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萌
腸易激綜合征是消化內(nèi)科常見疾病,發(fā)病率約5.78%,其發(fā)病機制與異常腸道運動、異常內(nèi)臟感覺、遺傳因素、食物因素、內(nèi)分泌、神經(jīng)免疫、神經(jīng)免疫內(nèi)分泌網(wǎng)絡(luò)調(diào)控腦-腸軸作用有關(guān)[1]?;颊弑憩F(xiàn)為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的改變,該病病程長,癥狀遷延,臨床治療效果不理想[2],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產(chǎn)生嚴重影響,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較健康者存在明顯的焦慮或抑郁情緒,可導致病情進展為難治性腸易激綜合征。有調(diào)查稱[3],約54%以上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礙,本研究旨在探討治療腹瀉性腸易激綜合征的有效方法,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128例,其中男75例,女53例;年齡60~72歲,平均(67.4±5.2)歲;病程3~12個月,平均(6.8±1.3)個月;體質(zhì)量48~75 kg,平均(64.6±5.8)kg,均符合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標準[4],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組,組間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s)]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年齡/歲 病程/月 體質(zhì)量/kg男女觀察組 64 38 26 67.8±5.0 6.6±1.6 64.3±5.9對照組 64 37 27 67.0±4.8 7.0±1.0 64.9±5.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禁食高脂類、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對照組給予美沙拉嗪腸溶片(生產(chǎn)單位:葵花藥業(yè)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80148)0.5 g,3次/d;觀察組給予同樣方法美沙拉嗪腸溶片治療,另聯(lián)合馬來酸曲美布汀(生產(chǎn)單位:天津田邊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290)0.2 g,3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采用中醫(yī)癥狀分級積分法對患者腹痛、腹瀉次數(shù)、大便形狀、黏液便進行評分。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IBS-QOL評分。
1.4 中醫(yī)癥狀分級積分法[5]腹痛:腹痛明顯,影響正常工作生活記3分;有腹痛,不影響工作生活記2分;提示后有腹痛記1分;無腹痛記0分。
腹瀉:持續(xù)腹瀉,1周發(fā)作≥6 d記3分;經(jīng)常腹瀉,1周發(fā)作3~5 d記2分;偶爾腹瀉,1周發(fā)作≤2 d記1分;無腹瀉記0分。
排便性狀:大便形狀異常、黏液便等持續(xù)排便性狀異常記3分;大便形狀異常、黏液便等經(jīng)常排便性狀異常記2分;大便形狀異常、黏液便等排便性狀異常記1分;無大便形狀異常、黏液便等排便性狀異常記0分。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進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分級積分法評分比較(表2) 患者治療前的各項中醫(yī)癥狀分級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各項中醫(yī)癥狀分級積分均明顯降低,較治療前變化明顯,且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分級積分法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分級積分法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 例數(shù) 腹痛 腹瀉 大便形狀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4 2.26±0.45 0.44±0.69 2.16±0.51 0.59±0.74 1.74±0.67 0.44±0.60對照組 64 2.28±0.43 0.86±0.90 2.15±0.53 0.86±0.87 1.76±0.64 0.57±0.6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黏液便 平均總積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4 0.58±0.58 0.17±0.31 6.74±1.62 1.64±1.94對照組 64 0.55±0.61 0.29±0.42 6.74±1.58 2.58±2.0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BS-QOL評分比較(表3)患者治療前的各項IBS-QOL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各項IBS-QOL評分均明顯升高,較治療前變化明顯,且觀察組升高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BS-QOL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BS-QOL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 例數(shù) 精神狀態(tài) 情緒狀況 飲食狀況 睡眠狀況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4 235.5±50.4 355.1±79.6 210.6±81.3 335.9±97.4 183.7±59.4 268.7±80.6 220.9±55.4 287.2±61.9對照組 64 239.7±52.3 300.4±71.63 214.6±78.0 277.9±93.6 180.8±61.2 222.8±78.3 218.6±53.7 250.5±59.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和生理心理有關(guān)的綜合征,患者多存在明顯的焦慮或抑郁情緒,可導致病情進展為難治性腸易激綜合征[6],患者的直腸敏感性較高,心理問題較突出,不良情緒能加劇提高機體炎性因子水平,中樞神經(jīng)遞質(zhì)5-羥色胺分泌失衡,腹瀉能加重腸道炎癥,增加了腸道感染率[7],損傷黏膜上皮功能,破壞腸道免疫功能,從而導致腸道運動和內(nèi)臟感覺功能異常。臨床治療中不僅要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guān)系,調(diào)整患者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并且要對患者情緒進行調(diào)節(jié),抗炎治療,減少腸黏膜中炎性細胞的浸潤,進行胃腸功能和抗抑郁治療,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美沙拉嗪是5-ASA的腸溶制劑,主要成分為5-氨基水楊酸,它是臨床治療難治性腹瀉性腸易激綜合征的常用藥,美沙拉嗪可定向在回腸末端、結(jié)腸釋放,有研究認為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合成物是腸易激綜合征發(fā)病的主要因素[8],而美沙拉嗪能有效抑制白三烯B4、白三烯C4等物質(zhì)的生物合成和釋放[9],其通過作用各種炎癥發(fā)生的途徑,抑制環(huán)氧化酶、脂質(zhì)氧化酶、血栓合成酶等炎癥反應(yīng),降低患者體內(nèi)炎性介質(zhì)的活性,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顯著降低花生四烯酸的產(chǎn)生率,減少巨噬細胞向炎癥灶遷移,清除氧自由基,減輕腸黏膜脂肪酸氧化,修復受損腸黏膜,降低腸上皮通透性,對腸黏膜上皮細胞起到保護作用[10]。
馬來酸曲美布汀屬阿片肽受體激動劑,也是臨床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常用藥,可選擇性地作用于消化道平滑肌上的鈣離子通道和鉀離子通道,對胃腸運動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其主要作用機制為[11]:抑制細胞膜上K+通道,使細胞產(chǎn)生去極化,以提高平滑肌細胞興奮,還能阻斷K+通道以松弛胃腸平滑肌,另外,在低運動狀態(tài)下能夠作用在腎上腺素激素受體上,對Ca2+通道發(fā)揮抑制作用,增加運動機能低下肌群的運動,抑制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增加運動節(jié)律,促進消化系統(tǒng)生理性消化道推進運動,改善胃排空功能,當機體處于運動亢進時,又可作用于阿片受體和膽堿能受體,抑制消化道的高張力運動。
本研究采用中醫(yī)癥狀分級積分法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腹痛、腹瀉、大便形狀改變做了評價,患者治療前的各項中醫(yī)癥狀分級積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各項中醫(yī)癥狀分級積分均明顯降低,較治療前變化明顯,且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好于對照組。IBS-QOL評分量表是由美國Patrick等編制的用于評價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生命質(zhì)量的量表[12],在本研究中,患者治療前的各項IBS-QOL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各項IBS-QOL評分均明顯升高,觀察組的各項升高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使用美沙拉嗪與馬來酸曲美布汀聯(lián)合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腹痛、腹瀉、排便異常癥狀,對精神狀況的改善也較單獨使用美沙拉嗪明顯,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