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摘要:作文一直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同時也是重點。不但學生感覺到了難度,就連教師在教課過程中也認為作文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有難度的一部分。小學生的作文更是讓人感到棘手,傳統(tǒng)的教學一般都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進行作文教學,其實從小學一年級就已經(jīng)開始了語文作文教學,從學說一句通順的話到造句,都是作文入門的開端。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有限,觀察能力比較低,語言的組織和駕馭能力還很差,更談不上語文功底了。往往在作文的過程中有話不知道從何說起,即使是東拼西湊地完成一篇作文,也會詞不達意,條理凌亂,內容空洞。老師批改的時候也是苦不堪言,那么到底如何進行小學作文教學呢?對此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素質教育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周圍事物,并樂于表達內心所想,知道作文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方式。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對學生是否對作文有信心具有直接關系。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認為作文很難寫,也找不到素材,挖空心思也不知道該怎樣下筆。作為語文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和實踐,就以下幾個方面討論如何進行語文作文教學。
一、指導學生作文,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
作文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就是要解決寫什么,如果學生腦子里沒有要寫的東西,而老師硬要其完成作文,這樣是不可能寫出好作文的。一般來說,就是讓學生開始寫自己比較熟悉的人、事、所想、所感的東西。
1、做過什么寫什么。我們應該有意識的、主動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寫自己真正做過的事是比較好寫的,因為這時的學生有了自己的親身體驗。平時,我會注意組織學生多為他人做好事,然后讓他們寫一篇有意義的事,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沒內容可寫了。
2、看了什么寫什么。引導學生多觀察留心周圍的事物,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在需要寫的時候,學生在寫自己的親眼看到的事務就會簡單的多。如果要學生寫某一個景物的時候,就可以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觀察中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構思。這樣,寫的內容就會充實具體。
3、聽到什么寫什么。把自己親耳聽到的事敘述下來,對于學生來說也相對比較容易,做個有心的人。比如,把聽到的有趣的故事、新聞、爺爺奶奶的往事,學著寫下來,這樣再碰到類似的題目就容易寫了。
4、想到什么寫什么。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豐富,即使對生活有觀察,也會僅僅停留在感性階段,但是如果是寫自己心里的東西,那就會容易些。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經(jīng)常指引學生在觀察現(xiàn)象的時候能認識本質,在思索的過程中就會對一個問題有所認識,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有內容。也可以讓學生寫寫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回憶。
二、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這是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的一句名言。這句話是想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自己的思維很重要,如果僅靠背誦范文,想要通過模仿提高寫作能力是不可能的。背誦范文,套模式,嚴重地束縛了學生的自主思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保障,就變成了考試的工具。學生只有在思考中才會獲得靈感,下筆如有神,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熠熠生輝。羅丹曾說過一句話:“世界不缺少美,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爆F(xiàn)在,很多學生的作文存在著千篇一律的弊病,根本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了發(fā)現(xiàn)的眼睛,觀察本身就是發(fā)現(xiàn)的過程,加上現(xiàn)在的小學生生活范圍較窄,缺少社會實踐的機會,對周圍的事物了解甚少,所以要引導他們去參與實踐活動,去更多地融入到社會中,廣泛接觸社會,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有豐富的內容,文思如泉涌。
三、把握好課堂教學
要想讓學生在作文中不說假話、套話,說真心話、實話,就必須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動力,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鼓勵他們寫自己想象中的東西,盡量減少對學生思維的束縛,為他們提供作文的廣闊平臺,讓他們自由地表達,快樂地表達,表達的有創(chuàng)意。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追求盡善盡美,從而扼殺了學生自由表達的欲望,我們應該在這樣的教學中進行反思。也許是教師的要求太多,而讓本應該出現(xiàn)在文章中的童真童趣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空話套話。我們不是在培養(yǎng)作家,而是培養(yǎng)孩子們善于表達的能力和樂于表達的欲望。所以,我們不能把作文的教學要求提得太高。而更多的是讓學生通過作文能準確地、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1、把握寫作要求,訓練學生正確的解題能力。“萬事開頭難”。如果一個學生拿著筆半天也想不出寫什么內容,那可想而知,他是不會寫出好文章來的。如果把作文題目想好了,學生會有相關的聯(lián)想,從而在腦海中構思,寫出具有真實情感的文章來。所以,對于一片文章來說,是否能把握好題意是寫好文章的基礎。所以,在作文教學中要首先學會審題。
2、提倡學生寫真實的生活。我們作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作習慣,不是說假話說套話,也不是為了把他們變成作家。要讓他們注意平時的積累,記錄所見所聞,記錄所思所想,他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而不要束縛住他們的思維。在一次作文指導課上,我讓學生自由表達給他們留下很深印象的一件事,同學們就開始議論起來,大家說得很熱鬧,并同步地進行作文指導,結果那節(jié)課的效果非常好。
總之,隨著課改的程度在不斷深入,小學作文的改革也不能止步不前,爭取在自我總結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不斷突破,讓作文這個同學們眼中的疑難雜癥不再那么讓人望而生畏,讓作文成為孩子們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