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燕
【摘 要】古詩詞教學中設計和落實寫作環(huán)節(jié)可從兩方面展開。一方面要善于尋找寫作的點,主要從詩詞題目、修辭手法、文本插圖、情感內(nèi)容等方面深入挖掘,開發(fā)教材的語用功能。另一方面要進行寫法探究,通過仿寫、擴寫、續(xù)寫、改寫等策略,給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支架,培養(yǎng)和提升他們的語用能力。
【關鍵詞】古詩詞;寫作;語用教學
古詩詞思想內(nèi)容深邃廣博,語言形式簡約,情感豐富。這些都可以滋養(yǎng)人的品格情操,啟發(fā)人的心靈智慧,同時也是“語用”的極好素材。下面就古詩詞教學中對“寫”的設計和落實談點粗淺看法。
一、寫點挖掘
(一)從題目中挖掘
古詩詞語言凝練,意境優(yōu)美,題目更是別有風味。教師可以借“題”發(fā)揮,滲透習作擬題訓練。具體做法是:將題目分類,按“類”嘗試擬題。如學習《秋思》《靜夜思》等,嘗試擬抒情的題目;學了《詠柳》《詠鵝》等,嘗試擬狀物的題目;讀了《小兒垂釣》《出塞》《回鄉(xiāng)偶書》《芙蓉樓送辛漸》等,嘗試擬敘事的題目;學習《望廬山瀑布》《小池》《三衢道中》等,嘗試擬寫景的題目。這種訓練,既有效,也有趣。
(二)從修辭中挖掘
古詩詞中的修辭手法豐富多樣,借修辭進行語用教學,是古詩詞教學應該做的事。如《詠柳》中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敕勒歌》中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都采用了比喻這一修辭手法,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的“語用”訓練。推演開來,借由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可以學夸張;讀了白居易的“能不憶江南”,可以學反問;通過呂巖的“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可以學擬人……
(三)從插圖中挖掘
許多古詩詞都配有形象鮮明的插圖,這些插圖都是很好的“寫點”。如《示兒》,教學伊始,教師利用課件出示插圖。學生觀察后,把圖上的內(nèi)容(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是誰、他們在干什么等)用文字表達出來。
(四)從情感中挖掘
很多古詩詞中都有意味深長的抒情句子,這些句子常能留給讀者無盡的想象,如能注意挖掘并進行開發(fā)引導,便可借此展開寫話練習。如《示兒》中的“王師北定中原日”,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同學們,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八百多年前這位偉大詩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他的兒子,看到病魔纏身、不久于人世卻仍然滿含平定中原的期待與信念的父親,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這種“寫點”的設計,讓學生的表達不僅有“文”,還有“情”。
二、寫法探究
(一)仿寫
1.仿典型句式
如學習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中的“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一句時,可以問學生:“晝和夜分別指什么?農(nóng)民除了耘田績麻還會干什么農(nóng)活?”學生便自然想到還會“放牛、插秧、挖地”等。于是教師讓學生練習仿寫。學生仿得還真不錯,寫出了“晝出插秧夜喂豬”等句子。
2.仿經(jīng)典修辭
賀知章《詠柳》中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典型的比喻句,形象而又生動。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搞清楚“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和“作者為什么要這樣來比喻”,然后激發(fā)學生:“你會這樣想嗎?讓我們也來學學作者的奇思妙想,用比喻的手法來寫寫春天的景物?!?/p>
3.仿詩詞結(jié)構
教學白居易的《憶江南》時,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詞的特點,然后讓他們試著填一填。
學生寫現(xiàn)代文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偶爾換換口味,讓他們模仿古人,寫一寫詞,他們就興趣很濃,積極性很高。如有的學生寫道:“常山好,風景美如畫。春來茶花滿山開,秋到柚果掛枝頭。能不憶常山?” 學習《漁歌子》之后,學生的仿寫也了得,如有學生寫《漁歌子·游東明湖》:“東明湖上鳥啾啾,青山綠水行人游。白梨花,翠楊柳,和風暖日不舍走?!?/p>
(二)擴寫
1.在課文插圖處擴寫
如教學陸游的《示兒》,先用課件呈現(xiàn)畫面:在昏黃暗淡的燭光下,一位頭發(fā)花白、面容憔悴、神情憂傷的老人靠在床上,地上跪著一位淚流滿面的年輕人。在引導學生觀察(環(huán)境、人物、事件等)之后,出示要求:請根據(jù)畫面,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擴寫古詩。
又如《游子吟》這首詩,課文插圖畫的是一位母親在子女外出前,借著油燈的微光為子女縫制衣物的情景。教學時,便可引導學生擴寫母親縫制衣物時的心理活動,或者擴寫子女回來之后看到母親連夜為自己縫制衣服時與母親的對話。
2.在語句簡練處擴寫
古詩詞精練含蓄,跳躍性強。讓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體驗,融進自己的主觀想象,去補充、拓展、豐富詩詞的意象,完整地再現(xiàn)詩詞所表達的情境,不僅是一種常用的賞析方法,也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如《清平樂·村居》的教學,緊扣“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一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小兒臥剝蓮蓬時,想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緊扣“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一句,引導學生抓住“醉”字展開想象:“老公公、老婆婆喝了點小酒之后,會說些什么呢?”然后用語言文字外化這種想象。
3.在情感迸發(fā)處擴寫
教學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可以這樣設計:李白佇立在黃鶴樓邊,目送著好友的船漸漸遠去。請展開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寫下來。教學《送元二使安西》,可進行這樣的設計:王維與元二借酒餞行。請想象一下,當時二人會有怎樣的表情和言談舉止,請把它寫下來。
(三)續(xù)寫
1.續(xù)寫“情節(jié)未盡”
如《池上》一詩,其中“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一句后,應該還有未盡的情節(jié),于是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猜想:“偷采白蓮的兒童會成功嗎?他們偷采白蓮干什么用呢?”讓學生繼續(xù)寫下去,把情節(jié)還原出來。
2.續(xù)寫“語意未了”
如教學《舟過安仁》一詩的“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時,問學生:“看到此情此景,作者心中產(chǎn)生了什么疑問?他會作哪些猜想?又會怎么做?請大膽想象,續(xù)寫作者的心理活動?!痹趯W生描寫出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后,教師又趁機啟發(fā)學生續(xù)寫作者是如何想盡辦法靠近兩小童的漁船試圖一探究竟的,刻畫出童心未泯的詩人形象。
(四)改寫
1.轉(zhuǎn)換文體改寫
古詩詞的改寫,常見的是將它改寫成現(xiàn)代文。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古詩詞的故事性,更要根據(jù)詩句的內(nèi)容,進行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這種做法,幾乎放到每首古詩詞的教學中都可以用。但是,有時候換種方式,讓學生把現(xiàn)代文改寫成古詩詞也未嘗不可。在教學《鄉(xiāng)村四月》時,筆者先出示幾幅關于山村、原野、水田的江南風景畫,讓學生看著圖畫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并補充朱自清《春》中描寫雨的片段:“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學生讀著、說著,一篇描寫鄉(xiāng)村四月的現(xiàn)代文就完成了。這時,筆者又向?qū)W生提出挑戰(zhàn):“能不能將這長長的文章濃縮成四句七言詩呢?”于是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集體完成改寫。
2.轉(zhuǎn)換角色改寫
如教學《游山西村》,在理解詩意后,教師讓學生猜想:“如果今天陸游同學回家要寫一篇日記,他會寫什么?怎么寫?會把哪部分作為重點詳細寫?你們愿意當一回陸游嗎?”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展開想象:有側(cè)重描述山村美景的,有詳盡刻畫“山重水復”心理活動的……他們的寫作積極性非常高。這樣以現(xiàn)代文的手法進行想象描寫,不但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如教學《秋思》時,讓學生選擇用不同的人稱改寫:可以把自己當成是在外的游子,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可以把自己當成郵差,用第三人稱寫詩人的一舉一動;還可以假設一個“第三者”,即詩人的朋友這一角色,站在他的角度寫所見所感。寫好之后,教師讓學生把自己的文章和古詩加以對比,從中發(fā)現(xiàn)古詩語言凝練并且有韻味的特點。
(浙江省常山縣天馬二小 3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