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材的幾番改革和更新后,閱讀文本的體裁變化給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固守在“句型與詞匯”下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適用于新課程,新教材的目標要求,為了更好地對文本內(nèi)涵的進行解讀,對學生思維品質的進行鍛造,本文就此在閱讀教學中,側重挖掘閱讀的縱向深度,拓展閱讀的橫向廣度,升華閱讀主題的靈魂三個方面結合教學實例做了一些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教學模式;閱讀教學;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胡雪敏,江蘇省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校。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英語教材也不斷地更新,對于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閱讀課更應當注重引導孩子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體味文本富含的情感,并從閱讀中學會體悟所得。
一、挖掘閱讀的縱向深度,放下詞句的桎梏
高爾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說話”。學生在文學作品中汲取的不僅是知識的養(yǎng)料,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力量。雖然英語教材更容易讓教師側重到英語語言技能上,但是對于孩子來說,任何一個閱讀材料,最吸引他們的依然是故事的內(nèi)容。當故事變成了一個個語法點的訓練,盡管這些操練的方式或游戲,或活動,但是已經(jīng)偏離了閱讀的原意。從思維品質的角度來說,孩子邏輯思維也是在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不斷培養(yǎng)的。
以譯林版五年級教材《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為例,對于故事的開頭,我設置了懸念:Why Goldilocks is in the forest? 學生們經(jīng)過思考回到我她迷路了。這是一個基本的推理。而在聽完整個故事以后。我又提問了 “How do you think about Goldilocks?” 從圖片中的觀察中。有的孩子回答他很漂亮,很可愛,但是也有學生認為她不禮貌,因為她沒有經(jīng)過同意闖進了別人的家里,還隨便吃別人的東西,睡別人的床。更有學生說,她會迷路很可能就是因為她不聽話,沒有安全意識。很具有批評性的回答出現(xiàn)了。這就是通過孩子的閱讀,自己的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有了自己的思考,也說明孩子看待事物的深刻性在不斷的提高。
二、拓展閱讀的橫向廣度,擯棄單一的模式
1.閱讀形式的多樣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也是學生思維品質的特點,基于這兩個特點,閱讀的形式也應該是多樣性的。曾經(jīng)林麗老師的一節(jié)課給予了我很大的震撼,她的文本材料是關于萬圣節(jié)的。課文是由一個小rhyme 導入的,她沒有很復雜的設計,僅僅是抓住了一個節(jié)奏,就是這個節(jié)奏她帶著孩子感受了rhyme 的韻律美,她教會了孩子不是只有rhyme 才能有節(jié)奏,在學完文本的時候,一篇教材都是在rhyme 的節(jié)奏下朗讀出來的。而這節(jié)閱讀課主要也就是通過節(jié)奏來感受文本的美,這樣的閱讀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形式,但不可否認她給我們打開了閱讀教學的另一扇門。教師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完全可以推薦各種閱讀的方式來激發(fā)各種孩子的閱讀興趣。從而達到殊途同歸的目的。
2.思考方式的包容性。中國有句話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整個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不同地角度去思考問題也是鍛造學生思維品質很重要的方式。多角度的思考能讓閱讀更系統(tǒng),更完整和更深刻。
例如《Cinderella》一課,課文縮掉了灰姑娘和兩個姐姐的情節(jié),直接展示了灰姑娘在仙女的幫助下參加晚會留下水晶鞋和試鞋的情節(jié)。文章變得簡單易懂,仿佛又誘導教師回到語法上去了。但是我們是否可以引導學生設想如果12點到了,會發(fā)生什么?當然孩子們會說她又變成原來的樣子。Does the prince still like her ? 學生會回答不會了。那么在這里老師可以拋磚引玉你懂得了什么?學生有的會說要守時間守信,有的會說要注意穿著等等,這樣的閱讀會讓文章更立體,讓學生的思維更積極。
3.課外閱讀的擇優(yōu)性。和母語學習一樣,英語學習也是離不開課外閱讀的,在課堂上教師的各種引導,多少都會滲透到學生的課外閱讀中去。教師要做好學生讀物的推薦工作,讓學生在琳瑯滿目的讀物中選擇適合自己年齡層次的,有質量的讀物。有了大量的課外閱讀的輔助,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尤其是敏捷性才能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強化。
三、升華閱讀主題的靈魂,拋開只學不用的應考
在英語的閱讀教學中“學以致用”也是極其重要的。無論我們?nèi)绾稳ヌ幚黹喿x的文本,最后的目的都是能讓學生通過學習來交流或者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而不是看著我們的試卷,考什么挖什么出來教。一篇閱讀材料就是一個故事、一個場景,是一種欣賞,一種感悟,一份所得。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學設計應該是從全局出發(fā)的,有一個引領學生思考的主題的,在圍繞著這個主題進行閱讀完畢后,我們需要將這個主題升華到學生的實際生活運用中去。所以一篇閱讀看似到讀完就結束了,但是鑒于英語這學科特殊性,我們需要有一個主題的拓展和升華,讓學生的思維品質中的系統(tǒng)性得到伸展。
例如四上教材《Whats the matter ?》一課,幾句簡單的對話,讓我們覺得無甚可講,但是整個文章不斷滲透的是爸爸媽媽對劉濤滿滿的愛和關心。當我提煉出這個主題以后,課堂就變得豐滿了,我想讓學生想想你是劉濤的父母怎么去關心劉濤,此時學生會在課文基礎上豐富出很出表達關心的句型。而在這個過程中,既然是學生把知識內(nèi)化后輸出的過程,也是他們思維品質集中培養(yǎng)鍛造的時刻。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英語閱讀教學也充分體現(xiàn)了這句話的意思。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體現(xiàn)的是提綱挈領的作用,而學生們在教師系統(tǒng)邏輯的引導下,所積累的是一種閱讀的能力,所獲得的是相同或者略有不同的感悟!
參考文獻:
[1]奧馬利.第二語言習得的學習策略[M].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