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車映畫
這這臺本田Integra其實是我們第二次拍攝,上一次還是一年以前,東京改裝展期間,回想起上次它的模樣,與這次相比,簡直就是一副乖巧的老好人形象,與任何本田黨身上的元素都不沾邊。不過這一次它徹底顛覆了我們之前對它的定義,如果單從看外觀車頭部分來看的話,你可能會覺得這臺Integra并沒有什么變化,但視角移動到車尾之后便是另一番光景,許多的變化都藏在這臺車的內里,這臺Integra可以說是越來越兇悍。
車頭部分其實并沒有什么過多變化,依舊是Ings+1前杠+后期版頭燈;翼子板上多出了“馬力加成”ADVAN貼紙,假裝自己來自東堂塾。兩只前輪換成了WORK CR Kiwami,也是相當經典的款式;但換上這兩只輪轂的原因是為了節(jié)省輪胎。不過輪胎的寬度確實有些不夠兇悍,SEEKER的Civic FD2前輪都用上295/30的胎了,這臺Integra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是不是也要考慮考慮寬胎了。原本的兩只Gramlight 57Maximum輪轂安靜地躺在尾箱里,上面的南港R胎走街可真舍不得用。看似不起眼的剎車配置,實際上已經換上了Mugen前750℃、后550℃剎車皮,還有前Mugen、后Dixcel剎車盤,畢竟車主偶爾會參加筑波賽道日,所以一套性能強勁的剎車是不可或缺的。由于目前的動力水準以及車重,原裝Brembo四活塞卡鉗還足以應付,所以并未更換;周邊升級之后足夠用。
車尾可以說是相比早前要激進的多,切杠、Rocket Bunny后擾流以及后杠上的兩片打孔偷輕板,令它看起來絕對兇悍,Time Attack風味濃郁。這個后擾流在固定方式上下了一番工夫,畢竟要追求足夠的穩(wěn)定性,透過后擴散器,可以看到那明晃晃的拉桿與各種固定螺絲,切除部分后杠之后,顏色矚目的Hardrace后下支臂也顯現(xiàn)出了“真身”。除了強化后下支臂外還有Hardrace的可調后上支臂與魚眼轉向拉桿;這不僅令車子操控感受更加直觀、迅速,也方便做出各種數據的調整。早前的Fujitsubo排氣也被舍棄,換上了一條性能更強大的排氣,只是在拍攝當天,由于路況的因素,排氣尾段的消音包……掉了。
動力方面,在上一次還是幾乎原裝的引擎艙,這次就變得“花花綠綠”了;體積巨大的Blitz進氣冬菇的存在感十足,還有Blitz進氣隔熱以及定制的進氣管,想必這顆K20A引擎的“呼吸”絕對夠順暢。車主還裝上了pivot的限速解除器,不再局限于表底的180km/h,匹配Power外掛電腦后,更能激發(fā)這顆引擎的內在潛力。隨著動力的提升,操控方面諸如避震器也統(tǒng)統(tǒng)進行了升級,來自Blitz出品的ZZR型號絞牙就算是個“大件”了,可能有些朋友們對于這個品牌有些陌生,但是提起野村謙早年間那臺征戰(zhàn)D1GP的ER34賽車上貼著的那大大的Blitz logo,應該會有印象。
內飾依舊保持了十足的戰(zhàn)斗風格,并且周邊氛圍也一并打造,最明顯的是中控臺上這三顆大森代工的Greddy儀表,分別是水溫、油溫、油壓,機械表的賣相尤為純粹,表座的造型設計與中控臺的完整度很高。車主還為其匹配了全套的大森傳感器。目前大森的儀表價格也是水漲船高,這一套的價格目測也不便宜,但能夠可靠的檢測引擎的工作狀況也是值得的。
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這臺車的確有著不小的變化,并且改裝方向也逐步由底盤移向引擎部分。車上這些部件的更換、安裝以及調試基本都是由車主自己完成,并且調車也是一番需要時間的事情,其中也一定有著艱辛與困難。但在經過自己親手改裝之后,那種滿足、開心之感一定是言語難以表述出的。這位足夠“硬核”的車主與他這臺“躁動”的Integra的進化之路還未完待續(xù),真的期待它最終會是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