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銥靈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危險的內涵:危險增加通知義務;危險增加通知義務的理論基礎,然后分析了違反危險增加通知義務的構成要件:存在危險程度顯著增加的客觀事實;被保險人對于危險增加之事實須為明知或應知;存在被保險人未及時通知的客觀事實;顯著增加的危險程度與保險事故的發(fā)生之間存在因果聯(lián)系;被保險人通知義務的免除情形。
關鍵詞:保險;合同;通知義務;危險
所謂的保險制度便是通過集中風險和分散風險進行經濟的補償。為了能夠實現(xiàn)分散風險并且分攤風險損失的目的,保險人應該進行風險的大小和性質的預估,并且運相關的計算法則實現(xiàn)保險費率的精準計算。但是,因為保險合同為繼續(xù)行的很容,保險的標的相關的風險也處于經常的變化之之中,由此,需要保險人能夠進行自身的實際的掌控和把握。
一、危險
(1)危險增加通知義務的內涵
依據我國著名保險法學者溫世揚先生的定義:“危險增加,是指當事人在訂約之際未曾預見,但在保險有效期間內,作為保險合同基礎的原危險的狀況發(fā)生了變化,使保險標的受損的可能性增加?!?/p>
需要明確的是,本文中所研究的危險程度顯著增加,僅指危險在程度上的增加,并不包括危險種類的增加。其緣由在于,保險人承保風險種類的特定是保險合同成立的基礎,風險的種類在雙方訂立合同時就已特定,若風險種類可增加,一是保險人承擔的利益風險過大;二是從理論上來說,不同的風險種類應形成獨立的保險合同,并非同一合同可以隨條件變化而承載無限制的風險種類,故保險人就不必對非保險合同承保的風險承擔保險責任。
(2)危險增加通知義務的理論基礎
①大數(shù)法則。從保險學原理上來說,保險人根據投保人履行如實告知義務,運用大數(shù)法則進行精密的計算,進而估算出所保標的物遭遇風險的概率,而投保人繳納相應的保險費就把損失的風險轉嫁給了保險人。一旦合同標的物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因各種原因發(fā)生變化,致使其所面臨的風險程度增加超過了保險人承保風險的范圍,這就顛覆了原來保險費所依賴的保險學大數(shù)法則。
②信息不對稱理論。所謂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市場交易或者簽訂契約的一方比另一方擁有更多的信息,從而產生信息優(yōu)勢和信息劣勢之分”。在市場經濟中,由于條件的限制,無論是從投保人、被保險人還是保險人對于信息的獲取都不能達到完整、同步的理想狀態(tài),這就形成了獲取信息的不對稱現(xiàn)象。
危險增加通知義務正是為了平衡這種信息的不對稱。根據風險轉移原則,在保險合同成立時,保險標的的風險轉移至保險人,但由于保險標的仍由被保險人或被投保人控制,且被保險人與投保人對于保險標的所面臨的危險是否有變化最為了解,此時保險人就處于信息獲取的劣勢方,故需要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危險程度的變化進行通知,保證保險人的信息完整度,從而對保險費用、保險方式作出調整。
③最大誠信原則。保險法中的最大誠信原則,又稱為誠實信用原則。根據我國《民法》第4條之規(guī)定,誠實信用原則作為現(xiàn)代民法上的重要原則。但由于保險合同的自身的獨特性,誠實信用原則在其中顯得更為重要。保險合同的這種獨特性在于:一是如上述所分析,保險人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xiàn)象;二是保險合同本身存在極大的道德風險。
二、違反危險增加通知義務的構成要件
2009年修訂之前的保險法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在合同有效期內,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的,被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應當及時通知保險人,保險人有權要求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合同。根據相應的保險法規(guī)定,被保險的人危險因為一些情況增加了相關的通知義務,由此有著以下幾個主要的構成要件:
(1)存在危險程度顯著增加的客觀事實
現(xiàn)實中,危險增加有輕重之分,若不分具體情形皆需要通知保險人,不僅耗費義務人的時間和精力,也會給保險人帶來工作繁冗與不便,增加交易成本。因此,2009年保險法修訂時,將被保險人履行通知義務的程度從“危險增加”提高到“危險顯著增加”。所謂危險程度顯著增加,是指保險合同當事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并不存在,也不能預見,但在保險期限內發(fā)生的保險標的危險因素或危險程度的顯著增加。
(2)被保險人對于危險增加之事實須為明知或應知
通常情況下,被保險人作為保險標的物的實際使用者,對標的物危險狀況的變化是最了解的,以普通人的標準判斷其已知或應知,而未予通知,則應承擔未履行危險增加通知義務的后果。如果其不知或者不應知,則被保險人不應當承擔未予通知的不利后果。
(3)存在被保險人未及時通知的客觀事實
保險法僅作了應當及時通知的概括性規(guī)定,而對具體的通知方式和通知期限均未作規(guī)定。實踐中爭議的主要是如何確定合理的通知方式及期限。
(4)顯著增加的危險程度與保險事故的發(fā)生之間存在因果聯(lián)系
實踐中,判斷因果關系可采用近因原則,損害的發(fā)生根據近因原則是由增加的危險所致的。如果非危險增加導致保險事故發(fā)生的,保險人仍應承擔損害補償責任。
(5)被保險人通知義務的免除情形
如果危險增加系因下列原因產生的,被保險人可以免除履行危險增加通知義務:①為保護保險人的利益而導致危險增加的。如我國臺灣地區(qū)“保險法”第61條第(2)項規(guī)定:“為防護保險人利益者”可免除危險增加通知義務。②為履行道德上的義務而導致危險因素增加的,如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后將普通營運車輛用于搶險救災的情形大量存在。我國臺灣地區(qū)“保險法“第61條第(3)項規(guī)定:“為履行道德上之義務者”可免除危險增加通知義務。將因履行道德義務而增加的危險轉由保險人承擔,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公序良俗,有助于凸顯保險制度的道德性。
參考文獻
[1]李天生,張盛.論保險合同復效中危險程度顯著增加的認定[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04):8-15.
[2]王榮. 論我國保險法上危險顯著增加的通知義務[D].吉林大學,2014.
[3]王海波. 論中國海上保險法與一般保險法之協(xié)調[D].復旦大學,2012.
[4]陳雪. 論保險合同履行中危險增加的通知義務[D].華東政法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