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加快農村信息技術教育建設步伐,廣大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水平顯著提高,硬件、軟件建設發(fā)展迅速,微機室、多媒體教室、信息技術教材、信息技術課等一應俱全,部分有條件的學校還配備了專職的信息技術教師,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可謂發(fā)展空前。但冷靜地看,廣大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因為受到辦學條件、地理環(huán)境、傳統(tǒng)教育觀念等因素的影響,還存在制約發(fā)展的瓶頸。
關鍵詞: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
與城區(qū)學校相比,大多數(shù)農村學校(尤其是偏遠的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水平仍然有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廣大農村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不高是問題的關鍵,筆者現(xiàn)就如何提高農村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談幾點看法。
一、 從加強教師信息意識的培養(yǎng)入手
從目前我縣農村學校的情況看,有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缺乏對信息技術的重視,信息意識淡薄,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有的老師狹隘地認為運用信息技術上課是城里老師才搞的“花樣”,似乎與自己無關;或有的教師以自己年齡偏大、從未接觸過電腦作推辭,不主動參加學習;甚至有的教師利用學校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卻在教學時間做著與教學無關的事,瀏覽閑雜網站、打游戲……白白浪費了資源。針對于此,要有效地提高農村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我認為首先要從改變教師的思想觀念出發(fā),促使其主動進行角色轉變,爭做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者和傳播者。近幾年來,我們學校主要采取了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教研活動時間或每個寒暑假的統(tǒng)一培訓時間;組織教師學習最新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同時,組織教師觀看城區(qū)學校或其他發(fā)達地區(qū)農村學校教師利用電教設備進行課堂教學的錄像。通過學習,使老師們深刻感受到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巨大沖擊,激發(fā)了老師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 切實提高信息技術教育資源的利用率
目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不少農村學?;ㄙM很大的代價配置的電教設備卻處于閑置狀態(tài),根本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有些學校管理不到位,領導與教師認識不高,使信息技術課流于形式,從始至終都是教學生學開機、關機、建立文件夾,練習畫畫、打字……使計算機這種學習資源的重要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甚至有的學校計算機課也停了下來,多媒體教室等設備只是用來應付檢查或教師上公開課做“表演”用的,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利用電教設備進行教學工作的主動性不高,非公開課或學校要求而不做準備,平時缺乏積累。筆者覺得,這一方面與學校管理不到位有關,學校不但要加強對信息技術設備使用的管理還要加強對教師自學業(yè)務的學習,另一方面,我們每一位教師還應從自身出發(fā),從適應未來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視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為一種義務,努力加強學習,使電教設備充分發(fā)揮作用。
三、 加強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教育培訓
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高低直接影響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水平的高低,也對學生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影響。廣大農村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時間不長,其隊伍也組建不長,且為了普及信息技術課的需要,隊伍中的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其他學科的教師通過短期培訓后兼任的,這些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較低,使學校的信息技術設備無法得到充分的利用。要從根本上扭轉農村地區(qū)學校信息技術教育落后的現(xiàn)狀,一方面應該加強專職信息技術教師的培養(yǎng),努力提高他們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另一方面,當前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光靠一兩個專職的信息技術教師是不夠的,而應該搞好全員培訓。民勤縣近幾年已經連續(xù)開展了全縣專職或兼職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工作,這樣的培訓有短期的(一般為兩三周時間),也有相對時間長一些的(一般為一個學期的時間),使不少教師受益。但從培訓的情況看,此類培訓一方面顯得覆蓋面還是有點窄,并非人人都有機會參與;另一方面,培訓制度不健全,部分領導認識不到位,有些學校的領導只考慮學校日常教學工作缺少人手,舍不得放手讓教師去參加培訓,還有些學校每次培訓都是派那么一兩個專門上信息技術課的老師三番五次參加培訓。另一方面,針對性不強,往往使用同一學習模式,內容重復或雷同,不能滿足每個教師學習的需求。針對以上情況,再結合我縣農村學校教學實際,我認為對教師的培訓應進一步強化:
(一) 將信息技術教育培訓納入新教師的崗前培訓。應加大對新教師的信息技術教育崗前培訓,尤其是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知識進行整合之類的培訓,以幫助新教師盡快適應教育教學需要。
(二) 因地制宜,聯(lián)系實際,加大培訓覆蓋面。部分地區(qū)由于受辦學條件的制約,缺少專門的教師培訓機構,而教育部門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限制,其組織的各類專門培訓機會又少之甚少。學校和教師與其坐等培訓機會,不如主動利用現(xiàn)成的資源設備創(chuàng)造培訓機會,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都有較好的計算機設備和具備專業(yè)知識的師資力量,學校完全可以因地制宜,開展全員培訓。比如可采取先征詢教師意見、后了解教師所需、再確定培訓內容的方法。這樣使得培訓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比較受老師們的歡迎,培訓成效顯著。
(三) 專門培訓與平時自修緊密結合。廣大教師應該避免在參加培訓時學到了一點知識,而一旦回到學校,由于缺少運用,再加上不注重進一步地自學提高,導致培訓流于形式的情況出現(xiàn)。只有專門培訓與平時自修緊密結合,并及時有效地運用到課堂實際教學中去,才能使學有所用。
四、 加大信息資源的整合與開發(fā)力度
目前,各種類型的教育網站五花八門,數(shù)量眾多且良莠不齊,大部分的網站只注重資源的“量”,而忽視了資源的“質”,內容雖多,但資源的可用性不強,與教學實際需求有一定差距。這也就牽扯出一個資源更新的問題。當教學大綱和教材改變時,原有的資源內容將會變得不適用。如果原有資源不能隨著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改變而隨時調整;將會造成資源建設滯后,從而使資源喪失原有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技術教育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整合優(yōu)質教育資源、創(chuàng)建優(yōu)質資源平臺、加大資源更新力度,是我們今后一段時期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
作者簡介:馬尚民,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蘇武鎮(zhèn)新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