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下高校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面臨著學生重視程度不夠;教材可讀性、針對性不強;教學方法單一;師生交流不暢等問題。在協(xié)同理念指導下,進行課程建設需要打造相互協(xié)同的立體化教學體系;實施“三位協(xié)同”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協(xié)同教學與科研、求穩(wěn)與求變,打造強有力的教學改革團隊。由此可以改進教學效果,形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品牌,擴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力;課程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也可以得到大學生認可,在大學生全面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可以造就一支高素質隊伍,取得豐碩教學科研成果。
關鍵詞:協(xié)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8)20-0073-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urse of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face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of students, poor readability and pertinen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single teaching methods, and po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ynergy concept,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needs to create a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system that is synergistic; implement the "three-in-on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reform; coordinat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eek stability and change, and build a strong teaching reform team. This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form the teaching brand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quality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f the course can also be recognized by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high-quality team has achieved fruitful teaching and research results.
Keywords: synergy;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對新時代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出了要求。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中新增設的一門課程,改革建設任務更加突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近年來以協(xié)同理念為指導,進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課程建設,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綱要”課程建設面臨的問題
通過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師生問卷調查,學?!熬V要”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育人效果的“滯后性”導致學生對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不強。這是受訪師生提到的最突出問題。雖然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已經成為各界共識,但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轉變不可能立竿見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效短期效果并不明顯。也就是說,除了得學分,完成培養(yǎng)計劃,拿到畢業(yè)證、學位證,學生看不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xiàn)實功用。在急功近利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年大學生普遍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視不足,敷衍應付。
2. 全國統(tǒng)編教材可讀性、針對性不夠,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受訪師生普遍提到統(tǒng)編“綱要”教材理論性強,但是具體案例不充分,很多地方不知所云,并且時空距離較遠,很難發(fā)生情感共鳴。這是因為現(xiàn)行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在教材設計方面的突出特點是統(tǒng)一課程大綱、統(tǒng)一教材編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歷史經驗表明,編寫使用全國統(tǒng)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十分必要。但是,全國不同地區(qū)、不同高校的教師都“照本宣科”式的使用同一教材,顯然不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 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存在“滿堂灌”現(xiàn)象。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綱要”課明顯滯后。這是因為“綱要”課是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學時最少的一門課程,但是內容設計卻涵蓋了從1840年以來直到黨的十九大的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教學內容多,課時有限,導致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直接采用“滿堂灌”,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被動接受,因此學生參與性不強,學習興趣也就更加不強烈了。
4. 師生交流渠道不夠暢通,師生之間缺少交流互動,課程育人效果不彰。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專業(yè)課程的明顯區(qū)別是師生之間往往是一次性教學,課下、課程結束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具備組織優(yōu)勢。因此,很多學生反映即便他們對課程有興趣,有疑問,但是由于課間時間短、找任課教師比較麻煩等原因,多打消交流、學習念頭。這就使得任課教師與學生有效交流和互動不足,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外影響力、育人效果受到影響。
此外,不少任課教師指出,學校各種教學規(guī)章制度嚴格,教師對于教學工作求穩(wěn)心態(tài)明顯,加之科研壓力繁重,任課老師教改積極性不高等等。
二、“綱要”課程建設的協(xié)同路徑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基于協(xié)同理念,從課程體系設置、核心課程教學、組織管理等多維度全方位展開課程建設。
(一) 打造相互協(xié)同的立體化教學體系
1. 充分利用選修課,建成可以滿足學生學術興趣的選修課程群,擴展學生知識面,培育學生人文素養(yǎng),對必修課形成必要的“協(xié)同”支撐。近年來,我們先后開設《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選講》、《中國改革開放史》、《石油工業(yè)發(fā)展史》三門思想政治理論課選修課,形成了對“綱要”課的必要支撐,使學生中國歷史知識基礎更加豐厚,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同時因為學生有了必要的知識背景,教師上課也得心應手,便利各種教學方法的開展。
2. 積極參加第二課堂,開設專題講座,主動為學生釋疑解惑;積極承擔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任務,為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供必要的協(xié)同幫助。經驗證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學術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喜歡老師而愛上課程同學生愛上課程而喜歡老師同樣重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同學生建立必要的密切聯(lián)系,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影響力的有效手段。我們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專業(yè)特長,主動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參加他們的第二課堂活動。課程組教師也改變了以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點,主動融入到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教育,承擔大創(chuàng)、社會實踐的指導任務,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活學活用,讓學生意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學到的不僅僅是空洞的理論,對大學生的成長具有現(xiàn)實意義。這是以往思政課教學中不曾出現(xiàn)的情況。對于專業(yè)課教師而言,參加第二課堂,承擔指導任務,并不是難事,但是,對于沒有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能夠如此做,實屬不易,這些努力拉近了同學生的情感距離,展示了思政課教師、思政課的魅力,對于提高課程影響力、感染力具有積極意義。
3. 利用博客、微信公共賬號、QQ等新媒體、新技術,創(chuàng)新師生交流方式,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讓思想政治理論課“幫助人”的功能進一步凸顯,更好地“以情感人”,增加課程吸引力。新一代大學生是網絡的原住民,網絡成為他們日常生活問題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充分利用網絡同學生進行交流。繼原來的任課教師利用qq或者qq群同學生進行交流外,老師們開設了博客、微信公眾賬號。通過這些新技術,師生交流內容、時間進一步拓展,同學們既可以同老師繼續(xù)探討課堂教學內容,又可以探討人生理想、生活瑣事,老師們的釋疑解惑受到學生的喜愛。師生感情近了,教學效果也就出來了。
(二)實施“三位協(xié)同”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立體化教學體系最終的落腳點還是要提高“綱要”這一必修課程的吸引力、影響力,因此,必須通過協(xié)同改革,向課堂要效益。我們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作為突破口,重點變革“綱要”課堂教學模式。
1. 教學內容特色化?!?5”方案的“一綱一本”使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緊迫命題。為此,我們協(xié)同統(tǒng)編教材與學校辦學特色、地域特點,進行教學內容改革。在堅持統(tǒng)編教材權威性的前提下,按照“三貼近”原則實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行業(yè)特色化、地域特色化,也就是將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宏大敘述同近代中國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史、學校所在地——青島城市變遷史有機結合,實現(xiàn)了教學內容同學生專業(yè)知識背景、日常生活的有機結合,以小見大,具體可近,提高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度。
2. 教學方式多樣化。教學方法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關鍵因素。無論是教學內容的改革還是教學實踐的開展,必須通過恰當教學方法實現(xiàn)。以往的“綱要”教學往往采用單純講授法為主,其缺點就是師生之間各說各話。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教學內容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也不會收到良好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堅持協(xié)同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在講授法之外,主推Seminar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情景參與式教學、案例教學。這些教學法都強調學生的參與,改變了原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灌輸教學,突出“學”、“研”一體化,因材施教,使學生把知識的獲得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重視個性發(fā)展,充分培養(yǎng)和發(fā)揮其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
3. 考核方式靈活化??荚嚫母锸钦n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兼具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兩種功能。單純追求知識傳授,思想政治理論課將失去其存在的價值,但是,離開知識傳授,思想政治教育,只會給學生留下“假大空”的印象,不可能真正發(fā)揮育人功能。為此,我們協(xié)同知識、能力、情感,進行考核方式改革。一是更加注重過程評價,側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與日常養(yǎng)成,從而淡化死記硬背的知識考察,突出學生運用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考查。二是進一步優(yōu)化調整了期末考試方式。首先是調整題型,增加了測試學生辨析和歸納總結問題能力的考核內容,反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是推行“折抵免試”制度。在部分課堂試點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同課程相關的競賽活動,表現(xiàn)優(yōu)異者可以申請免于考核,將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
(三)協(xié)同教學與科研、求穩(wěn)與求變,打造強有力的教學改革團隊
加強課程建設,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們緊緊圍繞課程建設這一中心任務,協(xié)同科研、教學,形成學科發(fā)展和教學發(fā)展互動互促機制。通過基層教學組織活動,全體教師全員參與學科建設,將課程教學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納入科學研究,同時,全體教師也要全員參與課程建設,將學科研究中的新觀點、新理論及時反映到課堂教學,從而實現(xiàn)教學科研化、科研成果教學化。在兩者的互動互促中增強教師科研能力,提高教師教學藝術,打造了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學團隊,為精彩課堂提供了堅實保障,也彰顯了教師個人價值,促進了教師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
沒有改革就沒有課程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但是教學無小事,在求變、求新的同時,必須堅持求穩(wěn)。為了實現(xiàn)穩(wěn)中求變,我們協(xié)同試點改革與整體推進、教師個人與團隊發(fā)展。全系教師在每學年第一次教學研討會中,集思廣益,確定課程改革重點,而后鼓勵教師結合專長,積極爭取各級項目支持,在保障充分的情況下,開展試點,重點突破,形成品牌,然后經過評估,逐步擴大范圍,最終實現(xiàn)全面覆蓋。合理的路徑設置解決了工作中“求穩(wěn)”、“求變”的難題,保證了教學工作無事故前提下,教學改革不斷深化。
三、“綱要”課協(xié)同建設的成效
在協(xié)同的建設理念指導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學團隊,有效支撐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通過“全員參與,個別突破,項目先行,形成品牌,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改革路徑,從教學體系設置、核心課程教學、課程組織管理等多維度實現(xiàn)了“綱要”課建設的變革,構建了“必修課為核心,選修課、第二課堂、新媒體交流為支撐”的教學體系,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課上與課下、校內與校外、線上與線下相互協(xié)同的有效互動;協(xié)同推進了教學方式多樣化、教學內容特色化、考核方式靈活化,實現(xiàn)了課程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性。通過課程建設,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全國高?!耙痪V一本”,統(tǒng)編教材難以同學校、學生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教育教學針對性相對較差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以理服人”有余,“以情感人”不足,“教育人、引導人”有余,“幫助人”不足,課程吸引力不強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課時不足,教、學、考手段單一,教學實效性相對較差的問題。具體而言:
1. 改進了教學效果,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品牌,擴大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力
改革以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學生評教成績不斷提升,任課教師評教成績均在90分以上。課程組一名任課教師連續(xù)多年評教成績全院第一,他的公選課、專題講座、個人博客受到大學生的喜愛,甚至在省內大學生中口口相傳,產生深遠影響。課程任課教師的博文網上點擊率每篇都在4000人次以上。 有學生評價“能在石油大學讀書是種幸運,但是,能在石油大學遇到像老師您這樣的老師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幸運呢?”有些學生已經畢業(yè)仍然定期訪問,有學生留言:“蹭了老師四年課,現(xiàn)已工作一年有余,沒變成讀書人,卻走向藏書之路?!?/p>
2. 課程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得到大學生認可,在大學生全面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課程教學的改革,立體化教學體系的搭建,大學生從中收獲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思想政治覺悟有了很大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到同學們的認可,任課教師也得到同學們的信任。他們有的將課程中學到的,或者與老師交流中得到的知識運用到暑期社會實踐的選題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幾年來,“綱要”課任課教師指導的學生團隊連續(xù)在“調研山東”大學生社會調查活動獲得優(yōu)秀調研成果獎。老師們指導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中的調研成果得到《大眾日報》、“光明網”、“天津網”、“大學生新聞網”等的關注,產生廣泛社會影響。因課結緣的師生也多人次在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計劃中獲得國家級層面立項。
3. 造就了一支高素質隊伍,取得了豐碩教學科研成果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綱要”課程組共有8名教師,近三年來,1名教師入選山東省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 “十百工程”學術帶頭人,1名教師入選骨干教師。2名教師分別獲得山東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比賽“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組首屆三等獎,第二屆一等獎。1名教師獲得山東省第二屆本科院校微課教學比賽二等獎。課程組共發(fā)表教育教學文章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篇。課題組共主持立項省部級教改課題3項,廳局級4項,建成校級重點課程2門。與此同時,課程組科學研究水平也不斷提升。近三年,課程組教師主持立項省部級科學研究課題3項,廳局級科學研究課題2項,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發(fā)表科學研究論文12篇,其中CSSCI期刊論文7篇,獲得廳局級以上科研獎勵6項,有效支撐了課程教學。
中宣部、教育部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連續(xù)出臺了一系列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文件、措施。然而,從全國范圍看,特別是具體到每所高校自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并不能完全達到中央的要求,不能滿足高校青年學子的期待。這固然同新時代國情、世情急劇變化緊密相關,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自身的原因不容忽視。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綱要”課程建設的經驗表明,課程建設一定要從校情、課情出發(fā),多從自身找原因,對癥下藥?;趨f(xié)同理念的課程建設既可以實現(xiàn)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也可以提升課程教學實效性,增強大學生課程學習獲得感,是當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可供借鑒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宋玉.高職院校思政課慕課教學難點及協(xié)同模式構建[J].銅仁學院學報,2017(01):124-127.
[2]崔軍偉.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的特色教學[J].教育評論,2014(01):102-104.
[3]佘雙好.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規(guī)律探討[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8(02):27-35+157.
[4]彭湃,楊芳霞,李秀紅,等.《林產化學工藝學》協(xié)同創(chuàng)新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7(21):29-31.
[5]胡松.協(xié)同創(chuàng)新視角下的高校學科建設研究[J].高教學刊,2018(03):142-144.
[6]肖慶豐,馮天祥.基于協(xié)同創(chuàng)新模式下物流數(shù)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6(16):146-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