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龍,牛向飛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重大基礎設施工程(以下簡稱重大工程)如大型橋梁、高鐵、大型燃氣管道等對我國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隨著 “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的逐步實施,將會涌現出更多的重大工程。重大工程政治敏感性強、利益相關者眾多、施工技術難度大等特性給重大工程團隊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復雜性挑戰(zhàn)[1]。面對挑戰(zhàn),有些工程團隊能夠從容應對圓滿完成任務,如京滬高鐵、港珠澳大橋等;有些工程團隊則因管理失效導致工程失敗,如中鐵沙特輕軌工程巨虧,江西豐城“11.24”發(fā)電廠重大事故等。面對疾病的侵襲,有些人易患病,而有些人身體健康,醫(yī)學上常用免疫的強弱來解釋這種現象,以上重大工程團隊在管理過程中的不同表現,從醫(yī)學的角度,我們也可認為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的強弱不同造成了其適應性的差異。對于人體免疫系統,醫(yī)學實踐中能夠采用系統的方法和理論來評價其強弱,從而為人體健康診斷提供依據。由此得到啟發(fā),針對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我們能否構建一套有效的健康評價體系,對其進行及時診斷,進而規(guī)避不利健康狀況所帶來的危害,為重大工程團隊健康可持續(xù)運行提供保障。
人體免疫系統包括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前者是人體抵御外部侵擾的第一道防線,如肌膚、粘膜等;適應性免疫則是通過后天的不斷學習進化實現,主要特征是產生多樣化的抗體應對各種各樣的未知抗原?;诖?,本研究認為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和人體免疫系統一樣,同樣存在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固有性免疫是重大工程團隊應對一般風險和危機的免疫行為,是伴隨重大工程團隊建立而存在的一種事先的、一般性的免疫機制,如制度規(guī)則、文化等,代表著重大工程團隊的先天活力;適應性免疫則是在固有性免疫基礎上,重大工程團隊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完善而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特定性免疫機制,如監(jiān)視、防御、學習等機制要素,表征的是重大工程團隊的后天組織力[2]。中醫(yī)經典文獻《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提出:“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以平為期”就是要保持陰陽的動態(tài)協調平衡,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人體健康,避免疾病的產生。而作為人體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只有協調發(fā)展才能維持免疫系統的健康運行,同理對于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亦是如此,固有性和適應性兩種免疫功能的協調發(fā)展是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的健康可持續(xù)運行的關鍵。
當前,有關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評價的研究還很少,但其實質上屬于多屬性綜合評價的研究范疇。關于此問題在重大工程領域多有涉及,如Krajangsri和Pongpeng[3]認為重大基礎設施系統的可持續(xù)性分為八個子系統并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對其進行綜合評價;He Qinghua等[4]將重大工程復雜度分為6個子復雜度,然后利用模糊網絡分析法對重大工程的復雜度進行綜合評價,而Rad等[5]則利用層次分析法對能源領域的重大工程復雜度進行綜合評價;Hu Yi等[6]則制定出重大工程團隊多個層面的績效指標,然后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其進行綜合評價。與重大工程領域缺少免疫理論相關研究不同的是,在組織領域一些國內學者嘗試性將免疫理論用于企業(yè)健康評價,如文理等[7]根據中醫(yī)免疫的“取象比類”思維,把人體系統與企業(yè)系統進行功能比類,按照“望、聞、問、切”的診斷過程,利用模糊評價原理,對企業(yè)系統的健康程度進行評價和診斷;董琰[8]利用同樣方法基于中醫(yī)理論,建立企業(yè)的仿人體模型及健康評價指標體系;徐一旻和張劍光[9]借鑒醫(yī)學免疫學理論,構建了企業(yè)免疫力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利用D-S證據理論的方法對企業(yè)免疫力進行健康評價。以上研究主要利用結構方程模型、模糊網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D-S證據理論等方法,通過評分加權或歸一化加權的方式獲取各個指標體系的信息,進而綜合得到最終的評價指數。這些方法雖能得出各種評價系統的整體狀況,但對于內部各子系統或功能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卻不能很好表達。
在社會經濟領域研究中,許多學者利用協調發(fā)展度模型對不同區(qū)域之間或同一區(qū)域不同時期間的經濟協調發(fā)展狀況進行評價與比較,取得良好的效果[10-12]。協調發(fā)展度模型既能夠體現系統的整體發(fā)展水平,還能對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間協同程度的好壞進行評估?;谝陨戏治觯覀儼l(fā)現協調發(fā)展度模型的這些優(yōu)良特性對于合理有效評價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的健康有著很好的應用價值。由此本文采用協調發(fā)展度模型對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進行健康評價,將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指數取代協調發(fā)展度模型中的發(fā)展指數,建立基于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協調發(fā)展度評價模型,研究兩者之間的協調發(fā)展狀況,從而為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可持續(xù)運行提供理論支持。
本文的評價流程主要包括三個基本步驟:
(1)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首先,通過文獻查詢建立基礎理論框架,然后利用深度訪談的方式深入挖掘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中發(fā)揮作用的關鍵影響因素,最終構建具有普適性的評價指標體系。
(2)相關指數的計算。本文采用改進的決策試驗與評價實驗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簡稱DEMATEL)確定指標體系中各個指標因素的評價權重,并利用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實現評價指標從定性到定量的轉換,最后計算得出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的相關指數。
(3)確立評價準則并提出跟蹤評價策略。綜合醫(yī)學健康分類和協調發(fā)展度的評判標準,建立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和協調發(fā)展度的評價準則,同時提出免疫系統健康的跟蹤評價策略,最終實現生命周期內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水平的螺旋上升。
圖1 基于協調發(fā)展度的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評價流程圖
醫(yī)學體檢中,盡管每個人具有不同的身高、長相、體態(tài)和血型等,但仍可通過各種共性指標評判其健康水平。重大工程由于項目類型、規(guī)模、文化環(huán)境及技術要求等的差異,使得各個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會有所不同,于是能否建立一套普適性的指標體系,對于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評價就顯得至關重要。由此,本文采用文獻查詢和深度訪談的方式完成相關指標體系的構建[13]。
鑒于文獻的權威性、代表性、實效性等原則,本文首先采用文獻查詢的方法對以往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提出本研究的初步理論框架。重大工程團隊作為一種特殊的組織形式,已有的組織免疫理論可為本文指標體系的構建提供參考借鑒。當前組織免疫理論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呂萍和王以華[2]首先提出組織免疫的概念,將生物免疫機制引入組織在復雜環(huán)境中的戰(zhàn)略發(fā)展,建立組織免疫理論并分析其運行機制和影響因素;程國平和張劍光[14]探討了企業(yè)免疫應答相關機制和流程,并對企業(yè)免疫過程中相關概念及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楊興龍等[15]將企業(yè)內部控制視為“免疫系統”,同時探討作為企業(yè)“免疫系統”的內部控制如何發(fā)揮免疫功能從而提高企業(yè)績效;許暉等[16]利用已有的組織免疫成果,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è)進行分析,建立企業(yè)風險的免疫應對模型。在已有的組織免疫研究中,由于所屬情境不同,各個學者所建立的免疫系統作用目標會有所不同,但免疫系統框架的劃分基本遵循呂萍和王以華對組織免疫的分類即組織免疫涵蓋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其中固有性免疫包括組織結構、制度規(guī)則和組織文化;適應性免疫則包括組織監(jiān)視、組織防御和組織記憶。根據Rapport的活力-組織力-恢復力(VOR)系統理論[17],一個健康組織除了保持結構完整性和功能完備以外,還應具備處理危機后,自我調節(jié)并保持成長性的能力。因此,本文認為適應性免疫除了已有的維度劃分外,還應包括一系列免疫應答后的免疫恢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組織免疫系統的健康可持續(xù)性。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研究的初步理論框架:將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作為目標層并分為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其中固有性免疫包括團隊結構、制度規(guī)則和團隊文化三個一級指標,適應性免疫則包括團隊監(jiān)視、團隊防御、團隊記憶和團隊恢復等四個一級指標。
重大工程團隊是一個主要由政府、承包商、監(jiān)理方、設計方、施工方等利益相關者通過行政委托或契約關系而構成的臨時性組織,此外咨詢機構、科研院所及專家系統等為重大工程團隊提供知識與技術支撐[18]。由于重大工程的單件性,重大工程團隊與企業(yè)組織相比具有不穩(wěn)定性、臨時性的特征。針對重大工程團隊的特殊性,為保證二級指標選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本文利用理論抽樣和目的抽樣的方法選取36位參與過重大工程的直接利益相關者或間接參與者,通過深度訪談的方式收集第一手資料,進而總結得出相關指標。樣本信息如表1 所示。
表1 深度訪談基本信息
為了防止受訪者無法準確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免疫相關概念,在訪談前,首先向受訪者進行了簡要說明。此外,又為了避免受訪者的回答模糊或偏離本文研究的框架主題,在訪談過程中如受訪者未涉及到本文的研究內容,則以直接提問的形式獲取受訪者的意見,本研究主要從以下四個問題展開訪談: ①您認為重大工程團隊是否具有免疫系統,若有的話,您如何理解其內涵及在重大工程管理中的作用;②根據生物學理論,將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分為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是否合理;③固有性免疫包括團隊結構、制度規(guī)則和團隊文化3個要素;適應性免疫包括團隊監(jiān)視、團隊防御和團隊記憶、團隊恢復,您認為是否合理;④若認為問題3合理的話,那么團隊結構、制度規(guī)則和團隊文化和團隊監(jiān)視、團隊防御和團隊記憶、團隊恢復等一級指標又各自包含哪些重要影響因素。經過訪談,大部分被訪者認為重大工程團隊猶如人體一樣,在復雜工程環(huán)境中,也須建立自身的免疫系統并要保證其健康持續(xù)運行,才能取得重大工程的成功。對于本文所提出的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的基礎框架,也獲得了各位受訪者的普遍認可,認為這些內容基本涵蓋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和要素,各位被訪談者更多根據自身的認知和工程經驗對問題4提出觀點和看法。
經過深度訪談后,對訪談記錄進行數據分析是提煉二級指標的關鍵,本文的數據分析主要采用編碼和歸類的方法進行。在編碼過程中,首先對訪談材料進行逐詞、逐行和逐個事件的編碼,然后采用比較的方法剔除無效概念并對同義概念進行聚類,進而獲得有效概念[13]。在歸類過程中主要圍繞著7個一級指標展開對二級指標概念的提取和歸類。最終,在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等原則的基礎上,依據初始概念所對應條目數的多少,篩選提取出17個代表性二級指標。代表訪談信息及二級指標相關內容如表2所示。
表2 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
為了實現評價指標體系的嚴謹性,避免現有研究評價中指標間存在共線性的問題,本研究采用改進的DEMATEL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13,19-20],具體如下:
(1)建立各個指標間的直接影響矩陣A={aij}。利用專家評分法,對各個指標間的影響關系進行評價,按照(0,4)的區(qū)間標準分為5個影響等級,4表示最大,0表示最小。aij表示專家依照第i個指標對第j個指標的影響程度給出的評分,據此建立各個指標間的初始化直接影響矩陣。
(2)規(guī)范化直接影響矩陣。將矩陣A規(guī)范化得到矩陣D,從而保證后續(xù)運算的收斂。具體式(1)所示:
(1)
(3)求解各指標要素間的綜合影響矩陣M。其中M=D+D2+ … +Dn,當n足夠大時,可用D(I-D)-1近似表示M,即M=D(I-D)-1,其中,I為單位陣。
(4)依據步驟(3)的綜合影響矩陣得出各個指標的中心度與原因度。各指標對應每一行的和為r,表示該指標受其他指標的影響的綜合,對應的每一列和為c,表示該指標受其他指標影響的綜合。對每一個指標而言,行和和列和相加(r+c)代表該指標的中心度,表明其在各個指標中的重要程度;行和減去列和(r-c)代表該指標原因度,表明其對整個指標體系的凈影響,若r-c>0,表明該指標對其他指標影響較大;若r-c<0,表明該指標受其他指標影響較大。
(5)依據步驟(4)得出的各個指標的中心度和原因度,通過公式(2)和(3)得出各個指標的權重。
(2)
(3)
(6)通過以上方法,我們可以得出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一級指標的權重wi及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各個二級指標的權重wij。
本文采用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的方法對評價指標進行定量化。具體如下:
(1)確定評價因素集和評語集。在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評價中, T={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為目標層,其由兩層評價指標體系構成:第一層指標層分為固有性免疫f(x)={x1,x2,x3}和適應性免疫g(x)={x4,x5,x6,x7};第二層指標層為x1={x11,x12,x13},x2={x21,x22},x3={x31,x32,x33},x4={x41,x42},x5={x51,x52,x53},x6={x61,x62},x7={x71,x72}?;谝延械难芯縖25-26],本文將健康評價分為5個等級即V={v1,v2,v3,v4,v5}={非常健康、健康、亞健康、不健康、病態(tài)}。
(2)確定隸屬度。由于健康評價體系中各個指標間缺乏統一的度量標準,進而難以對各層次指標進行定量比較。因此,本文在綜合評價之前,采用模糊統計確定隸屬度的方法將定性指標轉換為定量指標,內容如下:
專家按照規(guī)定的評語集確定各評價指標所屬的等級,若統計指標屬于各評語等級的頻數mi,專家人數為n,則其隸屬度向量Pij,v=mi/n,Pij,v表示評價指標xij隸屬于評語等級V的隸屬度。例P11,1為x11單個指標出現v1等級評價的概率。設定從xij到V的一個模糊映射P 的像P=(Pij,1,Pij,2,Pij,3,Pij,4,Pij,5),其中(i=1,2….7;j=1,2,3;V=1,2…5),以此可得:
(4)
(3)計算各個二級指標的評價得分。本文將評語集進行賦值即V={v1,v2,v3,v4,v5}={1,0.8,0.6,0.4,0.2},由此可計算得出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二級指標模糊評價得分,公式如下:
Bij=Pij,v×VT
(5)
其中i=1,2….7;j=1,2,3。
依據上文的計算結果,本節(jié)對協調發(fā)展度相關指數進行計算。首先依據相關指標計算出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健康指數;然后由此獲取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指數及兩個子系統的協調度;最后將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指數與兩個子系統的協調度相結合,形成協調發(fā)展度來反映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的健康可持續(xù)運行狀況。各個指數間邏輯關系如圖2所示。
4.3.1 固有性免疫、適應性免疫及免疫系統健康指數
圖2 相關指數邏輯關系
健康指數是反映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及其子系統健康狀況的定量指標。本研究用指標Bij(i=1,2….7;j=1,2,3)表示重大工程團隊固有性免疫、適應性免疫各個二級指標模糊評價值;用指標wij表示各個二級指標的對應權重,其中,(p=3,n=7,j=1,2,3),則重大工程團隊固有性免疫健康指數f(x)和適應性免疫健康指數g(y)可由下式計算:
(6)
(7)
綜合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健康指數,可得出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指數T,公式如下:
T=α×f(x)+β×g(x)
(8)
4.3.2 協調度及協調發(fā)展度
本文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之間的協調度采用離差系數進行評價,如公式(9)所示。式中C為固有性免疫f(x)與適應性免疫g(x)間的協調度,
Cfg為固有性免疫f(x)和適應性免疫g(x)間的離差系數,Cfg越小則兩者之間的協調性越好。
(9)
協調度能夠表征系統間運動軌跡的同步性,若兩系統都具有較低和較高的發(fā)展程度時,協調度卻可能相同。為了能夠既能揭示重大工程團隊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兩者之間的協調情況,又能表現兩者的總體發(fā)展水平,本文在協調度的基礎上加入能夠反映發(fā)展水平的協調發(fā)展度,具體公式如下:
(10)
式中:D為協調發(fā)展度,表示固有性免疫與適應性免疫間的協調發(fā)展狀況,協調發(fā)展度越大則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越穩(wěn)定有序;C為固有性免疫f(x)與適應性免疫g(x)之間的協調度;T為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指數,由式(8)得出。
4.4.1 評價標準
本文參照已有的醫(yī)學健康等級劃分及協調發(fā)展度評價標準[11-12],將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和協調發(fā)展度等級分為五級,同時通過比較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健康指數,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意見,如表3所示。
表3 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和協調發(fā)展度等級評價標準劃分
4.4.2 跟蹤評價
重大工程團隊所處的內外部環(huán)境始終處于動態(tài)演變的過程中,其免疫系統需要應對各種不可預知的風險因素,因此若要保持免疫系統的健康可持續(xù)運行,就需實現“以變制變”。對于此,本研究主要采用“評價一反饋一改善一再評價”的方式進行[22],即所謂的跟蹤評價。通過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形成相互作用的邏輯環(huán),最終使得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水平螺旋上升,如圖3所示。橫向表示重大工程團隊的生命周期,由于重大工程單件性的特點,從而使得重大工程團隊隨工程項目成立,工程項目一旦完工,就會解散。
在跟蹤評價過程中,還應建立健康數據庫。健康數據庫一方面能夠對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情況進行實時、全方位、系統地監(jiān)控,然后根據各種數據對已發(fā)生的不利情況進行整改并對未來進行評估和預警,進而針對性制定下一步計劃,規(guī)避不利健康狀況地出現;另一方面通過收集、記錄免疫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健康數據和知識,為將來解決相同或類似的重大工程提供參考和支持。鑒于健康數據庫的構建方法不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故不多做討論。
圖3 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跟蹤評價流程
某跨國輸氣管道工程涉及中國、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四國,該重大工程實施過程中面臨復雜的內外部工程環(huán)境,概括起來具有“三大”“三難”的特點:“三大”一是工程量大;二是政治影響大,該工程是為多國合作項目,成敗與否關系到中國政府的國際聲望;三是工期、質量、安全壓力大,“三難”一是協調難,該管道跨越四個國家,需協調諸多業(yè)主之間的關系;二是管理難,施工地域廣,同時各國政治、經濟、法律和文化方面與中方差別巨大;三是設計施工難,各國設計標準不盡相同,且工程沿途自然條件惡劣。面對諸多不利條件,該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能否健康持續(xù)運行對于工程成敗至關重要。
為此選取十位具有不同知識、經驗和地位的工程領域專家,利用本文的研究方法對該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進行健康評價,具體過程如下:
(1)利用DEMATEL方法獲取相關指標的權重,首先得出一級指標的初始直接影響矩陣A(如表4所示),然后采用MATLAB進行以下計算:將直接影響矩陣A規(guī)范化,計算一級指標的綜合影響矩陣M(如表5所示),得出一級指標的中心度與原因度(如表6 所示)并據此確定一級指標的權重值。同理,采取同樣的辦法得出二級指標的權重值(如表7所示)。
(2)十位專家采用模糊統計的方法對指標層進行評定,得出各個二級指標的隸屬度,例如,P11={v1,v2,v3,v4,v5}={很健康、健康、亞健康、不健康、病態(tài)}=(0.1,0.2,0.4,0.3,0)如表7所示。
表4 一級指標的初始直接影響矩陣A
表5 一級指標的綜合影響矩陣M
表6 指標層的中心度、原因度和權重值
表7 重大工程團隊健康評價的指標權重和等級分布
根據健康等級評語集,最終評判該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狀況屬于“亞健康”等級,協調發(fā)展類型為“中度協調發(fā)展”,由f(x) (1)肌體再塑造——制度規(guī)則完善。制度規(guī)則猶如人體肌體,支撐著整個重大工程團隊的運轉。由于國內外管材焊接和檢測技術標準的不一致,導致在施工過程中產生沖突。針對這種情況,該團隊說服合作國的焊接專家,統一采用國際標準,這樣在后續(xù)工作中提升了技術標準的適應性,從而提高焊接的質量和進度。 (2)樹立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的團隊文化。工程團隊在后續(xù)工作中明確“安全高效優(yōu)質運作,以人為本、HSE第一,質量、進度、效益并進”的項目管理理念,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統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廣泛開展勞動競賽等特色主題的實踐活動使團隊成員樹立主人翁意識,最終在團隊內部形成一種以項目為家、敬業(yè)忠誠和助人顧大局的文化氛圍,極大提升團隊效率。 (3)多保持運動——學習和創(chuàng)新。運動可增強肌體免疫力,學習和創(chuàng)新是該重大工程團隊采取的主要運動方式。在施工過程中,重大工程團隊一方面定期就管道工程的焊接工藝、施工質量及綜合進度保證等方面對進行集中培訓,另一方面吸取國內外先進經驗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和技術攻關,在此過程中,該工程團隊克服了冬季嚴寒中細砂層穿越等世界性技術難題,用較短的時間圓滿完成核心段的工程任務。不斷的學習和創(chuàng)新給該重大工程團隊帶來活力,最終提升了整體免疫力。 (4)注意養(yǎng)生。該重大工程團隊養(yǎng)生從“內修”和“外養(yǎng)”兩個方面入手:“內修”強調統籌協調,該工程團隊盡管中方起主導作用,但充分尊重外方成員,與其建立有效的溝通和協調機制,避免因為利益和觀念不同而造成的合力減弱;“外養(yǎng)”包括互惠共生和膳食均衡,互惠共生注重與管道沿線的地方政府和百姓和諧相處,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同時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造福沿線人民,最終為該工程團隊創(chuàng)造有利的外部工作環(huán)境。膳食均衡是增強免疫的基礎,該管道工程涉及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團隊成員應具有高度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敏感性,于是該團隊成員在進行專門業(yè)務理論知識學習同時,還對其他領域知識進行補充,如社會學、經濟學以及信息學等學科知識。 對于國內大型管道施工,該團隊積累有多年的經驗,但對于此次跨國大型管道施工尚屬首例,由此導致的眾多不可預知因素,給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帶來巨大挑戰(zhàn)。于是在工程進行過程中,對團隊免疫系統健康情況進行跟蹤評價就顯得至關重要。本團隊采用PMC(咨詢公司)+TPI(第三方監(jiān)理)的方式對團隊免疫系統進行定期“體檢”并形成健康評估報告。根據“體檢”結果,然后組織專家召開會議進行商討,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整改措施,解決存在的健康問題并制定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在此過程中,團隊免疫系統經過不斷改進和調整,團隊免疫力得到極大提升,有效抵御了各種風險和危機。經過多年努力,該跨國輸氣管道工程規(guī)劃中的ABCD 四線,已經圓滿完成ABC三線,其中D 線正在有序建設中。 在ABC線建設過程中,該團隊免疫系統在運行過程中也涌現很多值得關注的問題,其中主要集中在固有性免疫,如管理者素質有待加強,尤其是外語和國際化理念,應努力和國際接軌;還有制度技術規(guī)則方面,中方團隊成員要熟悉和掌握國際管道工程設計和施工規(guī)范,做好與外方團隊成員的技術溝通;除此之外,工程文化方面HSE(健康、安全、環(huán)保)文化的建立進展緩慢,使得中方團隊成員普遍對健康、安全、環(huán)保認識不足,導致管理的工作方法、深度與外方團隊成員有很大差距。這些問題以及應對策略都保存到健康數據庫中,從而為當前D線的管道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后隨著該重大工程的結束,各個團隊成員免疫力也會得到提升,在回到自己所在的單位后,所獲取的經驗心得如“抗體”一樣將逐步注入到其他重大工程團隊中去,從而為我國重大工程的建設做出貢獻。 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的健康可持續(xù)運行對于重大工程團隊應對復雜工程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由此本文將協調發(fā)展度模型應用于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的健康評價。本研究對于重大工程管理具有很好的管理啟示和指導意義。首先,本文構建具有普適性的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使得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健康這一概念不再抽象,從而為重大工程團隊在實踐中構建自身的免疫系統并保證其健康運行提供理論參考;其次,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作為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主要組成部分,兩者應統籌協調發(fā)展,這樣才能實現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的健康可持續(xù)運行;另外,重大工程團隊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工程環(huán)境,應通過不斷投入精力和資源提升免疫系統的靈活性,在不斷調整完善中,提升重大工程團隊免疫力進而適應環(huán)境的動態(tài)性,最終成功完成重大工程。 對于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這個新領域的研究,本研究只是做了初步嘗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后續(xù)研究方向。本研究在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主要以國內重大工程管理者為訪談對象,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逐步深入,將會有更多的重大工程通過多國合作來實現,在此過程中,多元化、異質化的參與主體會由于文化差異以及管理理念的不同,對重大工程團隊免疫系統這一嶄新概念產生不同的見解,由此在未來研究中可將訪談對象擴展到國外重大工程管理者,以適應新時期政治背景下重大工程管理的需要;此外,本研究在指標權重評判過程中,默認每個專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現實中由于每個專家地位、經驗的差別,影響力也會有所不同,未來研究中可以綜合考慮每個專家的影響力對評價結果的影響;最后,本研究對于免疫理論只是進行初步的應用,現實中還有很多優(yōu)良的中西醫(yī)免疫理論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和借鑒,如我國的中醫(yī)理論中的五行學說、“望、聞、問、切”診斷方法、各種生物免疫機制等都是重大工程管理研究汲取營養(yǎng)所在。5.2 跟蹤評價
6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