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由于學生們在初中階段學習數(shù)學的情況不同,導致他們在數(shù)學水平上早早就出現(xiàn)了分層的現(xiàn)象,使得他們在進入高中之后的數(shù)學學習也朝著不同的方向發(fā)展。因此,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 分層教學 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7.141
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教師對于知識的教授一般都是很籠統(tǒng)的,把所有的知識教授給班里的所有學生,教師也只能照顧到班級里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又由于高中數(shù)學難度有所加大,所以使得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根本跟不上教師上課的思路,進而使得他們喪失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因此,教師有必要進行分層教學,
一、分層教學理論概念和意義
分層教學就是根據(jù)學生們的學習水平或能力,把學生們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給予他們相應的教學方法,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并幫助他們提升數(shù)學成績。分層教學一般都是分為三個層次,對于第一個層次的學生來說,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他們靈活變通,聯(lián)系其他知識點的能力,可以給他們講解更深層次的知識點;對于第二個層次的學生來說,要是他們掌握全部的基礎知識,并多做一些練習題來鞏固這些知識,最終能夠達到基礎知識不犯錯的狀態(tài),這些學生在班級的數(shù)量是最多的,也就是教師所說的那種管一管,就能有成績,不管成績就會下降的學生;而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要以培養(yǎng)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為主,這一個層次的學生可能學習水平和能力與其他層次的學生差別不是很大,更多的是他們對學習沒有興趣,缺乏學習的動力,因此對他們教師要循循善誘,想辦法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激起他們對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高中數(shù)學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條件
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之前有必要對每一個學生們的學習水平有一個大體地了解,不能僅僅憑他們的數(shù)學成績來判斷他們的學習能力,因為有的時候成績能夠反應的東西很少,而且有的學生可能會因為失誤導致成績并不理想,但是他們真正的數(shù)學水平又不止于此。如果教師不能判斷學生們的數(shù)學水平,可以提前進行一下調查,或者是直接與他們本人交流,畢竟他們是對自己能力最為了解的人,也可以征求一下他們的意見,他們希望自己被分到哪一部分,畢竟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學生就希望老師多講一點基礎知識,而有的學生就希望教師往更深層次講解一下。如果有必要,教師還可以與學生的家長取得聯(lián)系,從學生家長那里獲取學生學習水平的情況。其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思想引導工作,讓學生知道在哪一個層次自己會得到怎樣的提升,可以讓他們自主的進行選擇。
三、高中數(shù)學實施分層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課前分層預習
課前預習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們在課上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從而提高課上的教學效率。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當中,很少有教師重視課前預習,一般都是課上直接進行知識的講述,使得很多學生都無法跟上教師的思路,這時候教師就會認為自己的教學方法或者是學生們上課根本沒有認真聽講,這樣教師就會不斷的更換教學方法,或者是嚴厲地批評學生們,要求學生們上課認真聽講。有的老師雖然實施課前預習計劃,但是計劃并不是很明確,只是隨口一說,讓學生們進行預習,導致學生們在預習的時候不知道要干什么,從而直接放棄預習。但事實并不是像教師所想象的那樣,因此,教師要重視起預習,而且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學生們在預習的時候也進行分層預習。
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要讓他們通過預習就做到對基礎知識和公式達到掌握的地步,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在上課的時候對這些學生進行知識點更深層次的挖掘;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來說,盡可能地讓他們完成對基礎知識和公式的理解,讓他們把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標記出來,在教師講課的時候尤其注意這些問題,如果學生在聽完教師講課之后,這些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那么學生就可以在課下單獨的去詢問教師,直到問題解決為止;而對于第三個層次的學生來說,要通過預習來讓他們明確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在哪里,基礎的知識要點哪里,看學生是否能夠通過自己的理解把基礎知識給明白過來,如果不能明白也沒有關系,因為這個層次學生的學習大多都是依靠課上教師的講課。教師還要注意一點,要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一個簡單的檢查,這也算對學生們預習任務的一種監(jiān)督。
(二)課中分層教學
教師在開始講課之前,要做好自己的引導工作,可以事先從網(wǎng)上找一些與這節(jié)課要講的知識點有關的視頻或者是課件,然后利用媒體播放給學生們觀看,在學生們觀看完之后,問學生們幾個關于知識點的問題,這樣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跟隨教師的思路,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課堂中來。上半節(jié)課教師還是以基礎知識的講解為主,讓學生們都能夠理解和掌握基礎的知識,而在下半節(jié)課教師就要對知識點進行深層次的講解,題型也要更加復雜,甚至會涉及到以前學習的一些知識,對于那些學習稍好點的學生,盡量讓他們把這些難題也掌握了,這樣他們在考試過程中遇到難題時就不會慌張,而對于那些學習稍差點的學生,還是讓他們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而對于這些難題可以開闊一下他們的視野,能掌握最好,不能掌握也不要強求。
(三)課后分層復習
課后的分層復習和課前的分層預習情況差不多,教師可以給全班出一張相同的復習試卷,讓他們在課下獨立完成,試卷要包括基本題型和有一定難度的題型,對于前兩個層次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把這張試卷都完成,對于有一定難度的題型,學生們一定深入的觀察和思考,總結一下思路和題型規(guī)律,慢慢的養(yǎng)成自己的做題習慣;而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只要求他們能夠完成基礎知識的練習題就可以了,當然也不是對他們的要求降低,在平時的考試和高考過程中,畢竟基礎知識考察占據(jù)著絕大部分的分數(shù),只要他們能夠熟練的掌握基礎知識,他們照樣能在考試中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當然,對于課后復習題,教師一定要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錯誤,并幫助他們改正。
四、結束語
分層教學并沒有教師們想象的那么復雜和困難,只是教師們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的影響較深,在短時間內,一時無法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逐漸應用和摸索分層教學,逐漸形成一套屬于自己并且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當然,最終目的還是幫助學生們提高數(shù)學成績,爭取讓他們在以后的高考中取得一個優(yōu)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