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付江
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初中語文學困生的閱讀和文本解讀能力是制約其語文學習能力提高的瓶頸。筆者認為,提升初中語文學困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采取切實有效的針對性措施。
一、吃透底子,精準把脈
每個語文學困生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學習經(jīng)歷,不同的學習習慣,不同的先天稟賦,不同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吃透“底子”,精準把脈,就要求語文老師要靜下心來,深入到學困生的學習、家庭與生活之中,逐個采用問答、談話、測試、家訪、試卷分析等多種途徑,具體吃透每個學困生真實的“底子”。比如,是否是漢語拼音不過關(guān),書寫不過關(guān),閱讀量太少,語感太差,理解力太差,閱讀文本不得要領(lǐng),閱讀文本知難而退,敷衍了事……只有精準把脈,才能對癥下藥。不然,下多少功夫都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甚至還會適得其反,白費功夫。
二、發(fā)現(xiàn)優(yōu)點,表揚強化
即使是語文學困生,也不能全是缺點。每個人只要用心發(fā)現(xiàn),都可以找出他們身上的閃光之處。如果在語文學習上實在找不到什么明顯的優(yōu)點,我們還可以從語文學習之外去挖掘。比如,有的學困生雖然理解能力差,背誦慢,但是字體工整,書面整潔,我們就可以從書寫方面提出表揚,增強其自信心;有的學困生雖然字體奇丑,但是口齒清晰,朗讀尚可,教師就可以從該生口齒清晰的優(yōu)點入手,給他展示自己特長的機會,增強其語文學習的自信心;有的學生背誦很慢,但是背會的東西記得很牢,不容易忘記,也可以從這點入手,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如果優(yōu)點是由語文老師最先發(fā)現(xiàn)和提出來的,學生則更會對語文教師心懷感激,不知不覺中與語文教師的感情都會近了幾分。
三、從零起步,不厭其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師不要幻想在語文學困生身上出現(xiàn)什么點石成金、出奇制勝的奇跡。我們首先應(yīng)該尊重學生,并尊重學生的現(xiàn)實狀況。從零起步,慢慢進步是一種最佳的思路和做法。一旦將起點定得太高,老師勢必常常收獲失望與困擾,學生勢必常常收獲失敗與責罵,這對改善學困生的語文學習現(xiàn)狀一點好處都沒有。只有將起點定得無限低,你才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每一點小小的成功都是那么可喜,學生每一個值得肯定的得分點都好像是意外的欣喜!學生在教師不斷地肯定、欣賞與鼓勵中,勢必會越來越喜愛閱讀,越來越喜愛語文,越來越不怕語文考試。良性循環(huán)一旦啟動,其連續(xù)效應(yīng)將是十分可觀的。
四、小步慢走,循序漸進
具體到文本閱讀和解讀上,個人認為,分層施教、分類施教可能是最有效的辦法。對那些學困生,我們要為他們開小灶,采用靈活機動的手段。精心選擇適合他們的語段材料,適合他們的閱讀難度,適合他們的問題方式。剛開始時,一定要挑選那些短而又短、淺而又淺的“簡易類”材料,以此為起點,小步慢走,慢慢提高難度,千萬不要大步快走,大步快走的結(jié)果很可能是打回原形,原地踏步。
選擇的文段,要具有典型性、示范性、模仿性。比如,文章結(jié)構(gòu)整齊圓滿的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的、人物描寫生動形象的;過渡段清晰分明的、文章主旨突出鮮明的、詳略安排得當合理的、修辭手法恰到好處的……選擇這樣的文段之后,不僅可以作為訓練文本解讀的材料,同時也是作文寫作的很好范例。學困生一般不擅長閱讀,也不擅長寫作,這樣的文本解讀訓練,閱讀和寫作互相滲透,雙管齊下,對于學困生來說,無疑是治病良藥——治標又治本,效果比單純講文本解讀要有效得多。
所檢測的題目,完全可以從小學階段的內(nèi)容入手,比如——文段的六要素是什么?文段的主人公是誰?他做了哪幾件事?主人公是個什么樣的人?這些看似“白癡型”的題目,可是放到學困生身上,就一點也不簡單。簡單的題目認真做好了,然后才可以慢慢提升題目的難度。
五、以生教生,效果更佳
要大膽嘗試在語文“扶困”環(huán)節(jié)上使用“小老師”,讓“小老師”一對一“幫學助困”!
具體方法是:教師給語文“學困生”具體安排一位“小老師”,這些“小老師”都是語文學習方法靈活、成績優(yōu)秀的語文尖子生,他們在語文學習上都有一套行之有效而又各具特色的方法。因為學生之間更加聲氣相通,以生教生,有時指導效果甚至超過了教師。在幫助學困生提高的基礎(chǔ)上,“小老師”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更大的提高。學困生既感受到教師對他們不拋棄、不放棄的滿滿熱忱,也感受到“小老師”對自己具體而切實的幫助與指導,所以就不容易渾水摸魚、自暴自棄。
更加現(xiàn)實的原因是:一般情況下,一個語文教師擔任兩個班100人左右的語文教學,讓語文教師單獨輔導每一個學困生既不現(xiàn)實,也不可能。采用結(jié)對幫扶式的方法,具有更大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如果輔之以具體可操作的考評、對比、激勵等手段,則幫扶效果將會更加顯著。
總之,提升初中語文學困生的文本解讀能力,絕不能只局限于文本解讀之一隅。必須宏觀籌劃,追本尋源,循序漸進,因生制宜,真正有效地提升學困生語文文本的解讀能力。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鎮(zhèn)卓山中學(528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