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秀瓊
【摘要】 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筆者所在醫(yī)院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6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采用術中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術前、術中及術后應用循證護理,比較術前焦慮指數、配合程度及術后心率、血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天數、患者滿意率。結果:觀察組術前焦慮指數低于對照組,配合程度得分高于對照組,術后心率、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3.53%,低于對照組的82.3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術中采取循證護理,可以降低焦慮指數和手術風險,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手術配合程度,提高滿意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 胃癌根治術; 循證護理; 應用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1.0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1-0096-03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治療方法仍是外科手術。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以創(chuàng)傷小、痛苦小、瘢痕不明顯、術后粘連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明顯優(yōu)勢,在臨床已經廣泛應用。但隨著發(fā)病人數的逐年增加,并發(fā)癥的風險也逐步增多[1],圍手術期護理也越來越重要。循證護理(EBN)又稱實證護理,以臨床問題為出發(fā)點,慎重、明確、明智地應用最佳的科研理論、臨床經驗及患者需求,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案。筆者所在醫(yī)院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應用循證護理,護理質量高,并發(fā)癥少,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筆者所在醫(yī)院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68例患者,術前均經胃鏡檢查,病理明確診斷,入選病例經患者知情同意并簽字,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齡41~73歲,平均(53.73±4.25)歲;體質量43~78 kg,平均(64.13±5.49)kg;腫瘤位于賁門部10例,胃竇部33例,胃體部25例;TNM分期:Ⅰ期38例,Ⅱ期3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34例,兩組患者的年齡、體質量、疾病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完善術前各項檢查,介紹手術優(yōu)點及注意事項,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做好術區(qū)皮膚護理及胃腸道準備,擺好體位后建立靜脈通道,嚴格核對術中用品和敷料,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尿量變化,發(fā)現意外情況及時通知醫(yī)生并處理。觀察組術中采用循證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成立小組 術前由護士長、責任護士組成循證護理小組,統(tǒng)一接受相關知識培訓,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實施循證護理。
1.2.2 確定問題 分析往年同類手術資料,上網查閱相關文獻,結合臨床實際,確定護理問題,即預防術后并發(fā)癥,包括焦慮抑郁情緒、肺部感染、高碳酸血癥、腹腔出血、吻合口瘺、吻合口梗阻、下肢靜脈血栓、皮下氣腫、殘胃蠕動無力等[2]。
1.2.3 循證支持 上網檢索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相關文獻,分析、鑒別、討論、總結,選出最佳證據。結合臨床經驗、本科室及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出個體化循證護理方案。
1.2.4 循證護理實施
1.2.4.1 術前護理 做好心理護理及宣教工作,和藹溝通,詳細介紹疾病相關知識,使其消除恐懼緊張情緒,做好胃腸道和術區(qū)皮膚術前的準備,做好術前準備,培養(yǎng)患者自信心,勇于面對手術。
1.2.4.2 術中護理 鼓勵和指導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氣管插管等操作要輕柔準確;將高頻電刀負極板置于患者臀部,與皮膚完全接觸,防止燒傷;麻醉后注意采取保溫措施,操作要熟練準確,配合默契;保持腹腔壓力穩(wěn)定;保證手術器械的正確、敏捷傳遞,減少感染發(fā)生率;術中密切關注患者生理指標,遵醫(yī)囑及時用藥;注意手術進展情況,保持輸液通暢,確保儀器設備正常運轉。
1.2.4.3 術后護理 傷口消毒包扎,采取保暖措施,妥善固定引流管、尿管等,清理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及時安慰鼓勵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送回病房,交代注意事項,預防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
1.2.4.4 腹腔出血護理 術中小血管受牽拉易破裂,或者創(chuàng)面止血不確切,鈦夾脫落等導致術后腹腔內出血,多數可采用非手術治療止血[3]。認真準備手術器械和設備,規(guī)范手術操作,術中須仔細止血;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腹部體征、吻合口的情況,保持胃管和腹腔引流管的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性質,發(fā)現問題及時報告醫(yī)生。
1.2.4.5 肺部感染護理 氣管插管破壞了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屏障,細菌易于定位、繁殖;正壓通氣導致細菌移位到下呼吸道;胃管機械刺激,造成分泌物及返流物的誤吸,引起吸入性感染;霧化器、濕化瓶的污染;切口疼痛無力咳痰,增加發(fā)生肺部感染概率,影響患者的預后[4]。術中插管操作輕柔、謹慎,減輕呼吸道損傷,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1.2.4.6 高碳酸血癥護理 術中建立氣腹,吸收入血,血氧飽和度降低,氣體向皮下軟組織擴散造成高碳酸血癥。術中給予吸氧,促進氣體交換,密切觀察意識狀態(tài),監(jiān)測血氣分析,配合醫(yī)生處理[5]。
1.2.4.7 吻合口瘺護理 吻合口縫合不當、張力過大、組織血供不足均能誘發(fā)吻合口瘺[6]。保持胃管通暢、促進胃排空,縫合過程中降低吻合口壓力;保持胃腸減壓管通暢,改善吻合口血供。
1.2.4.8 下肢靜脈血栓護理 術中全身麻醉導致下肢肌肉收縮功能降低,靜脈內的血液淤滯加重;頭高足低體位阻礙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氣腹使下腔靜脈受壓,下肢靜脈回流速減慢;下肢靜脈淤血,隨著淤血時間的延長,血栓的發(fā)生率逐漸增加。盡量使患者保持舒適的手術體位時;促進血液循環(huán),合理適量的補液來降低血液高凝狀態(tài),必要時應用抗凝劑。術后第2天起協助患者逐漸通過站立、走動等增加活動量,活動時循序漸進,促進胃腸功能恢復,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利于咳嗽咳痰,增強患者康復信心等[7]。
1.2.4.9 皮下氣腫護理 適當減輕腹部壓力,分清穿刺層次,套管位置適當,切口適中,避免套管周圍漏氣,必要時行穿刺抽氣或行小切口排氣[8]。
1.2.4.10 吻合口梗阻護理 患者進食后出現上腹脹痛、嘔吐,可能發(fā)生吻合口梗阻。避免吻合口發(fā)生炎性水腫,縫合時胃腸壁不易翻入過多,減輕胃腸道壓力,保持酸堿平衡及水電解質平衡,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嚴重者進行手術治療[9]。
1.2.4.11 殘胃蠕動無力護理 表現為進食后即發(fā)生嘔吐,給予禁食、胃腸減壓、腸外營養(yǎng)、促胃動力藥物的治療[10]。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
觀察術前焦慮指數、配合程度、術后心率及血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天數及滿意度。(1)焦慮指數采用問卷調查:滿分為100分,小于60分為無焦慮;60~75分為輕度焦慮,不影響手術;76~90分為明顯焦慮,輕度抵觸;91~100分為嚴重焦慮,抵觸情緒明顯。(2)手術配合程度分為1~3級,分別得分5、4、3分。1級:配合好,能正確配合;2級:配合一般,需稍加指導;3級:配合差,反復指導方能配合。(3)滿意度評價采用問卷調查法,采用滿分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60~90分為較滿意;小于60分為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68例患者手術均取得成功,無轉開腹手術。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前焦慮指數低于對照組,配合程度得分高于對照組,術后心率、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3.53%,低于對照組的82.3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及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是臨床治療胃癌常用的方法,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11]。循證護理模式包括循證問題、循證支持、循證觀察、循證應用4個連續(xù)過程[8]。在通過對筆者所在科室68例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術中實施循證護理,減輕了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快速恢復,同時更新護理理念,擴展知識面,提高綜合素質,促進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用研究指導實踐,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10]。
本研究中觀察組圍手術期應用循證護理,術前觀察組焦慮指數低于對照組,配合程度得分高于對照組,術后心率、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23.53% vs 82.35%),觀察組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顯示,循證護理提高了治療效果及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應用循證護理,可降低焦慮指數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手術配合程度,密切護患關系,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祝明秋,毛平.循證護理在預防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并發(fā)癥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4,35(4):822-823.
[2]李媛,何麗,董薪.下肢水平位與截石位對老年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后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4):471-474.
[3]劉波,張霞,楊艷秋.心理干預在全胃切除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3):412-413.
[4]張衍勝.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臨床評估[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3(3):59-60.
[5]臧路,鄭民華,薛佩,等.完全腹腔鏡根治性全胃切除術后食管空腸三角吻合的近期療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4,13(2):134-138.
[6]吉木斯.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圍手術期應用循證護理效果分析[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4,46(10):1265-1266.
[7]陳寧,顏優(yōu)貞,何曉花.快速康復護理在完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圍手術期的應用[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7,39(5):170-171.
[8]胡煌鶴,吳珊.循證護理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4,6(2):183-185.
[9]徐珊琦.循證護理在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27):3059-3060.
[10]吳娟.對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患者實施圍手術期循證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7,7(5):165-166.
[11]吉木斯.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圍手術期應用循證護理效果分析[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4,10(3):1265-1266.
(收稿日期: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