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發(fā)展越來越迅速,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各行各業(y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實用新型人才,更應緊隨時代,積極應用和推廣信息化教學。但是,國內高職院校仍存在信息化教學應用不廣、推廣困難的情況,必須找出病因,才能對癥下藥,真正解決問題。本論文主要從信息化背景下高職學院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應對措施及解決方案進行闡述剖析。符合國情國策,同時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可廣泛運用于新時代高職院校的專業(yè)教學中。
關鍵詞:信息化;高職院校教學現狀;存在問題;信息化推廣對策
一、高職院校教學現狀與問題
1.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中仍占主導地位
我國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往往是傳遞-接受模式,即古人所云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種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中心,突出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有利于教師組織管理課堂教學。但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常見的“填鴨式教學法”。突出教師主導地位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最大問題在與限制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忽略學生的感受和想法,甚至扼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這種方式對職業(y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2.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不廣泛
盡管當前高職院校信息化教育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中還是存在許多的問題,在高職院校中,由于院校本身、教師隊伍結構以及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特點和方式等,傳統(tǒng)教學模式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信息化教學手模式作為新手段,難以打破高職院校教學的固有狀態(tài),仍運用不廣泛。高職院校一定要充分運用當前的信息化技術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符合時代背景和行業(yè)需求的學習環(huán)境,讓其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能學到更多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
二、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推廣困難的原因
1.院校軟硬件不完善致使信息化教學推廣難度增加
由筆者的調研內容可知,高職院校大部分以及完成了信息化的硬件基礎建設,還有小部分仍在建設中。然而,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建設都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就是缺乏專業(yè)的教學資源庫,有些學校雖然購買了比較系統(tǒng)的教學軟件,但應用推廣方式不對、推廣力度不夠,教師在教學中并不能普遍地使用。同時,不便利的網絡教學平臺也限制了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使用,很多教師在使用已有的網絡教學平臺時遇到很多問題,導致課程建立有很大的問題,甚至根本難以進行。由此可見,缺乏系統(tǒng)的專業(yè)教學資源庫和網絡教學平臺限制了高職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
2.教師團隊信息化素質致使信息化教學推廣難度增加
教師在課堂中要起到主導作用,信息化資源能否被應用于高職院校教學中,教師的信息化素質至關重要。由于教師隊伍結構的關系,有些老教師對于信息化技術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有限,這造成了信息化教學推廣的難度增加。根據調研,筆者發(fā)現在益陽地區(qū)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如信息化實訓室在教學中的使用為40%,網絡機房的使用僅為30%,電子白板使用率為20%,數碼產品例如相機、手機等的應用為30%;雖然校園網絡的利用率達到了90%,但教學使用到網絡資源庫的只有30%,應用網絡精品資源課程和遠程教學平臺的更只有10%。
由此可見,雖然很多高職院校建立了信息化的硬件設備,但真正能夠運用到課堂上的比率并不高,這跟教師團隊的信息化素質密切相關。
3.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被動性特征致使信息化教學難度增加
網絡的普及給高職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機,信息化教學手段對學生學習有較大益處。國內學生普遍使用移動設備、電腦等,通過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能有效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信息化教學資源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對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提供巨大的便利。
但由于高職院校的特殊性,除了極少數熱愛學習的學生之外,高職學生被錄取的分數線普遍不高,甚至有很多學生在中學時期是讓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問題學生。這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低,不習慣自主學習,這也為信息化教學的推廣增加了阻力。
4.信息化教學處于導入期
根據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其中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說明我們的信息化教學還處于建設過程中,我們的制度、結構、應用方法還處于探索的狀態(tài),信息化教學的效果評價體系也并不完善,信息化教學應用存在許多未知,這些對上課的教師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學、學生運用信息化平臺學習,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影響到信息化教學的實施。因此,要真正實現信息化教學,還任重道遠。
三、應對措施及解決方案
1.促進教師的思想轉變,提升教師信息化技能
信息化教學之所以要廣泛應用于高職院校在,其根本目的是要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課程資源的高度整合,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的現狀,讓這些先進的技術更好地服務于高職院校教學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面臨信息化時代來臨時,應及時調整心態(tài),做好迎接新挑戰(zhàn)的準備,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
要促成這種轉變,高職院??砷_展一些信息化普及講座,讓教師從思想上先認可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越性和必然性;其次,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信息化技能學習,以及在校內舉辦信息化教學培訓,提升教師信息化素質,使信息化教學能更好的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同時,鼓勵教師參加各級信息化教學比賽,并出臺獎勵辦法,以賽促教,教師們相互切磋,擴大信息化教學的影響力。
2.學生轉化學習模式,充分利用學習資源
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都不高,長期習慣于教師的“填鴨式教學”,自身更長期被動式學習,只有老師教,沒有主動學。在信息化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習需求,在多種教學方式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選擇感興趣的學習的內容和次數,因人而異,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信息化手段可實現資源的高度整合,學生可以在信息化教學中獲取比傳統(tǒng)教學更豐富、更多元的教學資源,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感興趣的資源進行學習,充分利用學習資源,這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普及信息化教學、促進高職院校教學改革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3.高職院校軟硬件建設并重
硬件是高職院校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基礎條件,軟件是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前提保障。高職院校必須在不斷建設基礎硬件的同時,注重軟件的配置,要軟硬件并舉,才能真正確保信息化手段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和推廣。
4.積極探索包括網絡精品資源課程在內的信息化教學新模式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不同,新時代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運用信息化手段使學習者可以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學習環(huán)境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由向學生灌輸、講解知識內容變成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協(xié)助者和促進者;學生由傳統(tǒng)教學中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資源的自主加工者、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教學的網絡化是信息技術在高職教學的應用主要形式之一,是一種資源的高度整合,網絡精品資源課程就是教學網絡化的一種重要應用形式。它通過利用高職教學網站平臺,把高職院校開設的各類課程以整合于網絡上,同時也與移動終端上的手機APP相關聯(lián),讓學生者可以在任何環(huán)境內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學生可在該網站上免費注冊成為學員,這可在平臺上直接學習各類課程。學習過程中,可以使用網絡平臺上教師設置的留言欄等方式隨時與教師相互交流。教師也可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從網絡專業(yè)素材庫中篩選更精品的資源,來豐富和改進教學內容,亦可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改善網絡精品資源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項莉萍.高等職業(yè)教育專業(yè)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07.
[2] 胡敏.高職精品課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研究[J].科教導刊,2017.06.
[3] 李圣良.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實踐探索[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0.10.
作者簡介
蔡蕙心(1991.09-),女,漢族,湖南益陽,畢業(yè)于成都理工大學,本科,學士學位,現任職于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視廣告。
(作者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