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更正 吳鵬
摘 要:語料庫技術的發(fā)展對翻譯及翻譯研究均產生了很大影響,并極大地推動了各類專業(yè)性語料庫的建設。本文通過實例介紹了黃梅戲漢英雙語語料庫的建設步驟及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對語料庫的具體使用進行說明,同時就基于黃梅戲漢英雙語語料庫的應用研究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在新時代語境下,黃梅戲雙語語料庫的建設,對黃梅戲海外傳播以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外傳播,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和時代意義。
關鍵詞:黃梅戲;語料庫;翻譯;雙語;海外傳播
1993年著名學者 Mona Baker發(fā)表了《語料庫語言學與翻譯研究:啟示與應用》的文章,至此之后越來越多的專業(yè)人士開始了對于語料庫的研究,所涉及的項目也是五花八門。研究成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例如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CA),柯林斯語料庫,BCCWJ語料庫,BBC語料庫,北外語料庫語言學等一批成熟且優(yōu)秀的語料庫。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隨著語料庫的興起,再加上語料庫本身的利益所在,為了謀取相關利益,導致語料庫的質量參差不齊,這對相關研究和應用產生了不良影響。時代的快速變遷,信息的不斷更新,這無疑給語料庫的更新和創(chuàng)新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相關人員如何能夠保證語料的時效性,及時更新語料內容,其次,相關人員是否能夠探索語料庫的新用途。語料庫研制擁有較高的技術門檻,而且研究人員較少,因此構建的語料庫在種類和數量方面都是比較有限的,這難以滿足翻譯研究的需要。在應用翻譯、人工輔助機器翻譯(HAMT)、文化的對外傳播等方面,語料庫無疑是重中之重,其自身的價值在這些方面得到了廣泛認可。
黃梅戲,又稱黃梅調、采茶戲等,發(fā)源于湖北黃梅,發(fā)展成熟于安徽安慶。它作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經過了宋代民歌的發(fā)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到明清時期,黃梅戲在黃梅縣得到發(fā)展。(張彩云,2013(12):115)
本文將以筆者所建設的黃梅戲漢英雙語語料庫為例來探討黃梅戲漢英雙語語料庫的建設與應用。從語料庫建設的背景和意義、建設的過程以及應用三個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其中語料庫建設過程又涉及到語料庫的語料收集、語料處理、語料庫制作以及語料整理四個方面。
一、黃梅戲漢英雙語語料庫建設的意義和思路
(一)建設背景和意義
隨著十九大勝利的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明確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的要求,“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興性發(fā)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背景下對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所提出的殷切希望。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于翻譯的要求不僅僅是質量,在速度上也提出了要求。因此借助一些翻譯輔助工具成為了趨勢。正如韋忠和在分析未來語言服務的發(fā)展趨勢時指出:“各大型語言服務提供商都在嘗試如何利用機器翻譯技術與自身積累的語料結合,推出低成本、高質量的翻譯產品,加快交付的速度。市場上一些流行的計算機輔助工具已經整合了機器翻譯的引擎……對于語言服務提供商來說,人工輔助機器翻譯(Human Assisted Machine Translation,HAMT)成為了必須考慮的選擇?!保f忠和,2012(03):73)
科學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智慧文化”、“數字文化”等的提出,使得黃梅戲文化傳播搭上“互聯(lián)網+”快車成為可能,而雙語語料庫的建設正是基于互聯(lián)網這個平臺所開展的。其次,黃梅戲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可多得的戲曲之一,其自身的傳承和發(fā)展是尤其重要的。
(二)建設思路
人工輔助機器翻譯,其核心就是語料庫,一個質量高,數量龐大的語料庫可以為翻譯帶去可觀的價值。現如今人工輔助機器翻譯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并在各個領域開始有了起色。但針對文學類的文本,計算機輔助翻譯并沒有特別大的突破。筆者作為一名本科生,很有幸在實習期間接觸到了人工輔助機器翻譯,這對于黃梅戲語料庫的建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由于該庫涉及到翻譯和研究兩個部分,因此本庫也按照這兩個方面建成了兩個子的語料庫,一個是黃梅戲漢英雙語語料庫,主要用于翻譯和對外傳播。另一個是黃梅戲單語語料庫,主要用于國內研究。在建庫期間也有其他相關老師的指導,在此對所有幫助筆者的人表示感謝。
二、黃梅戲漢英雙語語料庫建設的實施
(一)語料庫構成及語料來源
黃梅戲漢英雙語語料庫內容涵蓋了經典的黃梅戲唱段,以曲目為主進行對齊,語料則來源于三個部分,一部分來自安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相關研究人員翻譯好的漢英語料,約1萬字/詞,第二部分中文語料來自安慶師范大學黃梅劇藝術學院,約5萬字/詞;第三部分中文語料從安慶市黃梅戲博物館收集了約10萬字/詞,目的在于從中提取黃梅戲中常見詞匯和句式。
(二)建庫具體操作
1.語料整理。對于收集到的語料,因為有各種格式,為了方便之后的工作,我們對收集的材料進行了一個整理。首先通過文字識別軟件Abbyy Finereader把所有的紙質版材料變成電子版,且以doc格式保存,對于pdf格式文件則通過WPS軟件進行格式的轉化,最終所有的文件都以doc格式保存。
2.單語語料標注。帶有比較顯著標志的語料庫的研究價值更大,筆者和筆者團隊先把所有的文件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把自己難以理解的而且網絡上也沒有清晰解釋的語料進行了整合。筆者充分利用安慶的資源,尤其是相關專家的支持,對所做出的單語語料庫進行標注,把一些難懂的點進行詳細的解釋。
3.雙語語料對齊。利用TMXMALL軟件自動對齊句對是制作雙語對應語料庫較為高效的一種方式。對任何文件都可以進行單文檔或者雙文檔對齊。把之前分好的文件一一進行句對齊,所導出的句對文件可選擇TMX、XLS等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所支持的格式。該軟件的作用在于為語料庫技術和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搭建了一個相互聯(lián)系、互相關聯(lián)的橋梁,使二者可以在翻譯研究與應用中相互結合,產生巨大的應用價值和廣闊發(fā)展前景。
4.語料審核。為了滿足翻譯和研究的需要,由于TMX格式只有特定的軟件才能打開,為此筆者將雙語語料庫導出了兩種格式,一種TMX格式,一種XLS格式,并分別儲存在相應的文件夾中,而單語則導出為XLS格式。為了保證語料的可用性和正確性,最后筆者和筆者團隊對所有導出的文件進行了一一審核。
三、黃梅戲漢英雙語語料庫的應用
(一)語料庫的翻譯應用
黃梅戲漢英雙語語料庫的建設,就其自身而言,在文化研究及應用方面都有著巨大的社會價值,擁有廣闊發(fā)展空間。在文化研究方面,黃梅戲作為地方特色文化,湖北黃梅縣和安徽安慶市作為黃梅戲的發(fā)源和發(fā)展地無疑在黃梅戲資源上是無可比擬的,筆者將大部分的資源進行整合并進行相關標注,這給后者在黃梅戲研究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翻譯應用方面,將語料庫技術與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相結合,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智能化生活越來越占領了人們生活的半壁江山。針對翻譯行業(yè),大量機器的使用,其中以計算機輔助翻譯為主,為人們帶去了便利,其中語料庫作為計算機輔助翻譯的核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學翻譯的難處是所有譯者都知曉的,而黃梅戲雙語語料庫的建設有利于促進該難題的解決。為此借用人工輔助機器翻譯為例來說明黃梅戲漢英雙語語料庫的應用模式。MemoQ翻譯工具作為眾多翻譯工具的一種,相對于其它工具,這個工具簡單易用,沒有使用門檻。
(二)語料庫的對外宣傳應用
安慶市見證了黃梅戲的發(fā)展和壯大,與這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劇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2009年,安慶市建成了安徽中國黃梅戲博物館,它是中國第一個黃梅戲博物館,也是安徽省第一個黃梅戲博物館,是研究黃梅戲的重要史料庫,是發(fā)揚并傳承黃梅戲的重要戲曲文化基地。筆者身處安慶,在收集黃梅戲相關中文語料方面有著豐富的資源,同時筆者所在的學校開設有獨具特色的黃梅戲戲曲演唱專業(yè),擁有一大批對黃梅戲有著深入研究的專家學者可供請教。雖然中文語料資源十分豐富,但英文語料資源比較匱乏,對黃梅戲的相關英文介紹與宣傳也是如此。
安慶市黃梅戲博物館是介紹和宣傳黃梅戲的重要窗口,筆者準備建立一個基于語料庫的中英文對應的宣傳網站。由于宣傳網站的中文內容會不斷更新,相應的中文語料庫的內容也會不斷擴充。再利用雙語語料庫,對網站的中文內容進行相應的英文轉換。對于那些語料庫中沒有的內容,再請教校內的專家學者進行翻譯,增添到語料庫中。筆者相信,借此平臺,一定可以建成不斷擴充更新,相互聯(lián)通的語料庫,大大提高語料庫的建設效率,也補充并完善傳統(tǒng)戲曲文化研究的翻譯資料,為該方向進一步的翻譯研究提供依據和借鑒。同時,中英文對應的網站能進一步的擴大黃梅戲受眾,提升宣傳效果。可以說,這樣的一個平臺,緊密的將語料庫的建設與應用聯(lián)系起來,并達到了宣傳和傳播優(yōu)秀文化的目的。
四、結束語
現階段筆者已經將已有的中英文對照文檔制作成雙語語料庫了,接下來的單語語料庫正在緊張的準備之中。但目前筆者的項目尚處在一個初步建設階段,且自身翻譯能力并沒有那么強,之前并未有特別多的專家來研究黃梅戲的英譯,加上所能認可的英文版黃梅戲譯本少之又少,所能構建的術語庫和記憶庫規(guī)模還不夠大,這遠遠不能滿足黃梅戲領域和語言翻譯服務的需要。但是筆者依舊在深入的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在慢慢完善自己的語料庫,接下來一段時間也會深入湖北黃梅縣去收集更多的材料來完善自己的語料庫。
參考文獻:
[1]韋忠和. 2012年及未來幾年語言服務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 [J].中國翻譯,2012(03).
[2]張彩云. 黃梅戲的起源與發(fā)展 [J].戲劇文學,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