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春
摘要:導入技能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基本技能之一,是完成一堂精彩的數(shù)學課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微格教學中對學生導入技能的訓練至關重要。該文通過對伊犁師范學院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的學生進行中學數(shù)學微格教學導入技能的訓練,選取部分學生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了學生導入技能運用的優(yōu)點和不足,為今后數(shù)學師范生的培養(yǎng)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教學基本技能 導入技能 微格教學 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0-0192-02
導入技能是指教師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間聯(lián)系的一類教學活動方式。一堂課的導入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猶如文章的“鳳頭”,樂曲的“引子”,戲劇的“序幕”,承擔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任務。精心設計的導入能夠打動學生心弦,立疑激趣,促成學生興趣高漲,進入求知欲的振奮狀態(tài),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數(shù)學課堂中導入的基本類型有:“直接導入法”“復習導入法”“事例導入法”“趣味導入法”“設疑導入法”。
在微格教學實踐中,筆者依照事先制定好的評定標準,對學生的微課進行案例分析,結合導入技能的理論教學,進一步探索中學數(shù)學微格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一、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學生導入技能實踐案例分析
案例一:平行線的判定
這一課題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二節(jié)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體會平行線的三種判定方法,是《相交線與平行線》這一章內容的重點之一,學習平行線的判定將會為之后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知識打下基礎。
對于這一課題的導入,大部分學生選擇“直接導入法”和“復習導入法”。直接導入法又叫做“開門見山導入法”,當一些新授的數(shù)學知識難以借助舊知識引入時,可開門見山地點出課題,立即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復習導入法”是指通過提問和復述,回憶前一節(jié)課、單元、章節(jié)的主要知識或以前所學的內容,通過復習舊知識的方式導入新課。以下是幾位同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學生1:直接導入法
教師提問:我們之前學習過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同學們還記得這種畫平行線的方法嗎?在畫平行線的過程中直尺和三角板分別起著怎樣的作用呢?(請同學上黑板演示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
通過展示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直尺的作用是充當?shù)谌龡l直線,三角板的作用是固定角的大小不發(fā)生變化,從而使學生發(fā)現(xiàn)平行線的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學生2:復習導入法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平行線的定義及平行公理。通過平行線的定義和平行公理我們可以判定兩條直線是否平行,但由于直線是無限延長的,所以在無窮遠處我們沒辦法判斷兩條直線是否有交點,所以用定義來判定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樣,平行公理也有局限性,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幾種方便的實用的方法來判定兩條直線是否平行。(板書課題)
通過回憶平行線的定義以及平行公理,讓學生明白利用這兩種方法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需要我們繼續(xù)學習新的方法,也就是今天要學習的課題:平行線的判定。
學生3:直接導入法
教師提問:根據(jù)我們之前學習的平行線的定義,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不相交就可以判斷這兩條直線平行,但由于直線是無限延長的,所以在無窮遠處我們沒辦法判斷兩條直線是否有交點,所以用定義來判定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是否有其他的簡便方法來幫助我們判斷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呢?我們知道木工師傅在加工木料時是利用角尺在木塊上畫平行線,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嗎?(請同學們回答)
通過分析局限性引入今天的新內容,再由一個生活中的實例引出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案例二:三角形的內角
這一課題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的第二節(jié)。學生在小學階段對三角形的內角和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而本節(jié)課的難點就在于學生能夠通過實際的操作主動地探索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并且能夠運用所得到的定理解決問題。在得到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的過程中需要添加輔助線,而輔助線的概念學生在此之前從未接觸過,因此如何添加輔助線以及為什么要添加輔助線也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內容。
對于這一課題的導入,同學們主要采取了“直接導入法”和“設疑導入法”以及“趣味導入法”。“設疑導入法”是指教師對某些內容故意制造疑團和懸念,提出一些必須學習新知識才能解答的問題,點燃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叭の秾敕ā笔侵感抡n開始時,引入與數(shù)學知識有關的小故事、小游戲或創(chuàng)設情境等,適當增加趣味成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下是幾位同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學生1:設疑導入法
教師提問:在學習新的內容之前請大家猜這樣一個謎語:形狀似座山,穩(wěn)定性能堅,三竿首尾連,學問不簡單。(打一幾何圖形)教師明確答案后繼續(xù)提問:請同學們看老師給出的這個三角形,其中的一部分被長方形遮住了,你知道這是什么三角形嗎?被遮住的兩個角是什么角呢?在三角形中可能有兩個角都是直角嗎?請同學拿出你們的三角板,看看三個角分別是多少度,它們的和又是多少度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三角形內角和的問題。(板書課題)
學生2:直接導入法
教師提問:在小學我們已經了解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是怎樣得到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呢?(量角器測量得到)通過測量的方法得到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會存在一定的誤差,這樣的驗證不是數(shù)學證明,不能讓人信服,形狀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有無數(shù)多個,我們不可能一一測量,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嚴謹?shù)耐评砣プC明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板書課題)
學生3:趣味導入法
教師講故事:在一個直角三角形家中,住著三個內角兄弟,老大度數(shù)為90°,老二度數(shù)為60°,老三度數(shù)為30°。有一天,老二心情不太好,對著老大發(fā)脾氣說:“憑什么你的度數(shù)最大,我要和你的度數(shù)一樣大?!崩先牭胶笳f:“二哥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否則我們的家就圍不起來了?!蓖瑢W們,大家知道老三說這句話的依據(jù)嗎?學生回答之后教師點明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三角形的內角。(板書課題)
案例三: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
直線與平面平行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位置關系,是立體幾何中最重要的知識點之一,這一內容是學生進一步研究空間中平行關系和垂直關系的基礎,因此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在整個立體幾何的學習過程中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這一課題,同學們主要采用的是“復習導入法”和“事例導入法”?!笆吕龑敕ā笔侵高x取與所授內容有關的生活實例或某種經歷,通過對其分析,引申,演繹歸納出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規(guī)律來導入新課。以下是個別學生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學生1:復習導入法
教師提問: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直線與平面的幾種位置關系,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空間中直線與平面有哪些位置關系呢?(師生共同回顧)直線與平面平行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位置關系,那大家是如何判斷空間中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是否平行呢?根據(jù)定義,我們只需要判斷直線與平面有沒有公共交點,由于直線是無限延長的,平面是無限延展的,在無窮遠處,我們無法知道直線與平面是否有交點,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判定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其他方法。(板書課題)
學生2:事例導入法
教師提問:同學們,直線與平面平行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位置關系,請同學們觀察教室中門扇的一邊所在的直線與門框所在平面的位置關系,燈管所在的直線與屋頂所在平面的位置關系等等,大家是如何判斷例子中的直線與平面是平行的呢?如果我們將例子中的直線與平面無限延伸,大家還能判斷出直線與平面是平行的嗎?我們能否在大家舉出的這些例子中找到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幫助我們判定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是平行的呢?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發(fā)現(xiàn)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二、學生在導入技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
為了使不同的導入類型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導之有方,學生在使用這些導入類型時就應該符合一定要求。通過對學生導入技能實踐案例進行分析,不難看出學生在進行導入技能的訓練時還存在一些問題:
1.導入要有概括性
一個有效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應該能夠切中要點,語言精練、概括,不能龐雜、繁瑣、冗長。許多學生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不能做到切中要點,往往花了很長的時間卻沒能引出今天的課題,使聽課的學生不明白老師究竟要講什么。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充分的準備。因此,在進行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時,必須設計好每一個問題,所設計的問題都要切中要點,目標明確,并且語言要精練、概括。
2.導入要有關聯(lián)性
導入要善于以舊引新、溫故知新,導入的內容要與新課的重點緊密相連,能揭示新舊知識聯(lián)系的關鍵。許多同學雖然運用到“復習導入法”,但新舊知識之間往往沒有太大聯(lián)系,大多時候只是為了復習而復習,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理解透教材,沒有抓住內容的重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充分理解教材,分析教材中每一個探究的意圖,真正做到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3.導入要有時效性
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要在最少的時間里取得最好的導入效果,因此,導入的過程要緊湊,導入所用時間要控制在上課的3~5分鐘之內。許多同學由于找不到重難點,語言不夠精練,或者復習的內容過多等原因導致導入的過程不緊湊,時間往往超出了5分鐘。這就要求學生在進行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時嚴格把握時間,提前試講,爭取得到有效的導入效果。
三、結語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設計一個有效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能對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及學習效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廣大師范生仍需思考如何精心設計出能夠打動學生心弦,使學生興趣高漲,進入求知欲的振奮狀態(tài)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真正做到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小亞.姚靜.中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龍敏信.淺析中學數(shù)學教學的課堂引入方法[J].數(shù)學教育學報,1994(2).
[3]孟憲凱.微格教育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師大出版社,1992.
[4]王芳.導入技能在初中英語微格教學的案例分析——基于新聯(lián)學院2012級、2013級英語教育專業(yè)學生[J].基礎英語教育,2016(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