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我國收入分配差距也逐漸擴大,這一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經過分析,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是我國當前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原因。為此,必須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同時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共同富裕。
關鍵詞 收入分配 按勞分配 貧富差距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在總量上,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78.7億元上漲到2017年的827122億元,增長了224.84倍;在人均量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85元上漲到2017年的59261.76元,增長了159.93倍。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具體表現(xiàn)為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18310.8元上漲到2017年的25974元,4年上漲了41.85%。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其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就體現(xiàn)在目前我國收入分配差距比較大。收入分配差距大主要體現(xiàn)在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區(qū)域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基尼系數(shù)等。
如表1所示,我國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逐年增加,但是更應該關注我國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的變化。盡管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有所下降,但是接近3%的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還是能體現(xiàn)出我國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大的現(xiàn)狀。
對于區(qū)域收入分配而言,2015年,東部地區(qū)、西部地區(qū)分別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和最低的地區(qū),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8223.3元和16868.1元,前者是后者的1.67倍。[1]2016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是上海市,為54305.35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是西藏,為13639.24元,前者是后者的3.98倍。[2]
基尼系數(shù)是用來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差異情況的重要指標。國際上通常把基尼系數(shù)等于0.4設定為收分配差距的警戒線,如果基尼系數(shù)大于0.4,該國的收入分配差距就較大甚至懸殊。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我國近幾年的基尼系數(shù)情況如表2。通過比較分析可見,我國的收入分配差距是較大的。
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對我國而言有很多不利的影響。第一,不利于我國經濟的長期發(fā)展。首先,收入分配差距大影響我國的消費。不同人的邊際消費傾向不同,富有的人相對貧困的人而言比較低。在我國,少數(shù)人掌握了大多的財富,使我國消費能力不足,進而影響生產和投資。因為消費不足就會使供給相對過剩,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導致企業(yè)破產;企業(yè)破產使投資人對經濟前景產生消極心理,進而影響投資。其次,收入分配差距大容易導致低收入人群心理失衡,從而滋生社會問題,破壞社會穩(wěn)定。最后,收入差距大會降低低收入勞動人民的勞動積極性,對居民幸福感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有人曾經提出,要先做大蛋糕,再分好蛋糕,從而使所有人民共享發(fā)展的成果。有人甚至認為只要做大了蛋糕,分好蛋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研究表明,經濟增長并不會自動解決收入分配問題。我國改革開放后的實踐也表明,蛋糕確實做大了,但是并沒有分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增進民生福祉是發(fā)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必須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原因,采取措施促進共同富裕。
二、收入分配差距增大的原因
很多學者從分配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增大的原因。主要意見有:第一,勞動者在初次分配中處于被動地位,勞資談判能力差;第二,壟斷與腐敗;第三,產權主體的多元化,勞動要素報酬占比過低,分配原則長期向效率傾斜;第四,收入分配秩序混亂,再分配政策的作用不明顯;第五,初次分配環(huán)節(jié)大量勞動力的存在以及要素價格扭曲;第六,初次分配違背了機會均等原則,再分配過程中,稅收制度和轉移支付制度使再分配效率降低。
雖然分配領域存在的問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我國收入分配差距大的現(xiàn)狀,但是并沒有深入問題的本質。對此,我們應該突破僅僅在分配領域研究此問題的局限。馬克思曾經說:“分配的結構完全決定于生產的結構。”也就是說,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所以,我們要從更加根本的生產方式角度來分析分配差距增大的原因。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生產力水平低,社會物質財富匱乏,遠遠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的需要,人民生活水平十分落后。為了改變現(xiàn)狀,我們提出集中力量發(fā)展生產力。一方面,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必須堅持把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fā)展不平衡、多層次,為適應這種狀況,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fā)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結合以上兩個方面內容,我國提出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一方面,公有制經濟為主體要求我們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生產力水平低下,需要發(fā)展勞動、資本、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以發(fā)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這就需要各種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綜合以上兩方面,收入分配要把按勞動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
綜上所述,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是在充分考慮我國基本國情的前提下,以發(fā)展生產力為目標的客觀要求。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正是這種以生產資料私有為基礎的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造成了貧富差距的逐步擴大。
首先,在收入分配中,資本、技術、土地等生產要素與勞動相比獲得了較大的份額。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理論基礎是,人們憑借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按照生產要素對社會財富的貢獻參與分配。在我國,資本、土地、科學技術等生產要素相對于勞動力而言明顯是更加稀缺的。因此,擁有資本、土地、科學技術等生產要素的人會比擁有勞動力這類生產要素的人得到更多收入。
其次,我們要看到,隨著分配差距的擴大,人們擁有的生產要素的量的差異也會擴大。越富有的人,其擁有的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的數(shù)量可能越大,更有條件去接受教育,掌握先進科學技術;而越貧窮的人,除了勞動生產要素之外,想要擁有土地、資本等這些生產要素是非常困難的,與此同時,他們也沒有能力和條件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及掌握更先進的科學技術。所以,如果沒有合理的收入分配方案,勞動者報酬逐漸降低,收入分配差距會變得更大。
最后,如果政府在要素占有以及分配上出現(xiàn)尋租或者腐敗行為,那么后果不可設想。只有富有的人才有能力向政府機關行賄,違法獲取土地等生產要素。這樣會使生產要素占有形勢更加畸形,富有的人擁有越來越多的生產要素,而貧困的人仍舊除了勞動以外什么生產要素也沒有。這樣,會加劇收入分配差距。
三、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以上說明了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根本原因是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所導致的資本等生產要素報酬大大超過勞動報酬,但是也說明了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是我國目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發(fā)展生產力為目的的客觀要求。所以,為了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我們應該繼續(xù)堅持在以按勞分配為主體,鼓勵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分配制度的基礎上,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方式,是公平的分配方式。按勞分配要求在全社會范圍內實現(xiàn)生產資料公有制,并且根據(jù)勞動的量來分配。雖然我國現(xiàn)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沒有條件實現(xiàn)完全的按勞分配,但是我們應該繼續(xù)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從而繼續(xù)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基本分配制度,從而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第二,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首先,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各個生產要素的要素市場及其運行機制,給要素交易提供一個公平合理的平臺。其次,加強政府調控。完善稅制改革,使稅負更多地向收入高的群體轉移;加大轉移支付和社會保障力度,為低收入人口,特別是貧困人口提供制度支持,使他們有更多獲得感。最后,完善要素交易法律法規(guī),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
(作者單位為中央民族大學)
[作者簡介:王旭冉(1989—),女,內蒙古人,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
參考文獻
[1]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6/
indexch.htm[DB/OL].國家統(tǒng)計局.
[2]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DB/OL].國家統(tǒng)計局.
[3]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7/
indexch.htm[DB/OL].國家統(tǒng)計局.
[4]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
201801/t20180118_1574917.html[DB/OL].國家統(tǒng)計局,2018-01-18.
[5] 最新數(shù)據(jù):2017年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世界排名,中國排名進步了[DB/OL]. https://item.btime.com/m_2s21p43b91h,2018-07-01.
[6]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DB/OL].國家統(tǒng)計局.
[7] 王曉易.中國基尼系數(shù)結束“七連降”官方稱下降趨勢不變[EB/
OL]. http://money.163.com/17/
0120/16/CB84SGRU002580S6.html,2017-01-20.
[8] 蘇京春.經濟增長中應重視收入分配問題[N].中國經濟時報,2017-11-01.
[9] 常凱.初次分配如何公平[N].光明日報,2014-07-31.
[10] 吳敬璉.縮小收入差距不能單靠再分配[J]. IT時代周刊,2011
(15):14.
[11] 劉海波,張兆陽.中國收入分配制度變遷下的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研究[J].稅務與經濟,2014
(01):22-26.
[12] 易定紅,張維閔,葛二標.中國收入分配秩序:問題、原因與對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03):29-38.
[13] 蔡昉,王美艷.中國面對的收入差距現(xiàn)實與中等收入陷阱風險
[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
(03):1-7.
[14] 陸萬軍,張彬斌.不公平抑或不均等?——中國收入分配問題的制度成因及治理[J].東南學術,2016(6):107-115.
[15] 欒大鵬.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發(fā)展的調查[J].國家治理,2016(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