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第一初級中學 徐燕君
單元起始課是很多教研活動的熱點課題,因為單元起始課的教學設計往往能看出執(zhí)教老師對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的精準理解程度,特別是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了什么內(nèi)容,淡化了什么內(nèi)容,往往都體現(xiàn)了教師對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是否深刻理解.本文以全等三角形起始課為例,給出教學流程,并跟進教學思考,提供研討.
請學生觀察三組圖片,說說每組圖片中的兩個圖形之間的關系特點.
教學組織: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通過(1)、(2)的比較自然會得出(3)形狀、大小相同從而引出全等形的概念.(板書: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做全等形)
接下來教師利用PPT展示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演示重合的過程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定義.(板書: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PPT動畫演示三角形的三種全等變換)
問題1 變換后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的關系是什么?(全等)為什么?由此你得出什么結(jié)論?
預設:三角形經(jīng)過平移、翻折、旋轉(zhuǎn)的變換后,它的形狀和大小均沒有發(fā)生改變,因此變換前后的兩個三角形是全等的,并由此得到,全等與位置無關而只與它們的形狀和大小有關.今后可以用平移、翻折、旋轉(zhuǎn)的方法使得兩個三角形完全重合在一起.
問題2 當兩個三角形重合在一起后,它們的哪些元素也就重合在一起了?(頂點、邊、角)
圖1
表示方法:如圖1,記作:△ABC≌△DEF,讀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意對應頂點寫在對應的位置上)
問題3: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有什么關系?
預設: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符號語言:
因為△ABC≌△DEF,
所以AB=DE,AC=DF,BC=EF;
∠A=∠D,∠B=∠E,∠C=∠F.
評析:新學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其中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全等三角形性質(zhì)的符號表達,在這里要求學生記錄到課堂筆記,作為一種推理語句的格式,教師要在板書上進行規(guī)范書寫和示范,并強調(diào)在運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時,可以靈活選擇相應的對應邊相等或?qū)窍嗟?
例題 由PPT動畫演算兩個全等三角形變換組合成不同的情形,給出以下一些問題.
(1)用全等符號表示圖2,圖3中的全等三角形;
(2)指出圖2,圖3中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和對應角.
預設變式:(1)在圖2中,設CD與BE交于點O,若△BDO≌△CEO,請再表示出來,并指出對應邊和對應角.
(2)在圖2中,連接BC,再寫出一組全等三角形,并寫出它們的對應邊與對應角.
(3)在圖3中,連接AC,BD,你還能寫出哪些三角形全等?寫出來并指出它們的對應邊與對應角.
教學環(huán)節(jié)(四) 課堂小結(jié)
師生共同歸納對應關系的一些方法,比如通過全等變換;大邊(角)對大邊(角),小邊(角)對小邊(角);對應角可以表現(xiàn)為對頂角、公共角.對應邊可以表現(xiàn)為公共邊.
附:板書設計(主要展示本課所學新內(nèi)容的知識框架結(jié)構(gòu)圖)板書設計的知識結(jié)構(gòu)圖
初中幾何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于小學學段的圖形學習要求,更多的屬于歐氏幾何體系中經(jīng)典內(nèi)容,所以開課階段無需引用大量的生活圖片,而像本課開課階段一樣,直接由幾個幾何圖形(全等圓形、全等正方形)開始,定義全等形、全等三角形.開課階段簡潔明了,不像有些全等三角形的課件中展示了十幾幅圖片、美景,把學生先帶到一些藝術照片或著名建筑或風景名勝中,其目的只是抽象出圖形的形狀相同、大小相等,能重合的圖片,雖然也順利定義了全等形的概念,但是容易對有些學生的注意力形成干擾,非學科本質(zhì)情境的干擾作用有時是不可小覷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全等三角形起始課教學可以基于學段特征,放棄一些生活圖片的選用,而直接進入幾何圖形,并定義全等三角形,這樣的課堂引入是更有幾何味道的.
章建躍博士曾把初中代數(shù)與幾何的學習與研究概括出一些研究套路,并認為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可向?qū)W生滲透和傳遞這些研究套路.比如數(shù)的學習,其研究套路往往是數(shù)的概念與相關概念,然后是數(shù)的運算(數(shù)的運算下再細分為數(shù)的運算法則與運算律);而幾何學習,其研究套路則是接觸一類新的幾何圖形,需要先定義這種圖形,然后跟學生說清圖形的定義既是圖形的判定也是圖形的性質(zhì);接下來就是研究圖形的性質(zhì)與判定.對于像全等三角形的起始課教學來說,除了定義全等三角形之外,還需要對全等三角形相關概念進行明確和辨析,比如在全等三角形的相關概念中對應邊、對應角就是一類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因為全等三角形只強調(diào)圖形的形狀與大小,而對圖形位置并沒有限制,所以圖形進行一些位置變換之后,往往不容易找準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或?qū)?這時就需要結(jié)合全等三角形的平移、翻折或旋轉(zhuǎn)等角度進行變式訓練.
變式教學是中國數(shù)學教育的傳統(tǒng)與特色,很多老師都能熟練地使用這一理論開展課堂教學.但多見于習題課中的變式運用,比如對某道典型習題進行變式拓展、條件與結(jié)論的轉(zhuǎn)換等習題變式教學研究.以顧泠沅先生為首的研究團隊對變式教學曾有系統(tǒng)的闡釋,包括概念教學中的變式運用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踐行的.比如全等三角形的起始課中,為了幫助學生辨析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與對應角,我們對兩個全等三角形的位置進行變式,讓學生從標準圖形的認識到非標準圖形的辨析,也屬于變式教學在概念理解方面的一種教學嘗試.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典型例題的教學,不能只滿足于一題一解,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相機追問、變式拓展,讓典型例題的教學功能得到加強,學生也可獲得“從解一題到會一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