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英語繪本學習已成為英語學習的一種重要學習材料,深受廣大英語學習者的喜愛。本文結(jié)合課堂教學實踐,將英文繪本運用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借助繪本各種優(yōu)勢特點,輔助英語教學,開辟英語教學新途徑。
【關鍵詞】英語繪本;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莊夏芬,廈門市松柏第二小學。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合理開發(fā)和積極利用課程資源是有效實施英語課程的重要保證?!庇⒄Z繪本以其豐富的故事內(nèi)容,押韻的語言文本,精美貼切的畫面,以及純正的配音和模擬真實情境的背景音樂,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許多家長和教師也將繪本作為幼兒英語啟蒙及提升閱讀能力的一種學習材料。如何將英文繪本有效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學習素材,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拓展課后學習資源提供幫助。筆者在教學當中嘗試汲取英語繪本各種優(yōu)勢,結(jié)合學生學習能力,將繪本融入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從而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品質(zhì)。
一、融合繪本、創(chuàng)設情境
繪本故事與兒童生活經(jīng)驗較為貼近,學生在閱讀繪本時較容易融入故事情境中,追隨書中人物的體驗和經(jīng)歷,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用英語完成任務的欲望。以 外研版《英語》一年級起點(下同)二年級下冊Module 9 Unit 2Where do you live?一課為例,本課以小朋友談論回家路線,要求學生能夠運用go straight on、turn left、turn right 等詞匯描述路線,并能根據(jù)周邊場景說明路線,對于低年級學生,本課的方位詞較為抽象,單純出示模擬地圖雖然能為學生語言操練提供幫助,但學生說的欲望不濃厚,課堂發(fā)言被動,缺失表達的驅(qū)動力。在翻閱繪本材料后,筆者選取了《牛津閱讀樹》stage 1 My Lost Teddy這一繪本,這本繪本描述的是Kipper小朋友在與媽媽外出時將心愛的Teddy熊遺忘在公共汽車上,最后通過大家的幫助,在公共汽車站的失物招領處找到了Teddy熊的故事。在任務呈現(xiàn)時,筆者先播放了繪本故事的前半部分音頻材料如下:Kipper says, “Oh!Where is my teddy bear?It was on the bus.” “I want my teddy .”通過聲情并茂的音頻材料,學生也被kipper著急傷心的情緒所感染,此刻筆者即時出示尋找Teddy的路線圖,學生為了能幫助kipper都躍躍欲試,運用所學詞描述路線,在學生完成描述后,繼續(xù)播放繪本后半段 “Oh! Its my teddy! I found my teddy.”學生的心情隨之變得十分愉悅。運用繪本不僅將學習知識融入于情境中,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成就感。
二、模仿繪本、豐富形式
語音、詞匯、句型和語法是英語語言學習的基礎,是貫穿英語學習不變的主題。小學階段是掌握良好的英語語言基礎的重要時期。一部分的繪本文本以韻律的形式反復出現(xiàn),通過替換不同的主語,讓閱讀者在輕松愉快的韻律中模仿句型,從而到達學習的目的。另一部分繪本則采用將文本內(nèi)容以歌曲的形式,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課文內(nèi)容。通過對繪本幾種韻律呈現(xiàn)方式的歸納總結(jié),結(jié)合三年級下冊Module2 Unit1 Its very long.一課,將課文內(nèi)容串成韻律:Look at this book./Its about London. /This river is -very wide and long ./Its the River Thames./This is Big Ben./Its very tall./Its an old clock./This is a big -wheel./Its very high./Its the London Eye./Eye? -Like my eye?/ Its like a –big – round – eye! 并錄制成音頻,嘗試讓基礎薄弱的孩子跟讀,這些孩子提升英語語言感知能力,加深課文印象。而在高年級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能較好的完成教師的提問,但是針對文本內(nèi)容的提問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為了幫助學生提高提問能力,筆者模仿了《國家地理(入門級)》繪本形式,在課文教學前將課文的問題錄制成有節(jié)奏的音頻,學生通過朗誦問句韻律,感受問句句型,理解問句內(nèi)容,同時也積累問句形式,為學生自主提問奠定基礎。
三、巧借繪本、提供素材
繪本的圖片內(nèi)容是其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圖文理解能力,拓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每本繪本都有其不同的主題和功能,教師在平時閱讀各類各級繪本時就可以根據(jù)教材話題歸納梳理,結(jié)合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具體學習能力將繪本材料為我所用。例如在教授五年級上冊Module 1 There wasnt a clock here before .本課提供的文本材料通過三個小朋友的對話討論公園現(xiàn)在和過去的變化情況,讓同學感受過去時和現(xiàn)在的時的對比和區(qū)別,并學習運用正確的過去時和現(xiàn)在時句型描述情景。雖然已經(jīng)是高年級學生,但對時態(tài)的認識不夠清晰,為了加深對時態(tài)的理解,結(jié)合《國家地理(入門級)》Now and Then,模仿圖片呈現(xiàn)的形式,將過去的公園情景用黑白圖案呈現(xiàn),強化時間節(jié)點及關鍵詞,幫助學生讀圖,輔助課文內(nèi)容學習。其次繪本的文本形式也可以供學生效仿。例如《牛津閱讀樹》stage 1 Kippers Dairy 是描述的是Kipper小朋友以圖片形式記錄周一至周五的活動,教師不僅可以利用本冊繪本復習鞏固過去時句型,也可以讓學生模仿Kipper記錄生活中難忘的活動,并配上簡單的文本,制作自己的圖文日記,為今后的英語作文書寫打下基礎。
四、收集繪本、拓展閱讀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需要在課外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結(jié)合各種具體經(jīng)驗在不斷進行聽、說、讀、寫、說等環(huán)節(jié)得以掌握。目前英語課時較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立刻掌握課本內(nèi)容難度較大, 在課后還需要復習鞏固。課后重復單詞和文本的跟讀復習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如果在低年級時能根據(jù)課文話題選取相應級別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將所學詞句在閱讀繪本時及時調(diào)用,并通過圖片和前后句形式猜測繪本新詞句內(nèi)容,這種課文與繪本互動延伸的學習方式,能提升學生學習英語自信心,鞏固詞句,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發(fā)展。為了能讓學生有適合的閱讀材料,教師要盡可能成為收集資料的有心人。努力將自己查閱過的繪本材料與外研社《英語》相結(jié)合,根據(jù)內(nèi)容、形式、難易程度進行適當?shù)姆诸?,找準教材與繪本材料的整合點,提升學生閱讀品質(zhì)和有效性。以如下表格內(nèi)容為例:
在英語教學中,靈活運用多樣的繪本功能,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語用能力,同時也為教師和學生運用純正英語,了解西方文化,拓展視野,豐富想象力,提升素養(yǎng)開辟新途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陳琳,(英)愛麗斯(Ellis,P.).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一年級起點)二年級下冊、三年級上冊、三年級下冊、五年級下冊[T].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3]佩雷斯.國際地理兒童百科提高級[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4]Roderick Hunt&Alex; Brychta等.牛津閱讀樹[M].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