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茂春
【摘? ? 要】體育教學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也在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的不斷發(fā)展與改革中,適應時代的要求,把信息技術有效地運用到了體育課堂教學中,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推動了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讓教與學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實現了雙贏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體育? 信息技術? 有機整合?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81
學科整合是當前新課標要求,每一門學科的教學都要求整合,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特別是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更是被廣大教師所采用。筆者與部分體育教師在一起交流,他們認為體育課都是在教室外面展開的,而現代信息技術只能在教室里用,所以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沒辦法整合在一起。從表面上看,他們的話不無道理,因為體育課大部分時間確實是在室外進行,但是體育課教學內容也不僅僅是體能的訓練,它也有理論課,也需要學生動腦筋去思考、去揣摩。特別是一些通過教師示范而學生看不清的連續(xù)動作,用信息技術進行展示,可以讓學生看清這些連貫動作的每一節(jié)點的動作要領,從而可以完整地完成這些動作。因此,體育教學也可以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那么,如何整合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整合策略。
一、在信息技術中演示體育規(guī)范動作,讓小學生形成體育技能
無論是哪一項體育運動,其動作都是一個連續(xù)的,只能把一個動作完整地做完之后,才能給學生講解。而在教師示范這一過程中,學生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某一完整的動作要領看清楚。如果是想通過一遍又一遍的示范來讓學生觀看的話,教師的體力也支撐不住,而且其效果也不會太好。這也是當前許多學生的動作不規(guī)范的原因。甚至有的學生在運動會上完全不采用體育課上教師教授的動作來完成,而是用自己平時玩耍時的動作來完成。
比如:跳高。體育課上教的是背越式跳高和跨越式跳高,而這兩種跳高的方式全部是由一系列的連貫動作組成的。但是由于學生在體育課上沒有完全掌握這兩種跳高技能,因此在練習時總會碰到桿子而失敗。他們通過平時玩耍時的蹦跳來進行,這時候雙腳雖然在身體的下面,因對這一動作很熟練,所以也能完成這一動作。因此,在體育比賽時,他們只好放棄平時體育課上所學的跳高技能,而是采用平時玩耍時的動作來比賽。
為解決這個問題,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把一個體育動作完整地錄下來之后,再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慢慢放給學生看;如果學生沒有看清某一動作,可以停下來讓學生反復揣摩,還可以倒放到某一節(jié)點讓學生看得更仔細、更明白。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心中形成一個清晰的、完整的動作技術表象,在練習時就可以邊練習邊回憶,當做到某一動作時,就可以瞬間想到視頻中的動作表象,讓自己的動作更趨于完整。
二、運用信息技術糾正不正確的動作,規(guī)范小學生的體育技能
在體育教學時,學生的動作不可能一步做到位,需要多次糾正與改進,才能讓動作趨于規(guī)范。而在糾正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也許別人能一眼看出自己動作中有哪些需要糾正的,自己卻不一定能感覺出哪兒不好,總會認為自己已經嚴格按照要求做了,應該不會有什么不對的地方。況且自己也不可能看到自己的動作,所以也不知道如何來糾正。利用信息技術,先把學生的動作給錄下來,然后播放給學生看,讓他們邊看邊思考,看看自己的動作還有哪些做得不到位,還應該如何糾正。因為所播放的視頻是學生自己完成的體育動作,所以他們就可以與正確的動作進行比較,從心理上產生糾正的想法,并可以自覺地規(guī)范自己的體育動作。
三、在信息技術中比較體育動作,強化小學生體育技能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沒有比較,就不會產生上進心。體育教學也一樣,只有讓學生在一起相互比較,才能讓他們發(fā)現自己身上的不足,才能促進他們更好地向別的學生學習的動力,才能更好地強化他們的體育技能。但是,體育教學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可以有現成的文字材料或者語言進行比較,體育教學的一些動作是轉瞬即逝的,又不能把它形成文字材料來讓學生進行比較。那么,如何讓學生在比較中增強體育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在比較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體育技能呢?可以先把每一個學生完成體育動作的過程給錄制下來,然后制作成視頻,可以是多畫面的視頻,把相同的動作集中在同一個畫面中,然后給學生觀看,并讓學生說一說哪一個學生的動作做得最好,再討論他是如何完成這一動作的,最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動作為什么沒有別人做得好,自己哪些地方還需要努力。
同時,某一體育項目由許多動作組成,也許有的學生這一動作做得比較規(guī)范,而另外一個學生別的動作做得又比他更加規(guī)范。這時讓學生進行比較,不但可以使其更好地投入到體育學習過程中來,而且培養(yǎng)學生欣賞別人、學習別人的品質。
在教學跨越式跳高時,把每一個學生的動作分門別類地錄制出來,然后放到同一個畫面上讓學生比較。比如在助跑環(huán)節(jié),學生助跑的位置與橫桿的角度各不相同,按要求這一夾角應該是30°~60°,有的學生卻超過或者少于這一度數范圍,造成起跳不理想。還有的學生在起跳前最后一步跨得太大,讓身體前傾得不理想。這樣通過比較,就能一下子讓學生明白自己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夠,還需要如何強化。
當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讓學生比較體育動作時,也不能全部是學生自己動作在一起比較,因為學生在學習某一體育動作時,他們也不可能都能做得非常完美。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從網絡上下載一些運動員在比賽時的視頻,然后將學生的動作與專業(yè)運動員的動作做一下比較,從而讓學生可以迅速發(fā)現與他們的差距。比如在教學蹲踞式起跑時,播放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在2017年田徑世錦賽中以9秒58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的視頻,然后把學生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與博爾特的起跑動作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學生就可以迅速發(fā)現自己的蹲踞式起跑動作與博爾特的動作之間的差距,從而可以自覺地強化自己的動作訓練。
總之,將體育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整合,不僅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規(guī)范學生的體育動作,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心理,讓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陸宏,孫月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05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