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堾
【摘 要】輔導員職業(yè)倦怠是源于工作壓力而產生的一種較為極端的心理反應,是輔導員在長期的壓力體驗下出現(xiàn)的情感、態(tài)度、行為的衰竭狀態(tài),輔導員的職業(yè)倦怠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诖?,文章將對高校思政輔導員職業(yè)倦怠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干預對策,以期對促進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成效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成因;干預對策
近年來,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等黨和國家一系列文件、政策及措施的出臺,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預防和緩解輔導員職業(yè)倦怠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高校思政輔導員職業(yè)倦怠成因
(一)工作任務艱巨
首先,受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等不良風氣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存在思想信念的迷茫和失落,一些學生的道德觀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他們是非觀念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正義感誠信度下降;其次,由于學校管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因為生活問題、安全問題、心理問題等引發(fā)的事端時有發(fā)生,社會上的各種矛盾也不時反映到高校中來。因此,維護高校穩(wěn)定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二)工作角色沖突
首先,與專業(yè)教師相比,輔導員的角色更具有多重性的特點,心理學研究證明,個人承擔的角色越多,由角色轉換不適而引發(fā)心理沖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職業(yè)倦怠也就隨之而來。此外,輔導員的工作崗位處在高職院校管理體系的結點位置,因此長期處于系部和學工處的雙重領導、任務多頭下達的狀態(tài)。為了滿足不同部門領導和同事對他們的期望,輔導員自己的工作計劃和重心常常被打亂,弄得措手不及,迎合了這頭卻得罪了那頭,最終迷失了自我。
(三)工作內容復雜
首先,管理學生人數多,工作量大。由于行政人員不足,輔導員既要從事學生工作,又要兼職從事黨務工作、教務工作、工會工作等,各部門的臨時工作任務都會分到輔導員的頭上;其次,工作事無巨細、性質繁雜。高校輔導員,不僅要進行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還要進行學生資助管理、學生就業(yè)指導。繁瑣的日常事務性工作令輔導員喘不過氣來,當無限的責任與有限的精力產生沖突時,輔導員就會產生高度的焦慮和緊張,從而降低對本職工作熱情和興趣,最終誘發(fā)工作心理疲勞和厭煩。
二、高校思政輔導員職業(yè)倦怠干預對策
(一)樹立“引導”式的學生管理理念
在管理效果和管理目標上,學校應當考慮到學生需要一定的進步空間,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不能總是給予輔導員工作和管理上的重壓,一味強調單向工作布置和輔導員的服從,而應該注重輔導員在管理中的引導作用。高校應樹立一種介于兩者之間的“引導”式的管理理念,以引導為主,以管理為輔;以學生為主體,以輔導員為主導,培養(yǎng)學生的“三自”能力,即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這樣既適應高職學生的發(fā)展特點,也能適當減輕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和工作量。
(二)創(chuàng)建“三位一體”的輔導員工作模式
為進一步減輕輔導員的工作負擔,突出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職責,應探索出適合高校輔導員工作特點的工作模式,如,“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即“專職輔導員+專業(yè)導師十班級助理”的模式,給輔導員所帶的每個班級都配備一名專業(yè)導師和一名班級助理。這種“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不僅可以彌補舊的工作模式中紀律考核、主要任活動組“班主任”的不足,增加的班級助理還能成為輔導員的左右手,在輔導員工作繁忙時幫助輔導員管理班級,既可以發(fā)揮自身的示范作用,還能起到“以老帶新”的效果,讓輔導員從局部和階段性工作中抽出身來,對工作做出更好的部署和規(guī)劃,進而減輕因忙于應付瑣碎工作而產生的倦怠感。
(三)理清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
要想徹底改變輔導員工作繁雜的狀況,必須重新理清學校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在明確輔導員崗位職責的同時,也要明確職能部門服務學生和學校的定位,制定具體的崗位說明,劃定工作范圍,避免輔導員陷入“種了他人地,荒了自家田”的窘境,把輔導員從繁瑣的非本職工作中解脫出來,確保他們能夠有充分的工作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生的管理及教育上,用在研究和掌握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上,進而能真正地深入到學生中間,成為他們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這對輔導員提高對自身工作的正確認識,防止因角色沖突引發(fā)職業(yè)倦怠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四)實行定期崗位輪換制度
第一,在學生管理隊伍中進行崗位轉換??梢宰屢痪€專職輔導員在工作4-5年后與學工處或團委的干事進行崗位互換;第二,實行其他行政管理崗和輔導員之間的崗位性流動。對那些在輔導員崗位上連續(xù)工作6-8年以上的輔導員,可以安排其輪換到其他行政管理崗位,以保持他們的工作熱情,進而獲得事業(yè)的再發(fā)展;第三,專任教師與輔導員崗位之間的輪換。對部分專業(yè)水平高、教學季姍能力強的輔導員,應該考慮通過崗位調整讓這部分輔導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去,讓他們的個人能力在新的平臺上得到有效施展,從而防止職業(yè)倦怠的持續(xù)加深。
三、結束語
文章對高校輔導員的職業(yè)倦怠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建議社會、學校要從調整輔導員工作要求、豐富其工作資源出發(fā),為輔導員的成長成才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從而緩解工作壓力造成的職業(yè)倦怠,提高輔導員的工作主動性和效能感。同時提出,輔導員自身要以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看待職業(yè)倦怠,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煥發(fā)工作熱情,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參考文獻】
[1]牟海萍.高校思政輔導員職業(yè)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預對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01):63-65.
[2]蘆廷峰.高校思政輔導員職業(yè)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預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17,15(36):204+206.
[3]楊超.大學輔導員職業(yè)倦怠成因及其對策[J].新西部(理論版),2014(12):1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