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永歡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開展,課堂教學也相應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改的全新理念推動了課堂教學全新的變化,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極大變化。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它帶來的不僅是變革,也促使教育不斷地向前發(fā)展。在這種新課程標準指導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去探索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數學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程標準;融合貫通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4-0137-02
1.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師角色
《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新課標下,教師不能再作為知識的權威者,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所以在課堂上,要激發(fā)學生回答的欲望,讓他們有充分發(fā)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為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因此要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平臺,營造同學之間交流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例如:在教學《確定位置》(二)時,我一開始就給學生制造一個懸念:“李老師昨晚做了一個美夢,你們想知道老師做的是什么美夢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想!”這樣通過激趣誘思,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和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平等合作的朋友關系。緊接著就講述我的夢,“老師夢見在我們校園的荔枝樹附近的地下有一箱寶藏,但是老師怎樣找也找不著,同學們想不想在屏幕上幫老師找一找?!保ǔ鍪径嗝襟w課件)“想”。孩子們樂于幫助他人,樂于嘗試解決困難,樂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決問題的欲望,全都想幫幫老師。于是,有的學生指著屏幕說:“寶藏在荔枝樹的西南方向?!庇械耐瑢W說:“不對,應該是西偏南20度的方向。”“南偏西70度的方向也可以。”另外一個同學說?!坝辛藴蚀_的方向還不能找到寶藏,還得知道從哪出發(fā),距離是多少才能找到寶藏?!蓖ㄟ^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生知道了確定某種物體的正確位置必須要知道出發(fā)點、方向、距離。知識只有經過學生自主探究、驗證、總結,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運用于實際,體現數學的價值。這樣的情景創(chuàng)設更好地調動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2.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數學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托;是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起點和原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說:“同學們,只要你們說出你的生日的年、月,我就能說出你的出生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是月大還是月小,大家想試一試嗎?”學生興趣盎然,爭著先說?;卮鹆藢W生后,我接著說:“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想”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年歷卡,分小組討論,尋找奧秘。很快學生就發(fā)現秘密,知道了什么情況平年或是閏年、是月大還是月小,同時記住了二月是特殊的月份。這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巧妙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放飛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合作交流、體驗,自主探究,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fā)展過程,獲取了學習數學的經驗,成為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發(fā)現者、創(chuàng)造者,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水平和效果
小學生對處于動態(tài)物體的感知反應快、印象深,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多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因為多媒體課件具有集文字、動畫、聲音、圖像于一體,并可以同時進行展現的優(yōu)點,可以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擴大了學生的認識空間,縮短了學生的認識過程,減少了學生想象的困難,為學生實現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飛躍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從中央教育臺上接收的數學課程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設計相應的教學課件,讓課本上的教學內容像動畫片一樣“動”起來,讓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豐富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讓學生活學、活用,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的印象,鞏固了記憶,也提高了教學效果。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讓學生把圓這個新圖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求出面積,首先讓學生小組合作把圓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拼圖,討論。然后匯報研究結果:1小組:分的分數越多拆出的圖形越象三角形,求出三角形的面積再乘以三角形的個數,就得到圓的面積。(利用多媒體從平均分4份開始演示,然后翻倍演示。)學生感覺神奇極了,自然自語地說:“真象三角形?!?小組: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的周長的一半,寬也就是圓的半徑,求出長方形的面積,也就是圓的面積。(同樣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證實學生得出的結論。)這樣通過多媒體資源教學使本節(jié)的知識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精神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就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痹谝郧暗恼n堂上,學生基本上聽講、記憶、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基本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新課程要求與之匹配的學習方式,它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我們在課堂上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討論、評價,在交流中有所發(fā)現,在操作中學有所得 ,在活動中學會合作。盡可能地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感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情感,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一》時,我拿出了4個蘋果,讓學生討論怎樣分給班長和學習委。學生1:班長辛苦分3個,學習委分1個;學生2:難道學習委就不辛苦嗎?該分3個,班長分1個;學生3:他們各分2個,這樣才公平。然后再接著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他們倆,怎么放?(學生分組切、擺放,學生4:1個都不夠,應該一人一半,也就是1/2個)這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導出本節(jié)新知識。最后再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學生,怎么分?每人分多少個?(學生分組討論,動手實踐,交流探討,教師巡視。學生5:每人分半個的半個,用分數表示我想應該是1/4個)。此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一種簡便易行、直觀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親自動手,在分蘋果中觀察、感悟、交流、探討突破了“平均分”這個難點,放飛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面對新課程,我們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要樹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適應新課程,把握新課程,學會關愛,學會理解,學會激勵,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使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才能與新課程同行,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