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旭
公元683年,那是一個風雨肅殺的年代,社會矛盾尖銳。自幼聰穎好學的陳子昂從小就表現(xiàn)出過人的天賦,父親陳元敬不僅重視對兒子的詩詞歌賦的培養(yǎng),更重視對其人格的教育,家風家德家教良好。
在這種良好的家風教育下,年僅24歲的陳子昂進士及第,其上書論證獲得武則天的賞識,被授麟臺正字,陳子昂初入仕途。
臨行前,其父陳元敬贈墨寶一幅:公生明,廉生威。
陳子昂仔細默吟后,向父親跪拜道:“兒一定牢記父親的教誨,公生明,廉生威!”
因為官清正廉潔,處事縝密,陳子昂后升任右拾遺。當時皇宮內爭權奪利,小人當道,處處蒙上騙下,中飽私囊。陳子昂剛直不阿,絕不同流合污,那些小人對其恨之入骨。
陳子昂有一個好朋友叫軒仕,兩人有許多共同的愛好和志向,常常對酒吟詩,相談甚歡,猶如親兄弟。一次,軒仕受人托請,收了對方二兩黃金。陳子昂得知后,堅決查辦。軒仕流著眼淚對陳子昂說,咱倆是兄弟啊,就放我一回吧!陳子昂義正詞嚴地說道,我可以放了你,可“廉”放不了你啊!
最終,軒仕被革職,關進了大牢。
陳子昂清正廉潔,一身正氣,致使奸臣們對其恨之入骨,處處設陷誣告。最終,陳子昂受到奸臣陷害,從軍邊塞。
離開了腐敗無能的官場,陳子昂走出深深的官邸,在微風斜雨的撫慰下,感到了一種豁然開朗的美好。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種久違的笑容,有一種輕松和放下的愜意。
即使從軍邊塞,陳子昂仍牢記父親的教誨,公生明,廉生威!整頓軍隊,與腐敗惡勢力斗爭,期間,他撰寫了大量有關邊塞的文章,頗有政治遠見和抱負。
無論是在做邊塞小官,還是官至右拾遺,陳子昂一直牢記父親的囑托:公生明,廉生威!從不驕橫,始終謙虛謹慎,虛懷若谷,是武則天時期的良臣,為后人留下寶貴的政治財富,被后人所敬仰。
公生明,廉生威!為官公正,才能使政治清明;為官清廉,才能在百姓中樹立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