观看| 搞女人的毛片|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cao死你这个sao货|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综合色av麻豆| 9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老司机在亚洲福利影院|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bbb黄色大片|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美女大奶头视频| 最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 av黄色大香蕉|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青草久久国产|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鲁大|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成人高潮视频无遮挡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免费看a级黄色片|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bbb黄色大片| 最好的美女福利视频网|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精品国产三级普通话版|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av在线蜜桃|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亚洲自拍偷在线|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 亚洲国产欧美网|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欧美乱妇无乱码|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欧美一级毛片孕妇| 日本 av在线| xxx96com|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岛国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亚洲av熟女| 99久久无色码亚洲精品果冻| 亚洲av中文字字幕乱码综合|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中国| 中出人妻视频一区二区| 身体一侧抽搐|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视频| 老司机在亚洲福利影院|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网|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老司机福利观看|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日本五十路高清|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热99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小说|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99久久久亚洲精品蜜臀av| 国产97色在线日韩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成人欧美大片|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 亚洲av免费在线观看|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国产av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8|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一区av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教育|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又黄又爽又免费观看的视频|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色综合欧美亚洲国产小说|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丁香六月欧美|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成人18禁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全|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欧美日韩黄片免| 真人一进一出gif抽搐免费|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色综合欧美亚洲国产小说|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久久草成人影院| 日本五十路高清|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日韩欧美精品v在线| 国产v大片淫在线免费观看|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直播|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色噜噜av男人的天堂激情|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avwww免费| www.精华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黄色女人牲交|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久久国产精品人妻蜜桃|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天堂√8在线中文|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757午夜福利合集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真实|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1024手机看黄色片|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美女高潮的动态|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天堂√8在线中文|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欧美极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密|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看吧|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鲁大|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国产精品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 一区 欧美 日韩|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小蜜桃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高清|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少妇的逼水好多|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女|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高清|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手机成人av网站|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身体一侧抽搐|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真实男女啪啪啪动态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国产激情欧美一区二区|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少妇的逼水好多|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18禁美女被吸乳视频|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tocl精华|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看|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香蕉av资源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床上黄色一级片|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精品视频观看| 成人无遮挡网站| 全区人妻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真实| 757午夜福利合集在线观看| 夜夜爽天天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