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芳
摘要:探究實驗是生物教學的必要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和團隊精神不可缺少的部分,能夠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學習中形成很好的團隊精神,為今后走向社會成功者做好思想準備,形成探究性研究習慣。
關鍵詞:探究實驗;生物;教學
我縣是最年輕的貧困縣之一,這些年的扶貧工作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是創(chuàng)教育強縣也是我縣領導的重中之重。因而在領導的正確方針指引下,在我縣教育裝備站的直接領導下。全縣非常重視理化生實驗教學。筆者作為多年的生物學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領悟到了不少實踐經(jīng)驗,有不少的感悟,深深的知道探究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不可以替代的,占有生物教學中最重要的作用。
一、探究實驗是生物學科教學的必須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更是生物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實驗教學作為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理化生這幾門自然學科重要的教學手段。近些年來我們縣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的實現(xiàn)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教師對生物實驗教學的認識,硬性規(guī)定了縣城學校的實驗開出率要求達到百分之百,農(nóng)村學校的實驗開出率要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且將這些硬指標列入了年度目標管理的重要項目,占學校年度考核分值的百分之十。
自2017年5月湖南省組織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培訓班以來。我縣實驗教學正式進入了信息化管理。全縣的實驗開出更加透明,如果說之前有理化生教師不想做實驗,還可以偷一下懶,做個資料應付檢查的話。那么現(xiàn)在是任何假都做不了。每個教學班的每堂實驗課都要求用“IP”現(xiàn)場錄制,同時使用“羽昇實驗管理平臺”自動傳輸,再由科任教師在“平臺”進行登記。每個實驗開出與否,從“平臺”打開某個教師的頁面便一目了然。因而沒有人再停留在講實驗階段,每個教師不管愿不愿意進行實驗教學,都是滿滿的開出實驗實踐課,全縣的理化生實驗開出率達到百分之百??h教育局的做法讓我縣的實驗教學真正的走上了正規(guī),走入了課堂,真正意義上擯棄了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的教學模式。使我縣的實驗教學正式步入了信息化管理模式。
二、探究實驗能夠提高生物學學習效率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大多為探究性實驗。探究實驗容易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引起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究興趣。同一個探究實驗可以通過不同的探究途徑來解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探究實驗的一般探究過程中,首先通過平時學生親身生活體驗去發(fā)現(xiàn)問題。根據(jù)問題設置實驗方案,然后親手操作實驗,在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fā)求知欲望,牢固的掌握課本知識。例如在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時,提示學生“我們在咀嚼飯粒時,先是沒有一點甜味,嚼著嚼著就變甜了,這是為什么呢?”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唾液具有消化作用?還是牙齒和舌頭的攪拌作用?學生會圍繞口腔的結構做出一些猜測和推理。然后根據(jù)自己提出的問題做出假設;制定出實驗方案,設置對照實驗。學生根據(jù)課本設置好實驗方案,在探究實驗材料的時候,學生們提出了不同意見:有用飯粒,饅頭、面包、糖等。最后一致決定還是按課本上提供的材料最實在易得。做完實驗,有一些同學的實驗不成功,通過找不成功的原因過程,明白了很多道理。達到了本課的知識目標,對課本要求的知識點掌握得非常牢固,正應了“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實驗?!闭n后我對于課本這個實驗涉及到的知識點:唾液具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唾液消化作用需要在攝氏37度才能發(fā)揮最好作用;碘液能使淀粉變藍色;舌頭和牙齒的攪拌能幫助消化進行等知識點均已經(jīng)掌握。當堂復習,認真做實驗的學生都能一一做出正確的回答。而且鞏固了探究實驗唯一變量原則的知識。
三、探究實驗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同樣是“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變化”,我針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因為溫度不恒定的失敗原因,提出“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這個實驗做到溫度恒定不變呢?”在這個實驗中課本提示用的是“恒溫水浴鍋”,恒溫水浴鍋的熱量散失是不可避免的。經(jīng)我提示學生“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后,學生想到了直接用自己的體溫給幾只小試管進行恒溫,結果實驗效果比恒溫水浴鍋更好,簡單又有效。這樣既解決了恒溫困難問題,又使實驗簡便很多,還節(jié)約了儀器的使用,也節(jié)約了水加熱需要的能量和加熱的麻煩。使學生很直接掌握了唾液淀粉酶必須在正常體溫下才能發(fā)揮作用。從此進一步探究出:為什么平時發(fā)熱或者發(fā)冷都吃不下東西的道理。進一步拓展了知識面,牢固掌握了科學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四、探究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讓他們自己找到一些有實效的科學探究方法,設置切實可用的探究方案。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時,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去歸納總結出知識,這樣做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yǎng)學生探究科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改變讓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將接受式的間接學習與探究式的發(fā)現(xiàn)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在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
要想探究實驗達到目的。就應根據(jù)探究實驗的目的確定實驗方法(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根據(jù)實驗方法確定實驗器材和步驟,觀察過程中注意觀察目的、順序、重點等。最后得出實驗結論,并且進行小組的表達與交流,這樣才能使探究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達到探究實驗教學的目的。這些方法不僅讓學生在學校的各科學習中受益,而且會使學生在離開學校后,在學習和工作中成為有力的工具,使他們終身受益。
總之,作為直觀教學手段——探究實驗,使每位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技能,將接受式的間接學習與探究式的發(fā)現(xiàn)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不但能夠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還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學習中形成很好的團隊精神,為今后走向社會成功者做好思想準備和貯備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方縣2017年《目標管理評細則》。
[2] 朱正威主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生物學》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