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xiàn)】
我們讀古代文學作品,常常被其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這些古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自己獨特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有鮮明的個性特征、風度氣質(zhì)和思想感情。請從中選取一個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寫一篇文章對其進行評議,題目自擬,觀點鮮明,理由充分,行文流暢,篇幅不少于500 字。
【寫作指導】
第一步:選擇適合人物。根據(jù)題目要求,這次作文要評議的對象是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某個人物。既然是古代文學,那當然包括古代詩歌、古代戲劇、古典小說等眾多文學作品,總之一句話,只要是古代的就行。
從小到大,同學們肯定都讀過許多古代文學作品,從《山海經(jīng)》到唐詩宋詞元曲,從二十四史到古典四大名著,多多少少都有所涉獵,心中裝著的文學形象一定不在少數(shù),到底寫哪一個呢?當然是選自己最喜愛、最了解、最有話說的人物來寫。最喜愛,寫作時才會充滿真情;最了解,寫作時各種素材才能信手拈來,評點也才能到位;最有話說,寫作時才能文思泉涌,下筆有如神助。比如你對《木蘭詩》中的木蘭充滿敬意,平時讀過不少介紹木蘭的文章,那就可以議一議木蘭這個形象。再如你對《三國演義》中的張飛特別喜愛,對涉及張飛的故事情節(jié)了如指掌,對張飛的性格特征有過探究,那就不妨評一評張飛這個人。
需要提醒同學們的是,在挑選評議人物時,最好能避開“熱點人物”,選那些個性鮮明卻又不為人注意的人物來寫,這樣更能吸引讀者。另外,除了選取正面人物進行評議,你也可以反向選材,去寫反面人物,比如寫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儒林外史》中的嚴監(jiān)生,一定能讓讀者眼前為之一亮。
第二步:確定切入角度。本次作文要求 “小議一個古代文學人物形象”,既然是小議,那就不必長篇大論,面面俱到,只要選擇人物一兩個方面的特點進行議論即可。問題是,人物的性格特點往往復雜多變,因此,動筆之前,應對所要小議的人物進行一次深入分析,明確議論的方向,確定文章的主旨,從而使后面的構思和寫作有的放矢、重點突出、井然有序。比如你準備小議《三國演義》中曹操這個人物。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nèi)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jù)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nóng)桑、重視手工業(yè)、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diào)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wěn)定、經(jīng)濟出現(xiàn)轉機。由此可見,曹操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還是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軍事家。但曹操也明顯有許多缺點,比如多疑、嗜殺等。面對這樣的一個人物,要想“小議”,當然得首先確定一下議論的重點,如果贊揚曹操的政治智慧,那就圍繞“政治智慧”選材議論;如果批評曹操的殘暴,那就圍繞“殘暴”選材議論。
建議同學們在選擇切入角度時,盡可能觀點獨特,別具一格。比如同是議論曹操,有人議論他會打仗,有人批評他太狡詐,你卻寫他重賢愛才,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于麾下;或者贊揚他的詩文之才,立意上就已勝人一籌。其實,在許多人物身上,都能找到獨特的切入口,比如魯智深的粗中有細等。
第三步:有序進行表達。小議一個古代文學人物形象,首先要對故事情節(jié)、人物經(jīng)歷作必要的簡介,既讓讀者了解人物所處的背景,也為你后面的議論作好鋪墊。在此基礎上,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后,結合具體事例進行分析,既可多方論證,也可逐層深入,只要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就行;最后小結,結束全文。在行文過程中,所有的引用都要力求準確,并注明出處;議論時,可適當運用一些技巧,比如欲揚先抑、正反對比等。
【優(yōu)秀作文】
忠孝兩全花木蘭
楊柳青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是人人皆知的巾幗英雄,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每每誦讀《木蘭詩》這首詩,我都會對這個不平凡的女子油然而生敬意。
古人云:“自古忠孝難兩全?!钡拇_,在家侍奉父母、噓寒問暖,與沙場殺敵、立功報國,根本無法同時兼顧。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國家利益,許多人只得舍小家為大家,奔赴疆場,拋頭顱灑熱血。從這一角度來看,花木蘭也是這樣的,她在外征戰(zhàn)十年,沖鋒陷陣,九死一生,哪里還能去盡女兒之孝?
可在我看來,花木蘭卻做到了忠孝兩全。道理很簡單,花木蘭之所以要投身軍營,是因為“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但“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花木蘭不挺身而出,替父從軍,那么他的老父親就要應征入伍,就要吃盡苦頭,甚至戰(zhàn)死疆場?,F(xiàn)在,木蘭“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不讓自己的父親再去經(jīng)歷軍旅之苦,而能在家中平靜生活,安享晚年,這不是大孝又是什么?這種孝,要比那種端茶送飯、陪伴左右的普通之孝,強上一百倍。
而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子,在國家需要面前,義無反顧,女扮男裝,馳騁疆場,置生死于度外,這不是忠又是什么?如果心中沒有國家、沒有君王,她又怎么可能在關鍵時刻勇敢地站出來?
花木蘭這個千古奇女,她以勇敢和智慧,以愛和擔當,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忠孝兩全,也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不愛虛榮、不慕名利,我要為她點贊!我會永遠把她的名字刻在心中,永遠!
【簡評】
這篇作文小議的人物是人盡皆知的花木蘭,作者由“自古忠孝難兩全”切入文章,引出木蘭卻做到了“忠孝兩全”;然后深入進行分析,一邊舉例一邊論述,把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有條不紊地表達了出來;最后總結全文,點明主旨,表達心愿。全文觀點鮮明,主題向上,論說充分,令人難忘。
崇尚武力的“黑”李逵
吳應海
《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nóng)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nóng)民起義從發(fā)生、發(fā)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的起義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小說刻畫了一批鮮活的英雄形象,如神機妙算的吳用,忠勇仗義的魯智深,神威神勇的武松,驍勇善戰(zhàn)的林沖、花榮,機智靈活的燕青等,無不栩栩如生,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而在這梁山一百單八條好漢當中,李逵算得上比較出名的一位,他不僅長相丑怪兇蠻,性情莽撞急躁,胸無點墨;更令人難忘的是,他生性好殺,崇尚武力,“誰強誰有理”的邏輯根深蒂固。
譬如在坐堂審理“打架斗毆案”時,李逵不問是非曲直,只是贊美會打人的:“這個打了人的是好漢,先放了他去。這個不長進的,怎的吃人打了,與我枷號在衙門前示眾。”這種態(tài)度實際上就是對武力的盲目崇拜,是對人間應有秩序的蔑視。因為李逵一無所有,只有兩膀子力氣和一身好武藝,他就是靠這些在江湖上得以生存和發(fā)展。
還以“壽張縣李逵喬坐衙”為例,這一章寫道:“當日午衙方散,李逵來到縣衙門口,大叫入來:‘梁山泊黑旋風爹爹在此!嚇得縣中人手足都麻木了,動彈不得。原來這壽張縣離梁山泊最近,若聽得‘黑旋風李逵五個字,端的醫(yī)得小兒夜啼驚哭,今日親身到來,如何不怕!”人們?yōu)楹稳绱藨峙吕铄??不就是因為他恃強好勝,喜好殺戮,?jīng)常濫殺無辜,從而讓人聞之喪膽嗎?
李逵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性格呢?這和他從小缺乏教育是分不開的。他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長工,只博得些飯食,養(yǎng)娘全不濟事”。李逵出身貧寒家庭,家境艱難,衣食無保,根本沒有能力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其次,他因打死了人,逃亡在外,長期流浪江湖,成了游民無產(chǎn)者,難免染上一些流氓習氣,所以他的頭腦里根本沒有封建禮教要求的那一套待人禮儀,也沒有一般人的斯文語言,他的舉止更多地帶有遠古的野味??偟膩碚f,李逵性格的形成與他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密不可分。
所以,對于李逵這個人物,我們絕不能一味地叫好,而應看到他身上的可怕缺點,并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