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旺姆
【摘 要】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優(yōu)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強化學生的數學能力,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再現。在數學教學中,無論是概念的形成、方法的思考,還是問題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揭示,都蘊含著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訓練思維的機會。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應該加強藏族學生說的訓練,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體驗和感悟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藏族學生;說的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437(2018)04-0152-02
在教學實踐中,說的訓練,不僅僅體現在英語、語文等科目中,更需要深刻落實到數學課堂上。在數學課堂上,科學全面地強化學生說的訓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應該加強藏族學生說的訓練。作為數學課堂引導者的教師,應該注重學生說的訓練,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科學全面地優(yōu)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1 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使得學生勇敢說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加強藏族學生說的訓練,教師要科學鼓勵和引導學生,使得學生敢說。藏族學生的普通話普遍不標準,再加上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消化能力不足,這就使得他們在表達的過程中,往往具有較強的自卑心理。藏族學生不敢說,不敢言,甚至羞于啟齒,這使得教師無法真正掌握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及學習水平。因此,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結合藏族學生漢語不標準或者數學基礎知識薄弱等問題來開展具體的教學工作,鼓勵學生勇敢表達。一方面,教師要科學分析藏族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他們的漢語表達能力和數學基礎,鼓勵學生按照自身所理解的內容,進行科學鼓勵,教師要按照自身實際的漢語表達水平來進行表達。當學生表達吃力,或者漏洞百出的時候,教師切記不要嘲笑學生,而是應該鼓勵學生,盡可能真實而全面地表達。實踐證明,學生敢于表達,學生敢于說話,是建立在信心積累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諄諄善誘,通過自身自信心的不斷積累,學生說的能力能夠得到有效彰顯。另一方面,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教師訓練學生說的技能,教師需要采用分層教學法[1]。所謂的分層教學法,就是教師應該結合不同學生的需求,不同學生的基礎來開展教學指導。部分藏族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較好,教師可以以他們?yōu)榘駱?,鼓勵其他學生積極向周邊的學生學習。通過先進帶動后進的方法,來形成良好的氛圍。
2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啟迪學生,使得學生樂意說
在數學課堂上,加強藏族學生說的訓練,教師還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善于激發(fā)和啟迪學生,使得學生樂意說,主動說。一方面,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來進行精準化的備課。藏族學生的生活方式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為了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和提升學生說的能力,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符合學生生活背景的情境,適當拋出一些啟迪性的問題,以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積極表達[2]。比如在“位置方向”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東西南北四個方面的學生分別是誰。因為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較大的抵觸情緒。所以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應積極營造一些學生熟悉的內容,這樣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就能夠調動自身的多維感官,以飽滿的情緒投身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另一方面,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教學實踐中,應該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使得學生降低自身的心理防線,不再害怕說錯,不再害怕講錯,不再害怕教師的批評以及學生的嘲笑?;诖?,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一對多”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應該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激發(fā)啟迪學生,使得學生樂意表達。
3 全面系統(tǒng)訓練學生說的能力,使得學生會表達
在數學課堂上,加強藏族學生說的訓練,作為引導者的教師,應該全面系統(tǒng)的訓練學生說的能力,使得學生學會表達,學會說。在數學課堂上,再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說的能力也存在瑕疵,他們的數學思維也存在欠缺。因此,在數學課堂上,加強藏族學生說的訓練。教師應該注重采用以下訓練方法:
3.1 在運算中說算理
在數學課堂上,加強學生說的訓練,教師應該在運算中說算理。運算能力是學生的基本能力,當前學生在運算的過程中,通過口算或掰手指等方式,能夠獲得準確的答案。但這種運算方式,學生對于算理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掌握。因此,教師需要強化學生這方面能力的訓練。不論是算理還是法則,只有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學生口述算理和法則的過程,也是他們深入理解掌握的過程。例如在“8+3”的運算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湊十法”來進行口述算理,學生在口述的過程中,本身能夠強化自身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如學生口述算理“因為8+2=10,所以將3分成2+1,8+2=10,10+1=11”,實踐證明,通過學生認真地口述算理,真實準確地表達算理,那么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湊十法”的理解,也能夠切實提升運算的準確性。
3.2 在問題解決中講思路
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解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他們的數學能力及數學水平。因此,在數學問題的解答中,教師應該預留一定的時間來滿足學生的思考,不要公布解答方法和答案,而應該引導學生口述自己對該問題的思路。教師在引導學生認知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重點對學生表達的思路進行糾正和指導。在數學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題目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學生的解題思路才是最關鍵的[3]。學生在講解解題思路時,往往會在自身的腦海中,再過一遍知識點。因此,口述解題思路,能夠強化學生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能夠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數學思維。與此同時,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強化學生對不同數學知識點之間的連貫和認知,精準地把握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然后通過口述等來表達數學的解題方法。
3.3 在實踐操作中講方法
數學本身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數學課堂上,加強藏族學生說的訓練,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教師更要鼓勵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講方法、講過程。一方面,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對于幾何圖形、圖像等,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利用身邊的材料來制作教具。然后在課堂展示的過程中,學生應該以自己的實踐作品為例,詳細講述整個制作過程。學生在還原和講述制作方法以及制作過程中的困難及困惑,能夠有助于教師找出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實施精準化的教學工作。比如在講解“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學生對于傳統(tǒng)的計算方法存在較大的茫然性,也難以理解。作為教師,引導學生在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過程中,通過切割圓柱體來獲得一個標準的長方形。這樣的教學實踐,學生自然能夠理解圓柱體側面的計算方法。
在數學課堂上,培養(yǎng)藏族學生說的能力,加強藏族學生說的訓練,需要教師積極地引導和鼓勵,以及創(chuàng)設科學的教學氛圍,更需要教師注重潛移默化的訓練手段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鑫.在數學課上加強藏族學生說的訓練[J].中國民族教育,2014(4).
[2]葉靜.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加強學生說的訓練[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4).
[3]李方勝.淺談如何加強小學數學教學中說話訓練[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