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耀娣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比較容易出現(xiàn)情感波動。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借助不同的教學手段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情感,走進學生的感情世界,在引起學生情感共鳴之時完成知識的傳授。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老師是架起學生和教材的橋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做到真正的情感教育呢?
一、要準確找到情感的切入點
中學生局限于自身認知能力,在閱讀中既不可能一下子就切中要害,也不可能自始自終隨著作者的感情脈搏一起跳動,這就需要老師適時地把學生引入到情景之中。《社戲》是初一階段一篇有難度的課文,讓學生完成對此文的閱讀,不是易事。于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魯迅童年生活的情況做詳細的介紹: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 13歲時,因做官的祖父入獄和父親又長期患病死亡,家境敗落下來。他住在農(nóng)村的外祖母家,與農(nóng)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磻蚯暗牟ㄕ壑兴憩F(xiàn)的想看社戲的急切心情和看戲來之不易就能深深觸動學生的內(nèi)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和培養(yǎng)學生個性中積極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去體會更豐富的情感。讓學生從一個平靜狀態(tài)進入一個情感涌動的境界中,使整個課堂彌漫著一種積極的情調(diào),使教材、教師、學生三“情”合一,融為一體,彈奏出優(yōu)美的情感樂章。贊可夫說過:“教師本身先要具備這種品質(zhì)——能夠領會和體驗生活中和藝術中的美,才能在學生身上培養(yǎng)出這種品質(zhì)?!痹趯W習毛澤東《沁園春·雪》時,可以讓學生反復吟誦,在讀中感悟,再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已有知識與情感參與其中,這樣,學生眼前便出現(xiàn)皚皚雪原的場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壯麗就會浮現(xiàn)眼前,這是何等雄渾峻偉的奇觀,而情與景,意與境,詩情畫意,引人入勝,從而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要抓穩(wěn)情感的結合點
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特定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的影響下的特定情感表達。因此,在學生正要接觸作品時,教師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個性,巧設導語,引學生入境。導語的設計要從情感出發(fā),以情感作為敲門磚,以情擊情,才能扣擊心靈。那充滿感情的語調(diào)、表情、心境,以及結合課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語言、動作,會創(chuàng)設一種學習情境,會激活學生思維,會讓學生產(chǎn)生期待。當學生的情感被調(diào)動起來時,他們就會沿著這條情感軌道,走進課文,走進作者。
比如,我在教《故鄉(xiāng)》一課就設置了這樣一個導語:“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故鄉(xiāng),我們都深愛自己的故鄉(xiāng),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寫故鄉(xiāng)、思故鄉(xiāng)。贊美故鄉(xiāng)風土人情的有之,抒發(fā)對故鄉(xiāng)離情別緒的有之,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xiāng)的激動和欣喜的有之,魯迅也是凡人,他1919年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xiāng)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們來跟隨《故鄉(xiāng)》中的‘我的足跡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這樣就激起學生帶著情感去體會“我”回故鄉(xiāng)的喜樂悲愁了。
三、要把握情感的升華點
訓練和思想情感教育相統(tǒng)一是《語文新課標》規(guī)定的教學原則之一。那么在教學過程中
就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滲透,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教學《最后一課》等弘揚愛國主義情感的文章就是如此。不能僅僅是贊美韓麥爾先生如何愛國,而要對我們這個時代作投射,把對愛國主義情感的贊美化作我們每個人自身的實在情感和責任擔當;同時,也要用韓麥爾先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來讓學生體會我們的民族語言所面臨的窘境,讓學生自省對母語所做的一些事是否正在損害著一些神圣的東西。
著名的語文教育家于漪老師說:“情是文章內(nèi)在的,固有的,貴在咀嚼語言文字,深有領悟;教師只有自己真正動情,才能以情感染學生,這種情是真摯的、高尚的。” 一個成功的教師在講解時總是先使自己的情感融入課文中,隨文中的人物而或喜或悲,以自身的情緒來感染學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因此,教師除了指導學生朗讀,還要通過充滿激情的講解分析,用自身的情緒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領悟作者的情思、情懷。這就要求教師努力發(fā)掘教學內(nèi)容中所蘊含的足以喚起情感的因素,最終用富有情感的語言表達出來。對歌頌的人和事要有贊美和喜悅之情,對抨擊的人和事要有憤怒和憎惡之情,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完成知識傳授。
總之,新課標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具有喚醒、聯(lián)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庇纱丝梢?,教師要凈化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美好的靈魂,就要在語文教學中準確找到感情的切入點,抓穩(wěn)情感的結合點,把握感情的升華點。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六中學(73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