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婕
摘要:聲樂是一門既科學又抽象的音樂學科,它的抽象性體現(xiàn)在樂器的本身——人體器官,我們人體器官內部的構造無法用肉眼看到且不能直觀的演奏。但是通過科學的理論實踐以及對自身器官的敏感度的配合就可以控制和表現(xiàn)自己的聲音。在聲樂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技巧需要我們掌握,比如氣息的運用、咬字的規(guī)范,情感的表達等。本文從聲樂學中的“技巧運用”出發(fā),以創(chuàng)作歌曲《板藍花兒開》為起點。通過介紹歌曲不同段落的技巧運用來探尋創(chuàng)作歌曲《板藍花兒開》的魅力。
關鍵詞:氣息;咬字;情感表達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0-0058-01
一、氣息的運用
歌曲的演唱一定不能脫離氣息的支撐,正確的呼吸狀態(tài)是唱好歌的重要依據(jù),氣息就像是大樓的地基,只有地基打的好,樓才能建的穩(wěn)。歌唱的氣息是通過呼吸器官進入肺部,再通過身體的控制將氣息從肺部慢慢的送出。我們總說“氣沉丹田”,是一種意念的說法,氣息并不會真正進入丹田,而是歌者一定要想象自己的氣息吸的很深,能夠意守丹田。這樣唱出的聲音才會更有穿透力。氣息的運用貫穿于整首作品,要做女子“情聲氣”的完美結合,也不能忽略換氣處氣息的運用。著名聲樂教育家李雙江老師說過,要想氣息吸的深,吸的足,就一定要在歌唱之前進入情境,帶著歌唱狀態(tài)吸氣。所以說無論是咬字還是氣息都離不開情感的依托。在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在演唱時會存在氣息吸的不深,一吸氣身體僵化,都說明沒有真正做到打開喉嚨,放松身體,準備工作不夠充足。尤其在歌唱時每句的換氣處,由于緊張或者樂句間停頓較短,很容易造成氣息吸得淺或緊。但是如果在換氣時有飽滿的情感做鋪墊,全情投入歌曲意境,就會很自然的將氣息吸深,以情帶聲。
二、聲音技巧的運用
(一)敘述段落的技巧運用
在歌曲開頭“她長大了,記憶中……”用聞花香的方式,將氣息吸到肺的底部,當肺部充滿氣息時,它的膨脹會使身體的肋骨自動張開,做好準備工作后,身體也要足夠放松,雙腳與肩同寬,身體呈三角形穩(wěn)定狀態(tài),腳跟站穩(wěn)。面部狀態(tài)積極且不緊張,唱歌時用丹田的力量將氣息送出身體,也可以從伴奏聲部看出,旋律是多用琶音來回推動,似有一種風吹麥浪之感。切記向外送氣息的時候,身體的支撐不要垮掉,肋骨也不能放松,身體要形成一個對抗的力量慢慢向外送氣,送氣時還要想象自己的氣息不斷地向下沉,就好比是一個氣球,在吸滿氣后,慢慢的一點一點地向外送。
(二)高潮段落的技巧運用
歌曲的高潮部分和轉調部分是歌曲的華彩段落,此段落的技巧運用與敘述段落有很大的差別,敘述段我們講求平和穩(wěn)定,給以溫情感的歌唱狀態(tài)。但是高潮段落一定要解放全身心,當然如果沒有強大的氣息支持,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不能因為曲譜上大部分音域在高音區(qū),整個歌唱狀態(tài)就沒有了根基。一定要用充足的情感大口的吸氣,感覺腰部充滿力量,打開喉嚨,丹田發(fā)力,像講故事般的訴說。優(yōu)秀的歌者會在演唱高音時給予聽眾舒適的視聽享受,無論音域低或高都會過度的極其自然。
三、咬字的運用
無論是朗誦還是歌唱都講究字正腔圓,吐字清晰。聲樂藝術中的語言訓練對我們的歌唱能否有吸引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歌唱時咬字一定要有準確性,能夠明確的表達出歌曲內容,是歌唱的重要準則及基礎。
字不正,腔難圓,如《顧誤錄》(清·王德暉、徐沅徽)中所說:“由字頭輕輕發(fā)音,漸轉字腹,徐歸字尾,其間運化,既貴輕圓,尤須熨帖?!庇终f:“字到口中,須要留頓,落腔須要簡凈。曲之剛勁處,要有棱角;柔軟處,要能圓湛。這段話充分說明了咬字的狀態(tài)及過程。語言的美是歌聲傳達的重要依據(jù),在發(fā)聲訓練前也一定也要重視咬字的訓練。
四、結語
《板藍花兒開》是一首新作,歌曲創(chuàng)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傳頌人間大愛。在當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環(huán)境下好歌輩出,要想流傳的久遠,一定要能抓住聽眾的心,喚起回憶引發(fā)共鳴,這些都是好歌很重要的因素。我認為《板藍花兒開》符合這些條件,首先取材非常獨特,寫“花”的歌很多,但是以板藍花作為主題并不常見。其次以花喻人設定恰當,很容易產生故事感。母愛與人間大愛,無論在哪個國度這都很容易引起內心的共鳴,所以此歌能在APEC文藝晚會上唱響,向世界各地傳遞人間大愛,也體現(xiàn)著我國愿與世界各國友好相處共同發(fā)展的美好愿望。所以說,《板藍花兒開》是一首既溫婉又具有濃厚的人文關懷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