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貴
摘 要: 當前,高等院校國際化趨勢加快,多族裔共處一校情況越來越普遍,中外大學都存在大學生盡快適應非母語通用教學語言的問題。美國羅格斯大學的做法值得學習借鑒。國內類似高校應從建立非母語語言強化培訓中心、建立健全族際多語言交際社團組織、列出少數(shù)民族學生通用教學語言培訓服務專項等方面做出努力。
關鍵詞: 大學生;快速適應;非母語教學語言;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615(2018)03-0029-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3.006
多族裔高校,指的是擁有兩個以上使用不同語言的民族(族群)的大學。這樣的大學一般采用一種通用語言作為教學語言。例如,在國內通常是使用漢語普通話,在美國通常用英語。這會給母語非通用教學語言的大學生帶來學習的困難。這在國內外都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國內此類高校對這個問題解決得不好,需要探索一些對策加快解決的進程。語言適應(linguistic adaptability)是全球化時代國際交流必備的能力和必經(jīng)的過程,必須引起少數(shù)民族學生特別是大學生的高度重視、參與,積極主動解決客觀存在的困難。
2017年8月3日至30日,受學校派遣,筆者參加了赴美國Rutgers-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以下簡稱“羅格斯大學”)以“高等教育管理”為主題的學習考察。這次學習考察由國家留學基金委統(tǒng)籌派遣,由羅格斯大學“中國辦公室”具體組織實施,以羅格斯大學的教育管理為中心,重點考察了美國高校的高等教育、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等。其中,美國多族裔高校大學生適應通用教學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做法,對國內類似高校特別是民族高等院校有不少有益的啟示,值得認真總結、研究和借鑒。
一、考察的基本情況
(一)羅格斯大學簡介
羅格斯大學成立于1776年,其最早的名字是“王后學院”,是美國成立的第八所大學。其性質屬于全美領先的研究型公立大學,為美國大學聯(lián)盟成員,是全美十大公立高校聯(lián)盟成員。美國World and News Report 2016世界大學排名第60名;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2015世界大學排名第43名;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2015年排名第64名。羅格斯大學共有四個校區(qū):即紐布倫瑞克校區(qū)、紐瓦克校區(qū)、坎登校區(qū)、生物醫(yī)藥與健康校區(qū)。下設33個學院,涵蓋100個本科專業(yè),有200多個研究生專業(yè)方向,200多個研究院所。有70多個圖書館(資料室)。它是全美規(guī)模最大和學生族裔最多樣化的高校之一,注冊學生總數(shù)70000多人,其中本科生占75%,研究生占25%。國際學生超過8000名,其中約40%來自中國,另外有拉美裔、亞裔、非洲裔、澳洲裔和非英語歐洲裔學生約60%。羅格斯大學是新澤西州規(guī)模最大、聲譽最高的公立綜合性高等教育機構,跟許多政府機構、企業(yè)和非營利機構都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它還是全世界16所隸屬于聯(lián)合國公共信息部的大學之一。
(二)考察的形式
這次學習考察以培訓方式進行,用英語授課,課程開設以講座、討論、交流為主,輔之以考察、參觀、訪問等形式。培訓配備了翻譯,方便英語較差的學員。教學工作由其原任校長、現(xiàn)任副校長、有關部門負責人、有關院系負責人、知名教授等進行面授,該大學農(nóng)場負責人、牧場負責人、管理機構負責人、研究機構負責人等組織參觀學習。8月7日至8月25日全天學習(除雙休日外),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開設一個講座并進行討論和交流。講授內容包括美國高等教育情況介紹,美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美國高等學校的性質、類型劃分,美國高等學校的基本結構與管理體制;羅格斯大學的管理體制,學科建設、專業(yè)設置、學生管理與服務、科研管理、財務管理、教育與教學管理、圖書館建設、繼續(xù)教育、在線教育等。
組織實施方還利用雙休天,組織考察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西點軍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等美國著名高校。同時參觀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印第安博物館、航空航天博物館、自然博物館、藝術博物館等。
由于學習、考察全程都使用英語,對英語水平較差的學員來說,格外關注美國高校如何幫助國際大學生中英語較差學生提高英語水平,采取什么措施來加強學生的交流、閱讀和寫作能力,由此也學習到了一些有用的做法,獲得不少有益的啟迪。
二、美國多族裔高校培養(yǎng)國際大學生適應通用教學語言能力的方式方法分析
羅格斯大學的通用教學語言是英語。由于國際學生超過了在校學生總數(shù)的10%以上,學校非常重視母語非英語的國際大學生的通用教學語言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采取多種途徑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讓學生盡快適應,盡早用英語進行交流、閱讀和寫作。
學生宿舍的選擇。羅格斯大學新入校的學生,住宿比較自由。由于學校學生宿舍的租金往往比校外高,一般情況下學生都可以選擇在校外租賃宿舍。在校住宿的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可以選擇志趣相投的室友,學校有關部門也可以根據(jù)一些有實際問題如語言交際能力等困難的學生的要求調劑住宿。這其中就包括英語水平較差者,可以提出選擇與英語能力較好者共同居住,以利于提高適應能力。在校外合租住房的時候,主動找英語水平好的同學、校友合租,也是合理的選擇。
加入相關的學生社團。羅格斯大學的學生社團有700多個,其中就有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的社團,這類學生社團活動豐富多彩,交流自由多樣,對提高國際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有很好的幫助。
同鄉(xiāng)聯(lián)誼。這是同一母語、同一國家或地區(qū)的學生之間的聯(lián)誼活動,一般不設固定的時間、地點與活動內容,親情、同鄉(xiāng)情誼濃厚,互相幫助真情濃烈,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勵志情結共同鼓舞著大家,從中也能提高英語水平。
族際交往。這里指的是母語非英語民族(族群)與母語是英語民族(族群)之間的學生之間,加強以語言適應為目的的交往,通過會話檢驗自己的英語是否符合規(guī)范,有沒有實質性的提高。這種族際交往提供的有益的參照,可以盡快、盡多地修正母語非英語學生的語言規(guī)范,減少錯誤,讓語言學習時常得到校正。
公眾活動與演講。這是在公開的場合訓練膽量,通過練膽幫助學生快速提高使用英語的能力,讓學生在更多的人與更廣大的空間中檢驗如何正確、大膽地使用英語。
管理部門的培訓服務。羅格斯大學學生管理部門,專門開設有幫助母語非英語國際學生提高英語水平的服務項目,集體培訓和一對一的服務項目都有,大多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量身定制,對國際學生提高英語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課堂教學問答練習。美國高校授課時,課堂提問與答疑計入學分,課堂氣氛活躍,母語非英語的國際學生即使很不熟練,也可以大膽提問和答疑,不必擔心老師和學生聽不懂。課堂訓練的機會多,形式豐富,是值得十分珍惜的交流時間。
口語翻譯實習實踐。羅格斯大學十分重視學生在實習和實踐中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在對外合作、協(xié)作項目中經(jīng)常安排國際學生參加來自祖國的人員的接待翻譯,在母語與英語的交替翻譯過程中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本次學習考察中,有1名翻譯是中國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四年級交流學生,1名翻譯是該校在讀的中國碩士研究生。
書面翻譯與資料譯解。這是專業(yè)老師、教授在授課或課題研究時交給本科生、研究生的任務,其中就包括對學生英語漢語翻譯能力的訓練。另外,跟隨導師給外國學員上課、搞講座時,導師也會帶上其祖國在本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一起參加,讓學生參與一些簡單的資料編寫與翻譯。這對實質性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很幫助。
論文寫作。這是教授、老師在授課時要求學生寫小論文,或者指導研究生寫作研究論文、學位論文時,通過實際的實用訓練檢驗學生英語水平的關鍵步驟,往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最多,收益也最大。
自學勤練。主要的方式是跟著手機及其他學習機器上下載的有關資料,隨時隨地改變語言使用的習慣,直接使用英語進行閱讀、寫作與交流,培養(yǎng)英語使用習慣。同時,通過學習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等,深化對語言的文化內涵的掌握,提高使用英語的精準程度。
三、國內類似高?,F(xiàn)狀分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和睦共處于祖國大家庭中。我國高校中多個民族同在一所大學學習的情況比比皆是,只存在著數(shù)量上的區(qū)別。相對而言,民族高等院校和處于民族自治地方的高等院校,多民族共處一校的情況更為集中一些,多民族學生的數(shù)量也要多一些。
我國高等院校實行的是漢語普通話教學。筆者曾經(jīng)到中央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大學、云南民族大學、西昌學院、楚雄師范學院等高等院校學習、考察,多民族、多語言在學習里邊使用的情況較為普遍。但是,我國通用的教學語言是漢語普通話,除非是民漢雙語專業(yè)的學生,一般都不用少數(shù)民族語言作為教學語言。少數(shù)民族學生當中,漢語水平差的學生要快速適應課堂教學,盡快跟上學習進度,順利完成學業(yè),漢語普通話水平的快速提高也是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
民族高校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普通話有水平偏低的問題。從考察的情況來看,國內高校為提高少數(shù)民族學生適應非母語漢語普通話水平的工作極其薄弱,許多高校包括民族高等院校幾乎沒有,這是一個需要及時彌補的缺項。問題不解決,無法全面解釋高校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學習成績偏低和適應能力偏弱的現(xiàn)象,影響平等發(fā)展的進程。
雙語基礎及其轉化很不牢固。對民族高等院校的考察中,發(fā)現(xiàn)許多大學生其實都有接受雙語學習的經(jīng)歷,而且多是一類模式的雙語教學,但是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特別是進入初中、高中后不再有雙語課程,漢語普通話的水平全靠自己學習,其水平還是普遍較低。同時,接受漢語普通話水平較差、經(jīng)常夾雜著方言上課的少數(shù)老師的授課,又增加了新的難度??梢婋p語教學的成果里面,漢語普通話基礎還不很牢固,需要進入大學之后再加強、再提高。
四、啟示與解決問題的對策探討
中美兩國國情不同,兩國大學發(fā)展的歷史長與短差別大,美國高校已經(jīng)有300多年發(fā)展史,中國大學最長的歷史僅有110多年,因此各自形成不同的大學文化。基于這些情況,中國與美國對多族裔高校大學生快速適應通用教學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不可能完全相同。
但是,同樣作為大學實體的存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文化傳承、服務社會的大學功能并沒有實質上的差異。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同類型的大學在解決多族裔大學生快速適應通用教學語言的難題是相同的。因此,前面考察所提到的美國羅格斯大學的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與方法,大部分對國內同類型高校是適用的,是值得認真分析、借鑒和學習的。
同時,鑒于國內類似高校在這個方面比較薄弱甚至有的大學基本沒有開展,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解決這一問題。
一是建立非母語語言強化培訓中心。國內高校學生最多的已經(jīng)達到7萬多人,與羅格斯大學的情況相似,少的也有數(shù)千人,一般都有會有各民族的學生在同一所大學學習。對于只熟悉母語不熟悉普通話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較多的大學,應該建立非母語漢語普通話強化培訓中心,組織專門力量讓這些學生快速學習好漢語普通話,特別是師范院校、以及選擇從事教師職業(yè)的學生較多的學校,學校更有必要建立這樣的中心。
二是建立健全族際多語言交際社團組織。引導和組織建立、健全以漢語普通話、少數(shù)民族學生母語和英語(或其他外語)為主的多語言交際社團,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交際加速他們的漢語普通話的學習適應過程,并且強化母語傳承與英語(其他外語)學習。
三是列出少數(shù)民族學生通用教學語言培訓服務專項。少數(shù)民族學生較多的高校還可以在預算中列出通用教學語言服務專項,通過聘請熟悉該民族語言與普通話的校外教師,對他們開展專項培訓,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節(jié)約本校人力成本。同時,要在少數(shù)民族預科階段強化漢語普通話的教學。
四是引導學生勤學苦練。特別要幫助他們在交際中密集、反復、高強度學習,快速提高適應與使用能力。鼓勵學生借助有聲語音設備和詞典的幫助,自行強化學習。
五是樹立語言財富觀念與語言安全意識。這一點也十分重要,特別是在學校領導層、管理層和語言教師中,首先要樹立語言財富觀念與語言安全意識,激發(fā)教師積極主動的幫助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保留母語的同時,盡早學會、熟練使用通用教學語言,熟練自如地在母語和通用教學語言之間進行轉換、譯解。教育少數(shù)民族學生把母語作為寶貴的文化財產(chǎn)保護和傳承下去。
五、結 語
高等院校國際化趨勢加快,國內大學招生人數(shù)越來越多,多族裔共處一校情況越來越普遍,中外大學都存在非母語大學生盡快適應通用教學語言的問題。美國羅格斯大學的做法值得學習借鑒。國內類似高校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少數(shù)民族母語學生的多少,可以全面地、創(chuàng)新地借鑒、學習,也可以選擇地、綜合地學習、借鑒,在保持本土特色、快速提高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非母語漢語普通話水平的同時,加快國內高等院校與國際接軌的進程。
參考文獻:
[1] 劉正光.言語適應理論研究述評[J].語言文字應用,2001(2).
[2] 趙晨.A Study of the Participation in TESOL Class——非母語英語教學課堂參與度調查與分析(英語)[J].海外英語,2013(7).
[3] 羅迪江,蘭晶.語言適應論的方法論特征及其意義[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4] 申慧淑.城市朝鮮族語言適應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
[5] 嚴慶,陳云鳳.城市及其多族裔同生共處[J].民族論壇,2014(9).
[6] 梁春蓮.論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普通話學習中的文化適應[J].黑龍江教育學學報,2009(7).
[7] 吳金花.克拉申理論在優(yōu)化大學英語教學語言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學刊,2013(S1).
(責任編輯 蒲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