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勇
摘要:有巢氏文化是人類文化中最重要的始祖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根,是道家文化主要的源頭。道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核。巢湖流域一直是道家文化人尋訪、實踐的活動中心地帶。巢湖的文化發(fā)掘,證實有巢氏文化開道家文化之先河。
關(guān)鍵詞:有巢氏文化;道家文化;活動中心
有巢氏文化是指在原始社會由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轉(zhuǎn)化進程中,引導(dǎo)與教授人們筑巢而居的中華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所創(chuàng)建的文化體系,是當(dāng)時人類改造世界和同時改造自身的先進的精神成就和物質(zhì)成果。具體地說,是始祖有巢氏及其氏族用自己的智慧發(fā)明了巢居、土葬、衣皮、食果等,進而啟迪、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有巢氏文化是人類文化中最重要的始祖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根,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主要的源頭。
道家文化以先秦時代的哲學(xué)家老子、莊子為代表性創(chuàng)始人,建立的以道和德為核心,主張無為、以弱勝強、恬淡素樸,強調(diào)“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1]的文化體系。道家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與儒、釋并列為我國現(xiàn)在的三大主流文化。筆者以為,道家文化,包括道教文化,構(gòu)成了中華文化的信仰,是中國最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
縱觀中華歷史文化,道家文化源于有巢氏文化,而且歷史上的政治家、歷史學(xué)家、道家、道教人士、文化人都基本認同并推崇。
一、道家經(jīng)典著作承認有巢氏文化為華夏民族創(chuàng)始文化
戰(zhàn)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楚國著名哲人莊子,思考人類歷史,最先記載并肯定了有巢氏的歷史存在與偉大事跡,在《莊子·盜跖》中言:“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盵2]
戰(zhàn)國末期,韓非子《五蠹》篇進一步描述了這個傳說:“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gòu)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說(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盵3]老子、莊子不是道家文化的發(fā)明人,老子有師商容。
有巢氏文化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世之大文化,早在漢代就被確認,到了唐代便推向極致。以文化強國并治出“開元盛世”的唐明皇李隆基與大臣們,在有巢氏文化建設(shè)方面,做了4件大事均被載入史冊。[4]一是將有巢氏尊奉為中華第一人文始祖。唐高祖李淵下令編修《藝文類聚》,歐陽詢擔(dān)任主編,突破了司馬遷《史記》表述的中國歷史上限炎黃等“五帝”,明確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為中華先祖。名相張九齡有首名篇《龍池圣德頌》表述很清楚:“巢燧之前,寂寥無紀(jì)”。二是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等列入國家祭祀,彌補千古國祭缺憾。唐明皇于天寶七載(748)五月十五日發(fā)《詔書》諭天下:“上古之君,存諸氏號……”并令在京都長安城添置了一座奉祭有巢、燧人等遠古帝王的廟堂,名為“三皇以前帝王廟”。三是史上第一個以國家名義將有巢氏列入教科書《初學(xué)記》。四是給廬州府下詔令,詔改“道士山為巢山”。天寶六載(747)年,唐朝廷詔改“道士山為巢山”。以紀(jì)念始祖有巢氏、仁祖巢父等生籍地。明、清將有巢氏引入民間蒙學(xué)課本,中華民國時期將有巢氏引入中學(xué)課本。
史學(xué)家呂振羽則確認有巢氏“開始了人類歷史?!闭f:“到了有巢氏,我們的祖先才開始和動物區(qū)別開來。”(《中國歷史講稿》)
二、巢湖流域一直是道家文化人和道教人士尋訪、實踐的活動中心
始祖有巢氏后裔巢父,是有巢氏族部落酋長,功勛卓著,故被帝堯視為理想的繼位者而欲禪大位于他,在他婉拒并接著“退職”之后,被后人視為“隱士”,被名士贊為“高士”,被道士尊為鼻祖而仰慕追蹤。在相傳為巢父隱居地之一的巢山洞穴,曾為道士流連而成為道士洞,其山也成為道士山,現(xiàn)叫巢山。
相傳巢父退職后最早的棲息地是今巢城中臥牛山,史稱牛山。山下有個洗耳池。
巢湖北部,有山,以道家文化命名,叫紫微山。紫微山有洞叫王喬洞,記為周靈王太子王子喬修煉成仙的地方。王喬洞中有石雕像400多尊,為南北朝時所建,其中有老子騎青牛出關(guān)圖,為國內(nèi)罕見。民國前期,臥牛山上尚存紫微觀。
在巢城東南,有濡須山、濡須河,河邊有浮丘釣臺,傳說是王子喬的太傅李浮丘修道的地方。
在浮丘釣臺東南,有山名大秀山。大秀山上有子房洞,傳說張良在楚漢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辭人間事,隨赤松子游,定居于此。此洞旁有石碑,有謁文。
大秀山西,有銀屏山,山下有洞名仙人洞。傳說崔自然在此修成正果,呂洞賓在此云游駐足。
巢湖周圍,有二郎禪寺、浮槎大廟、及北圣宮、南圣宮、西圣宮、中廟等,據(jù)說是道教較大的建筑和布教場所?,F(xiàn)在仍存二郎禪寺、西圣宮、南圣宮、中廟等。
三、巢湖文化的發(fā)掘,證實有巢氏文化開道家文化之先河
巢湖流域古人類文化“遺址群”,分別揭示了不同歷史時段的古人類活動。[5]“和縣猿人”距今約30萬年、“銀山猿人”距今約20萬年、“薛家崗人”距今約6千年、“凌家灘人”距今約5.3—5.5千年。這4個不同歷史時段的文化遺址,證明了巢湖流域人類祖先從猿人到智人,再到現(xiàn)代人一步步進化的歷史。凌家灘遺址發(fā)掘的主持人張敬國先生所云:“凌家灘遺址的文化特征和性質(zhì)表明了它是巢湖流域一支相對獨立發(fā)展的考古學(xué)文化。同時表明巢湖流域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發(fā)源地。”
巢湖凌家灘遺址讓人們進一步發(fā)現(xiàn)了有巢氏的里籍。著名歷史學(xué)家、江蘇省社會科學(xué)院王文清先生著文《凌家灘文化應(yīng)是“三皇”時代的有巢氏文化》,言“巢居”源頭和有巢氏的里籍,均在安徽巢湖。
凌家灘玉八卦的出土,告訴人們,中國最早的道家文化標(biāo)志出在巢湖。
有巢氏的被神化,是道家文化中長生的最早印證。在全世界,有巢氏被奉為房地產(chǎn)的保護神。全世界姓巢的家族無不把有巢氏奉為老祖宗,并且依老祖宗在根脈地傳統(tǒng),每年于農(nóng)歷七月二十三日,祭拜老祖宗有巢氏。
今天,我們要實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必須重塑我們民族的信仰——道家文化。振興道家文化,必須從源頭做起,那就是要挖掘有巢氏文化、保護和弘揚有巢氏文化。如果打造有巢氏文化活動基地,重建中國乃至世界的道家文化活動中心,則是國家之幸、民族之幸、世界之幸!
參考文獻:
[1]《道德經(jīng)》。見載于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年版《道德經(jīng)》,第27頁。
[2]《莊子·盜跖》。見載于中華書局,1954年版《莊子》,第196頁。
[3]《韓非子·五蠹》。見載于中華書局,1954年版《韓非子》,第339頁。
[4]寧業(yè)高:《30年甄實學(xué)術(shù)理論 30年做強文化事業(yè)》,見《第四屆有巢氏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5]周懷宇、谷陽:《有巢氏邁向文明的三十萬年歷程》,見《第四屆有巢氏文化研討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