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明潔
摘 要 第三次科技革命帶來了教育領域的新發(fā)展,如何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如何調整教育教學新模式已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滿足社會對復合人才需求,是一項新的挑戰(zhàn)?!澳秸n+翻轉課堂”這一新興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順應了當代信息技術發(fā)展潮流,也給高校進行教學改革和構建以啟發(fā)。
關鍵詞 慕課 教學模式構建 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10
Abstract The thi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has brought about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How to maximally stimulate students' autonomy in learning, how to adjust the new mode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for compound talents is a new challenge. The advent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 of "MOOC + Flipped Classroom"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lso inspires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MOOC; teaching mode construction; flipped classroom
目前國內很多高校執(zhí)著于排行名次,運行模式的公司化,整體趨同、就業(yè)形勢嚴峻,使高校背負更多的質疑。高校應積極應對時代變化,改革現(xiàn)有教學模式及教學環(huán)境,著重提升教育質量、發(fā)展特色、素質教育。“慕課+翻轉課堂”順應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創(chuàng)新了現(xiàn)有教學模式,將學生吸引到課程中去,提倡學生個性發(fā)展,達到真正的育人目標。
1 概念界定
高科技、全球化與教育的耦合關聯(lián)衍生了教育的新發(fā)展。從社會發(fā)展角度進行分析,認為終身學習理念已成為社會普遍共識,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形式相對單一且費用較高,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催生出“慕課”形式解決這一問題。從詞條本身分析,慕課的英文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譯為“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其中“Massive”、“Open”、“Online”即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是慕課的三個主要特征,其受眾群體是互聯(lián)網(wǎng)覆蓋的每一人,學習的人員從數(shù)量和規(guī)模上看比較大;慕課的平臺限制性小,注冊就可以享有海量學習資源,獲取知識的渠道會擴展到全國乃至全世界;慕課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為教師和學生搭建平臺進行互動和交流,使學生在線完成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涵蓋講授、探討、課后作業(yè)、測評及回饋等多個方面。
翻轉課堂是“慕課”的一種有力補充,避免了“技術主義”、課程虛化等問題。它依靠現(xiàn)代的教育技術,在設計教學方案、錄制課程視頻、網(wǎng)絡在線學習、在線交流學習、素質教育發(fā)展及教學反饋等方面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實施流程、學習過程是“翻轉課堂”概念界定的兩個主要角度,知識的傳授和內化是學習的兩個必經階段。趙興龍學者將翻轉課堂簡單的概括為:晚上在家聽“視頻老師”上課,白天在家聽“真人老師”上課;晚上在線和世界各地的同學交流,白天和班級的同學交流,從形式上顛覆了傳統(tǒng)模式。從本質上講,翻轉課堂實現(xiàn)了學習場所的翻轉,學生在進入學校學習之前就已經通過在線學習實現(xiàn)了知識的獲取。因此衡量課程是否翻轉成功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學生的在線學習效果,應盡可能地達到和傳統(tǒng)課程同等效果,并在傳統(tǒng)課程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
“慕課+翻轉課堂”在高校更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和適應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強,學習時間靈活,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都為“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的發(fā)展提供條件。高校學生的計算機使用率都比較高,校園網(wǎng)覆蓋也比較完善;大學生與教師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更具有獵新獵奇心里,更愿意嘗試新鮮事物;加之專業(yè)課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大多采用小班教學模式,更適宜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綜上所述,“慕課+翻轉課堂”對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整體提升學生的競爭力,符合社會整體的人才需求。
2 “慕課+翻轉課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慕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高校的應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理論和技術的強強聯(lián)合,理念是靈魂,技術是支撐二者緊密結合,缺一不可。
2.1 更新學習、教學和管理理念
學生、教師、高校管理人員是“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三大主體,觀念都需要更新。于學生而言,往往受自身喜好影響,忽視課堂學習,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缺少教師監(jiān)管很難堅持線上的學習;于資深老教師而言,往往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于一些新興的教學模式敏感度不高,可能還會存在畏難情緒;于高校管理者而言,行政權力的強制力甚至會在某種程度上制約高校的發(fā)展;因此“慕課+翻轉課堂”的推行困境重重。
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觀念更新的核心和前提。以“混合式”教學為例進行分析,“混合式”教育思想提倡教學“雙主體”,融合傳統(tǒng)課程教學和網(wǎng)絡教學的優(yōu)勢,加強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教學觀念和教育思想緊密相連,教育思想與教學觀念相對應,教師觀念的更新是“慕課+翻轉課堂”應用的前提條件。從理論層面來看,混合式教育思想理念絕不是二者理念的簡單疊加,即傳統(tǒng)的“傳遞-接受”理念加上在線課程的“自主探究”理念,而是對兩者的理念都進行分析和改進后進行對接,并在實踐中貫徹落實。高校引入并構建“慕課+翻轉課堂”模式對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育理念都有較高的要求。
2.2 積極利用先進技術
現(xiàn)代高科技術會為“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提供有力保障。目前,高校實現(xiàn)網(wǎng)絡覆蓋,電子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新型教室比比皆是。智能手機、電腦等終端移動設備的普及,為慕課的普及提供了可能。慕課資源豐富,以國家精品課程、視頻公開課程、網(wǎng)易公開課為典型代表,極大地便利了學生。慕課和翻轉課堂都在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達成個性化素質教育的目標,但其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涉及到網(wǎng)絡平臺的應用和視頻錄制。
從辯證法的理論來看世間萬物都存在兩面性,“慕課+翻轉課堂”這一新興教學模式也是一把雙刃劍,缺少了科學、先進理論的引領,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應用也就無從談起。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系統(tǒng),涉及范圍很廣,僅僅依靠技術的創(chuàng)新并不能完全解決教育模式的問題。技術與理論二者缺一不可,需要緊密結合,有技術無理論只是空談,很難達到改革教學模式促進人才培養(yǎng)的目的。因此在進行“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時要堅持“理論為先,技術輔助的原則”,實現(xiàn)技術效用最大化。
3 “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放兼容,有利于教育評價體系的完善,加強人才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
3.1 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共享
對復合型人才的追求是改革和創(chuàng)新成為現(xiàn)在的重中之重。慕課和翻轉課堂結合的形式,使教師的課堂授課和學生的課后學習實現(xiàn)完美對接,強化整個知識的學習和內化。
從本質上看慕課是集眾多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混合式教學平臺,慕課內教學資源來源廣泛,一部分是教師自行錄制的課程視頻,也有一部分是對現(xiàn)有資源的改進和提升,以期滿足自身實際教學需求。針對目前我國高校實際教學情況,慕課資源的選擇方面也應有所側重,盡量集中在實踐性、應用性比較強的科目。在慕課制作的過程中,方式要盡可能的多樣靈活,如演講式、實地拍攝式、幻燈片播放式等,通過此種方式來實現(xiàn)資源品質的提升,以期調動更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海量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學生可依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契合的課程,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翻轉課堂實現(xiàn)的主要前提就是慕課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在進行慕課資源整合的過程中還可以積極地了解和學習其他成功的案例,汲取當中可借鑒經驗,進一步提升整體人才培養(yǎng)水平。
3.2 課程體系的構建
新時期的課程體系需要適應慕課和翻轉課堂的新興教學模式,保證課程質量是一切模式開展的前提,完備的課程內容是技術支持,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是核心的目標。在課程體系構建的構成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廣開言路接受各方的批評指正,依據(jù)不斷變化的形式來進行及時的變革,完成課程優(yōu)化的目標。在課程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要注意調和系統(tǒng)各方矛盾,關注理論與實踐比重,力求實現(xiàn)課程一體化。翻轉課堂是課程體系建設密切相關的重中之重,不僅會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及時測評,并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線討論及小組討論的形式會加強學生的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并在過程中培養(yǎng)團體協(xié)作能力。課程回顧、集中答疑、討論展示、課后反思是“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課程回顧會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加深記憶,教師根據(jù)實際的情況安排課程教學內容和進度;在集中答疑環(huán)節(jié),教師可觀測慕課平臺統(tǒng)計的學生情況,對問題比較多的內容進行集中解答;在討論和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享探討,鍛煉學生的得出自主思考意識和能力;在課后反思環(huán)節(jié)教師對整個課程學習進行講評,指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對值得肯定之處進行鼓勵表揚,牢固樹立學生的信心。
3.3 學生評價體系構建
在學校的課程學習中教師會通過PPT課間、案例等多種形式教授學生知識并熟練地掌握知識,慕課需要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教學內容,綜上所述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中心。培養(yǎng)學生地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需要多方面的有力支撐和專門培養(yǎng),還要對學習的過程進行監(jiān)管和調控,形成完備的學習評價體系,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
4 結語
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慕課+翻轉課堂”處在引入的初步階段,仍需要實踐的檢驗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模式變革的最終目的是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轉變?yōu)閷W生積極獲取知識,而如何利用“慕課+翻轉課堂”這一形式實現(xiàn)目標是目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田愛麗.轉變教學模式促進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基于“慕課學習+翻轉課堂”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16.37(10):106-112.
[2] 唐文文,吳漢全.“慕課+翻轉課堂”教育模式的思考[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6.37(1):130-136.
[3] 張君.高校中推廣“慕課+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和挑戰(zhàn)[J].教育教學論壇,2018(1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