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語言視角下中西方文化差異探究

    2018-09-14 10:55:22丁立峰
    北方文學 2018年18期
    關鍵詞:中西方文化翻譯語言

    丁立峰

    摘要:語言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活動的基本載體。語言不僅是詞匯在一定語法結構下的堆砌,也不僅是語義通過聲音進行的傳播,更多的是豐富的文化內涵透過語言載體的展現(xiàn)。本文從中西方姓名、動物名稱、日常用語(以稱謂語、禁忌語為例)三方面的語言表述方式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希望對于中西方文化對比學習以及英漢翻譯起到引導作用。

    關鍵詞:語言;中西方文化;翻譯

    一、中西方姓名對比分析

    隨著中西方各領域交流的不斷深入以及人員流動性的加強,不少中國人會給自己起英文名字,不少外國留學生也會擁有自己的中文名字,但是中文名與英文名在起源、形式、文化內涵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中文名是姓在前,名在后,如:王,建國;英文名則恰恰相反,如Marie·White。

    (一)漢語姓名對比分析

    中國的姓氏非常多,嚴揚帆先生編輯的《新編千家姓》中收姓3107個,近代出版的《中國姓氏紀編》共收錄有5730個。(趙湘,2006)中國的姓氏來源較多,有以國名或者朝代名為姓的,比如我們比較熟知的宋、趙、秦、齊等;有以圖騰為姓的,如馬、熊、林等;有以顏色為姓的,如白、黃、青等,還有以職業(yè)、官職等作為姓氏的,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以來對自然、政治、信仰等息息相關的生活要素進行思考與應用的結果。

    而中國人的名則隨著歷史的變化而不斷發(fā)生改變,如在很久之前經濟發(fā)展極度落后的農村,由于知識水平的限制,有人以數(shù)字作為名,如李,二、王,三等,甚至有的人沒有名字;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如建國初期,為慶祝國家建立,許多人會以“解放”、“建國”、“建軍”等作為自己的名字;再隨著中國逐步走向世界,經濟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又會以文藝、洋氣或者霸氣作為取名的標準,諸如“凱文”、“子涵”“曉彤”等,而且漢語名可以是一個字,也可以是兩個字且可以疊字。而英語中,這種取名與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國家政治局勢等聯(lián)系的密切程度則有所下降。

    (二)英語姓名對比分析

    英語姓氏大多起源于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其姓氏來源與漢語有相通之處,比如也會以職業(yè)(如:Sailor,Blacksmith等)、自然現(xiàn)象(如:Snow,Rain等)、地形地貌(如:Hill,Lake等)等作為姓氏,但是中英姓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漢語十分注重姓氏,姓在前名在后,有“一姓一村”和“一姓一族”等說法,姓氏一脈相承,是宗族裙帶關系的象征,是親緣關系遠近的標志,這與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執(zhí)行的宗法制、大家族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封建王朝甚至以一姓治天下。而英語中,受其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這種姓氏觀念相對薄弱,反而是名在前,姓在后,甚至根據(jù)傳統(tǒng)習慣,女性結婚后會使用丈夫的姓而不使用自己原來的姓。

    英語中名的來源也與漢語有所差異,比如英語會以父母親屬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名字,這一點在漢語中是不能被接受的,當然英語中也會以名人的名字、神話中的神名或者有積極意義的詞語作為名字,比如Lincoln(林肯)、Catherine(純潔)、Jenny(文靜)等,這一點與漢語是有相似之處的。

    姓名作為民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深厚文化底蘊最為基礎的展現(xiàn)載體,從中西方姓名差異可以看出,受到自然環(huán)境、歷史環(huán)境、政治環(huán)境等綜合要素的影響,中西方姓名體現(xiàn)著各自背后的文化內涵,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在血緣宗族紐帶觀念方面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二、中西方動物名稱及其寓意對比分析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除了和同類交流,動物作為一種勞動工具、精神寄托或者民族象征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個民族因為自我需求或者生活經驗又會給動物賦予不同的寓意,這種寓意是人類的認知表現(xiàn),也是不同文化的側面反映,所以動物的寓意是不盡相同的。

    (一)中西方“龍”的寓意對比分析

    中西動物名稱及其寓意的差異性最為明顯的例子當屬“龍”,這個中華民族以之為象征并引以為傲的動物,在中國,龍代表了權威、高貴與尊榮,雖然沒有人見過真的龍,但是對于龍的傳說卻從來不缺,中華民族都以龍的傳人自稱,而在封建社會,龍更成為皇帝的專有象征,皇帝是真龍?zhí)熳?,身體叫“龍體”,穿的衣服叫“龍袍”,坐的椅子叫“龍椅”,所以龍在很久之前就被冠以了特殊的含義,在實際應用中,龍也歷來代表一種權威或勢力,神性日增。在民間,也有“望子成龍”的說法,代表了父母對子女的殷切希望。而在西方,龍(Dragon)則代表了邪惡與魔鬼,應當予以消滅,所以也就出現(xiàn)了阿波羅、圣徒喬治殺龍的故事。西方龍體短,長得像蜥蜴,體與尾界限明顯,而且有翼,會噴火、電、煙,一出現(xiàn)則意味著邪惡及與人為敵。(趙麗玲,2010)所以西方對于中國人的“望子成龍”會感到十分詫異與不理解,而在英漢翻譯的過程中有學者提出中國龍的翻譯不應該是Dragon,而應該翻譯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Loong,以與西方龍區(qū)分開。也正是因為這種差異性,“四小龍”翻譯為Four Tigers,而沒有使用Dragon。

    (二)中西方狗、魚等其他動物寓意對比分析

    受歷史與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中西方也賦予了其他動物不同的寓意。比如在中國,雖然也贊美狗的忠誠與任勞任怨,但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帶“狗”的詞語代表了貶義,比如“狗腿子”、“走狗”、“狗仗人勢”等,賦予了狗仗勢欺人、作威作福等含義,但是在西方,狗是人類的摯友,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因而也就產生了lucky dog(幸運兒),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等說法。由于英國四面環(huán)海,在與大海的融合與斗爭過程中,海洋文化成為其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因而也就有了諸如cool fish(冷漠無情的人),drink like a fish(豪飲),as mute as a fish(默不作聲)等說法,在漢語中魚則沒有那么廣泛的寓意。再者諸如烏龜,在中國是“四圣”之一,有長壽、吉祥的寓意,甚至具有神話色彩,而在英語中烏龜只是一種行動緩慢的動物而已。再有“害群之馬”英語翻譯為black sheep(sheep:綿羊)等。

    對于動物的不同寓意,體現(xiàn)了東西方文化各自的面貌與特征,是歷史文化與宗教、社會習俗與審美、生活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長期糅合的結果。不同民族對于世界的認識具有多樣性,這種認識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僅體現(xiàn)在語言表達方面,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折射出文化的差異性。根據(jù)中西方動物寓意的不同,在進行英漢翻譯時,應當格外注意這種差異性,有的動物名稱可以直譯,有的則需要用別的動物代替,以達到準確傳達原文信息的目的。

    三、中西方日常用語對比分析—以稱謂語、禁忌語為例

    中西方因為地理、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差異,不僅在姓名、動物名稱中有所體現(xiàn),在日常用語中也差異明顯,例如漢語注重間接表達、層層遞進,而英語則更加注重直接表達、直抒胸臆,這也正體現(xiàn)了中西方思維模式的差異,下面以稱謂語、禁忌語為例對這種差異性進行對比分析。

    (一)中西方稱謂語對比分析

    稱謂語指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應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間的稱呼。在人際交往中,選擇正確、適當?shù)姆Q呼,反映著自身的教養(yǎng)、對對方尊敬的程度,甚至還體現(xiàn)著雙方關系發(fā)展所達到的程度和社會風尚,因此也是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1.中西方親屬稱謂差異

    在中西方稱謂語中,親屬稱謂是人們使用較為頻繁也是頗具代表性的稱謂語。總體而言,漢語中親屬稱謂用語數(shù)量及細化程度遠比英語復雜的多。比如在英語中,uncle就可以表示漢語中的叔叔、伯伯、舅舅、姑父等意思;grandpa/grandma可以表達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意思;cousin可以表示堂兄弟姐妹也可以表示表兄弟姐妹,不加以區(qū)分。這總體上體現(xiàn)了英語親屬稱謂語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這與漢語是不同的,漢語對親屬關系進行準確定位、劃分并以不同的稱謂進行區(qū)分,稱謂語的不同也從側面表達了親屬關系的遠近,中國歷來注重血緣關系與等級劃分,例如在封建社會,皇帝的爺爺和外公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堂兄弟和表兄弟也是完全不同的意義,因為稱謂從某種意義上成為皇族一脈的象征,表述了關系的親疏有別,在民間亦是如此。

    2.中西方社交稱謂差異

    在社交中,中西方也有自己的表述方式,在西方,一般以姓名、職稱、學歷或者“Mr./Ms.+姓”、“Sir/Madam”進行稱呼以表示尊敬,甚至晚輩可以直接稱呼長輩姓名,這在漢語中是絕對禁止的。漢語中一般以“姓+職業(yè)/頭銜”、“老+姓”、“小+姓”、美女/帥哥、大哥/大姐、叔叔/阿姨等作為稱謂的方式,除非同輩之間或者長輩稱呼晚輩,一般不會直呼姓名,這體現(xiàn)了中國幾千年來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禮儀之邦的顯著特征之一。另外,在中國“老+姓”是表示對于年長或者前輩人的敬稱,而在西方文化中old在稱謂語中是十分敏感的詞匯,old代表了體弱多病、地位下降等寓意,在交際過程中應當格外注意。

    (二)中西方禁忌語對比分析

    禁忌語指人們在說話時,由于某種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說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聯(lián)想色彩的詞語,而以別的詞語代替的詞語。熟悉中西文化差異背景下的禁忌語使用對于社交大有裨益。

    1.中西方打招呼方式的差異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old的禁忌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禁忌用語還是比較常見的,比如在見面打招呼的時候,中國人典型的打招呼方式為“你吃了嗎”、“你要去哪里”、“最近忙什么呢”,隨著交流的深入“你多大了”、“你有對象了嗎”、“在哪工作?工資多少?”等問題會不斷涌出以表示關系的不斷深入和對交流者的關心,而在西方國家,這些問題涉及個人隱私,是十分不禮貌的體現(xiàn),如果你問How old are you?,如果對方是女士,那么她可能會拂袖而去,再者例如How much do you earn?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等問題也是不方便問的,中西方在打招呼過程中,對問題的選擇與繼續(xù)交流的方式都有差異,這是長期人文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思維模式,這一點對于和外國朋友交流或者出國以后應該時刻留心。

    2.中西方公示語中的禁忌用語探究

    隨著國家對于公示語規(guī)范的要求越來越高,公示語翻譯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在漢語中可能表述的含義并沒有歧義,但是翻譯成英語后由于語言詞匯之間的差異就會產生不同的語義。例如“殘疾人廁所”的準確英文表述應該是disabled toilet,而在英語中有人使用deformed man toilet,這是十分不準確且富含歧視色彩的表述方法。所以在中英禁忌用語詞匯不對等的情況下,對于英語中禁忌用語的表述方式應該多學習,尤其是注意這種覆蓋面較廣的公示語中禁忌用語的表達。

    3.漢語禁忌用語的特殊部分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璀璨的文明中許多詞匯也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例如在春節(jié),這個中華民族特殊的節(jié)日中,就有很多禁忌,比如嚴禁說破、病、輸、敗等詞匯。另外在方言中因為發(fā)音等原因的不同,導致各地的禁忌語也有所差異。北方忌“醋”,因為“醋”與“錯”音相似;上海話忌“鵝”,因為“鵝”與“我”音似,“宰鵝”也就變成了“宰我”;粵語忌“肝”,因為“肝”與“干”音似,“干”有不足、不夠的意思,所以“豬肝”稱為“豬潤”。另外在酒文化中也有禁忌語的體現(xiàn),例如舉杯喝酒杯中酒會下降,但是舉杯時不會說“下一下”,而是說“上一上”,“上”表示了前進與發(fā)展,而“下”則表述了下降與落后。

    而漢語中禁忌語特殊部分的另一顯著體現(xiàn)應該是封建社會的“避諱”,意思是帝制時代對于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在宋朝,趙匡胤登基為帝后,他的弟弟趙匡義就改名為趙光義,再有宋仁宗名趙禎,蒸包子蒸饅頭的“蒸”字就得改為“炊”字。《公羊傳·閔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也成為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避諱源于古老的語言禁忌,最終演化為維護封建政治架構的工具,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性質,也成為中國禁忌用語文化和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特有的部分。

    四、總結

    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和流傳媒介,是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中西方語言雖然在詞匯的多樣性、語義的廣泛性、表達的復雜性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在語言的具體表述上還是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與民族文化息息相關、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語言,比如姓名、動物名稱、稱謂語和禁忌語方面,細化程度較高,差異性也就越大,在進行對比學習的過程中應注意區(qū)別。另外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對于英漢翻譯是十分有幫助的,尤其是文學翻譯,只有通過不斷地了解目的語國家或地區(qū)的文化,才能真正透徹地去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也只有認識到語言背后所體現(xiàn)的文化內涵,才能更加準確地傳達出原文的意思,做好跨文化下的工作。

    參考文獻:

    [1]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陳???中國翻譯理論史稿[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

    [3]黃耘.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J].南方論刊,2010.

    [4]梁萍.中西方稱呼語的模糊性差異對比分析[J].徐州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院報,2011.

    [5]邵彤.中西方社會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表現(xiàn)[J].沈陽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

    猜你喜歡
    中西方文化翻譯語言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中西方禁忌文化比較
    中西方山水畫風的審美差異淺析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6:47
    Culture time板塊內容的思考與探索
    考試周刊(2016年48期)2016-06-29 17:59:52
    由禁忌語探索中西文化異同
    戲劇之家(2016年2期)2016-03-03 19:23:16
    我有我語言
    苗栗市| 隆林| 德惠市| 尤溪县| 榆中县| 天津市| 台安县| 平谷区| 阿巴嘎旗| 邛崃市| 上虞市| 新建县| 淄博市| 灌云县| 广饶县| 白城市| 芦山县| 江城| 齐齐哈尔市| 福州市| 治多县| 台江县| 江永县| 夏河县| 皋兰县| 新郑市| 雷波县| 改则县| 三门峡市| 镇康县| 淮安市| 禹州市| 石嘴山市| 许昌县| 金湖县| 西和县| 边坝县| 游戏| 博湖县| 庄浪县| 比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