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芝
關于犯罪的大量研究表明,絕大部分的犯罪行為是由極少數(shù)的累犯所實施。據(jù)粗略統(tǒng)計,美國累犯實施了全國約半數(shù)的犯罪行為,其中,男性累犯明顯多于女性。有效防范和打擊累犯,不但可以減少重復犯罪的數(shù)量,而且可以降低社會犯罪率。為此,美國警方開展了許多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經(jīng)驗。
降低累犯再次犯罪的機會和能力
如何讓犯罪分子喪失犯罪行為能力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對其實施監(jiān)禁,雖然這樣可能會導致獄中犯罪率增加,但事實證明,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將累犯投入監(jiān)獄是一種有效手段。荷蘭警方曾對長期吸毒又不愿接受戒毒的累犯實行長期監(jiān)禁,有效降低了該國犯罪率。其他證據(jù)也表明,通過各種措施降低或剝奪累犯的犯罪能力,可以有效控制犯罪。然而,這一成效的取得也面臨種種挑戰(zhàn)。
首先,監(jiān)禁這一懲罰相對滯后,無法及時削弱罪犯的犯罪能力,而且,對于很多美國囚犯來說,監(jiān)禁期限遠遠超過他們犯罪生涯結束的時間。研究人員曾指出,美國監(jiān)獄里的在押犯人,絕大部分已經(jīng)或準備收手,不再從事任何犯罪活動。
其次,如果犯罪分子不是在押人員,要想確定他們是否是累犯,警方就要加大警力投入,全面收集各類犯罪信息,系統(tǒng)分析他們的犯罪活動。在實踐中,即使警察能夠準確認定累犯,有時也很難持續(xù)取得預期的預防犯罪效果。主要原因是在不同時期,累犯的犯罪活躍度不同,警方很難判斷累犯何時比較活躍;對參與共同犯罪的累犯進行打擊,并不能阻止其他成員參與該犯罪活動;各類措施無法得到全面實施。
最后,長期的牢獄生活,會減少罪犯出獄后獲得工作的機會,同時卻增加了他們在獄中相互交流犯罪經(jīng)驗的機會。因此,長期監(jiān)禁的在押人員出獄后很難過上遵紀守法的生活,極易導致更多累犯出現(xiàn)。
增強威懾力,提高再次犯罪受罰風險
威懾有兩類:一類是一般威懾,指讓普通百姓明白犯罪會受到法律懲罰,從而避免從事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另一類是特定威懾,指通過各種手段使罪犯意識到再次犯罪會受到更加嚴厲的懲處,從而放棄將來再次實施犯罪的企圖。
如果人人都非常明智、具有風險意識、對未來充滿希望、能夠正確評估犯罪成本的話,那么一般威懾就能取得非常有效的效果,社會上就幾乎不會出現(xiàn)任何違法犯罪活動。然而,事實上很多犯罪分子意識不到違法犯罪面臨著各種懲罰,累犯更是缺乏風險意識,只看重眼前利益,不計行為后果。因此,必須對他們施以嚴厲并行之有效的懲罰。
美國曾對在押犯人所做過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入室搶劫被抓的概率是1/30,搶劫和故意傷害的概率分別是1/15、1/10,由此受到起訴并被判刑概率更低。在英格蘭和威爾士,英國對搶劫犯罪、暴力犯罪啟動刑事偵查程序的概率分別是1/10和1/5。如此低的懲罰概率對執(zhí)迷不悟的犯罪分子顯然難以產(chǎn)生應有的威懾作用。
實踐證明,威懾確實可以預防和阻止犯罪,而前提條件是讓潛在的違法人員意識到每一犯罪行為對應的刑罰,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犯罪行為的發(fā)生。研究表明,針對不同犯罪類型、不同犯罪區(qū)域、不同預防重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要比空泛的宣傳更為有效??傊?,如果累犯們認識到再次犯罪將面臨極高的懲處風險,他們就會放棄再次實施犯罪活動。因此,要解決重復犯罪問題,就要讓累犯認識到,再次犯罪必將受到極其嚴厲的懲罰。
威爾士達費德郡警察說,該郡的入室搶劫案大多是鄰近卡迪夫地區(qū)流竄來的累犯所為,他們對此類案件的立案偵查率高達50%。在達費德郡監(jiān)獄的監(jiān)室天花板上都印有宣傳畫,詳細說明每種犯罪行為所對應的刑事處罰。對于服刑人員來說,這些宣傳材料仿佛在告誡他們,受到法律嚴懲并不是由于他們運氣差,而是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等到服刑出獄后,他們還能將獄中學到的法律知識告訴其他人。此外,該郡警察還在犯罪嫌疑人聚居的卡迪夫地區(qū)開展法紀教育,告誡人們違法犯罪面臨的處罰風險。
美國著名的波士頓控槍計劃在推行時就運用了類似方法,當然,計劃執(zhí)行者還采取了一些輔助措施。當時,波士頓街頭黑幫由于濫用槍支,制造了大量持槍致人傷亡的案件,因此,警方?jīng)Q定對黑幫團伙開展有針對性的威懾教育。一旦發(fā)生持槍暴力案件,警方隨即對所有黑幫成員實施全面打擊,這樣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曾經(jīng)有一名黑幫成員由于非法攜帶一發(fā)手槍子彈,被判刑19年7個月且不得假釋。警方將這個案例印在海報上四處分發(fā),目的就是震懾其他黑幫分子。
紐約曼哈頓街頭曾有很多“擦車黨”,他們趁司機在十字路口等紅燈的時候,強行擦車并索要錢財,嚴重干擾了當?shù)氐慕煌ㄖ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紐約警方對“擦車黨”采取拘禁逮捕,而不像以前那樣,僅僅下達一份毫無效力的法院傳票。這些“擦車黨”被捕后會被銬上手銬,在拘留所里至少關一個晚上。警方將這項懲罰措施大力宣揚,不久紐約街頭的“擦車黨”就漸漸消失了。
這些成功案例表明,目標明確、設計周密的威懾手段可以有效緩解重復犯罪問題。其共同點是圍繞某個具體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每個案例都在向潛在的累犯們昭示,他們的犯罪行為立案偵破率高,再次犯罪必將受到懲處,付出巨大代價。
借助社會關系人對累犯實施非正式社會控制
父母、配偶、房東、老師、同事、朋友和宗教人士等,都屬于我們的社會關系人,他們無處不在,可以對我們的行為進行非正式社會控制。他們通常通過對我們的行為做出贊成與反對、積極支持或消極懲處、表揚肯定或批評否定等反應,進而影響我們是否要繼續(xù)這一行為。換句話說,那些與我們社會關系密切、能夠決定我們命運的社會關系人,他們的反應更能有效地影響或控制我們的行為。對于那些經(jīng)常實施犯罪或具有反社會行為的人來說,警察應該在適當時機、選擇適當方式對他們進行有效的非社會控制。
下列是一些針對特定人群采用非社會控制,以解決具體問題的成功案例:
父母教育孩子,阻止其魯莽駕駛行為;
公寓管理者加強對租戶的管理,禁止其作出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
老板對員工加強管理,避免其違法亂紀行為;
大學或校友會管理層約束學生聯(lián)誼會成員的不當行為;
人們勸阻醉酒朋友駕駛汽車。
波士頓警方在實施控槍行動中,之所以能夠有效阻止黑幫團伙之間發(fā)生槍殺,就在于他們成功地運用非正式社會控制,有效阻止了所有與槍支相關的犯罪活動,因為所有黑幫成員都明白,一旦發(fā)生槍擊案,警方將實施大規(guī)模的槍支管控措施,采取更加嚴厲的打擊手段。此次控槍行動中,警方利用黑幫頭目對本幫成員的非社會控制,從而有效抑制了持槍行兇行為的發(fā)生。
眾所周知,對累犯進行非正式社會控制的另一種辦法,就是進行司法調解。如果犯罪分子親眼目睹受害者的痛苦,親耳聆聽受害者的傷害,往往能夠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內(nèi)心感到悔恨不已,就會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或者犯罪分子與受害人就后續(xù)賠償問題達成一致意見,這樣的司法調解是減少犯罪行為再次發(fā)生的有益嘗試,但前提條件是受害者和加害者雙方都愿意參與進來。
為了減少重復犯罪,我們決定是否對犯罪分子進行非社會控制時,需要考慮社會倫理問題。首先,如果采用極端暴力的非正式社會控制手段,往往會產(chǎn)生適得其反的結果。比如,愛爾蘭北部曾對抓住的偷車賊實行暴打,甚至刺穿小偷的膝蓋。其次,家庭成員之間進行非社會控制時,人們的隱私權容易受到侵犯。另外,如果基于懷疑而不是既定犯罪事實就對某個人實行非社會控制,那么對受控對象來說是不公平的。因此,警方在決定采用非社會控制時,不僅要考慮可能取得的效果,也要考慮社會成本,還要考慮可能產(chǎn)生的不良社會影響。
開展有效的社區(qū)矯正
上世紀70年代,研究發(fā)現(xiàn)對犯罪人員實行社區(qū)矯正的效果并不理想。后來研究人員逐步探索出一些卓有成效的矯正措施,其中,對犯罪人員的認知矯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該矯正方法重點關注犯罪人員的思維模式,幫助他們克服錯誤的思維方法。例如,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在社會交往中正確理解對方的意圖、如何做到三思而后行、如何不去毫無根據(jù)地責怪別人。實踐發(fā)現(xiàn),那些可以幫助累犯們管控憤怒情緒、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矯正措施,能夠有效降低他們再次犯罪率。此外,還需重點關注犯罪人員的人生關鍵轉折點,幫助他們避免再次走上犯罪之路。很顯然,服刑人員出獄之后,有很多事情會使他們再次犯罪,也有很多機會讓他們重新做人,因此,社區(qū)矯正人員要抓住這些關鍵轉折點,積極采取措施,幫助刑滿釋放人員回歸社會,遠離犯罪環(huán)境。
盡管警方不直接參與矯正工作,但他們能夠提供多種服務保障措施。特別當累犯們不愿意接受社區(qū)矯正幫助時,警察可以通過不斷的接觸溝通、施加壓力等,迫使罪犯配合社會矯正。
對吸毒累犯強制實行戒毒措施
為了籌集毒資,吸毒人員會鋌而走險,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并且毒品會讓吸食者產(chǎn)生幻覺,誘發(fā)暴力傾向,這些都是導致吸毒人員不斷犯罪的重要根源。綜合吸毒人員的毒癮程度、家庭經(jīng)濟狀況、個人身體狀況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長期戒毒方案,這樣能夠降低累犯再次犯罪的需求,進而減少犯罪數(shù)量。
戒毒措施包括脫離毒品、使用藥物替代治療、逐步減少藥物劑量、認知治療防止復吸等。在漫長而艱難的戒毒過程中,很多人由于無法忍受而中途放棄,這是所有戒毒方案中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戒毒措施必須長期堅持下去,才能真正防止癮君子復吸,做出相關的違法犯罪行動。為了讓吸毒人員持續(xù)接受戒毒,有時需要對他們采取一些強制措施。例如英國布萊克本市制定的吸毒人員預防犯罪方案中,警方明確吸毒累犯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接受并配合治療,最終遠離毒品和犯罪活動,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二是如果拒絕接受戒毒并有犯罪記錄,將被警方列為重點監(jiān)管對象。無論在社區(qū)還是在監(jiān)獄,警方將盡可能識別犯有毒癮的累犯,為他們提供一站式戒毒治療,以及其他救助服務。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約90%的累犯主動接受并積極配合戒毒治療,在預防打擊犯罪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全市犯罪率下降17%,其中入室盜竊案降幅最為突出,下降了45%,機動車盜竊案下降了34%。
綜合運用各種防范打擊措施
重復犯罪通常與犯罪地點集中、受害對象集中等犯罪特征聯(lián)系密切,因此,應該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更好地預防打擊重復犯罪。例如,美國波士頓警方調查發(fā)現(xiàn),該市的大部分入室盜竊案主要是由12名職業(yè)盜竊犯實施的重復犯罪行為,案發(fā)地點為學生公寓等固定的熱點區(qū)域,受害對象一般都是學生,作案時間大多選在學生上課這一時間段。針對此類案件的犯罪特征,警方?jīng)Q定采取多管齊下、綜合運用各種防范打擊措施,提醒房東或房產(chǎn)公司履行好安裝防盜設備、提高防盜等級等法定義務;向公寓的學生宣講安全防盜知識;在關鍵時間段和熱點地區(qū)加大巡邏力度;依據(jù)聯(lián)邦法令,判處竊賊長達20年的監(jiān)禁,從而有效震懾了累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