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萌萌
摘 要:在口腔醫(yī)學教學中,要求學生不僅具備足夠專業(yè)理論基礎,也要有較高水平的臨床操作專業(yè)技能,從而培養(yǎng)出能進行實際操作的口腔醫(yī)生,而不僅是只有理論知識。而任務驅動法能有效銜接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提高口腔醫(yī)學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介紹任務驅動法的內涵和優(yōu)勢,并探究高校在口腔醫(yī)學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的措施。
關鍵詞:口腔醫(yī)學 教學 任務驅動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1
引言
口腔醫(yī)學在近幾年得到發(fā)展,增加了對口腔醫(yī)學人員的需求。為此,高校在教學中要積極應用任務驅動法,培養(yǎng)出兼具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口腔醫(yī)療人才。
一、任務驅動法的內涵
任務驅動法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主要指教學中老師指導學生的學習,在教學中提出圍繞課程內容的任務活動,將任務活動作為中心開展教學。學生在解決任務的動機驅動之下,積極應用各種信息與資源,通過相互協(xié)作開展自主化學習,在完成任務活動的同時讓學生掌握任務所涉及專業(yè)知識[1]。任務驅動法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強調:(1)不能一味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習任務要有機結合問題,從而讓學生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中。(2)以探索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有動力學習。(3)老師要在課程教學中構建和實際任務貼近的教學環(huán)境,一方面能完成掌握有關知識,另一方面能完成實際任務。(4)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學生是實踐主體,師生一起探索問題解決的途徑,掌握更多的知識點,在合作學習中自主達成教學目標。
二、口腔醫(yī)學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的優(yōu)勢
1.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口腔醫(yī)學有較多臨床知識,教學中假如僅讓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這些臨床知識,很容易導致學生不能跟上教師講解思路,或想象不出臨床實際操作內容,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很容易出現厭倦情緒。例如在講解口腔牙體牙髓的知識時,老師布置教學任務,學生在了解有關知識并查找資料之后,對口腔牙體牙髓有了一定了解,不再是被動學習,而有了任務緊迫感,從而在老師指導和同學合作中完成教學任務。通過采取任務驅動教學,能讓學生有探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主動建構、內化知識,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每節(jié)課開始前都有明確具體教學任務和目標,全部教學活動和內容都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展開,課堂教學有清晰的思路,學生也有明確學習目的。比如在治療牙齒根管的學習中,教學目標是對一顆牙齒實施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的根管治療,以這個教學目標為中心,了解了牙齒根管治療的理論知識,有突出的學習重點,學習也更加順暢。
3.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每一節(jié)課都將一個具體任務當做開展中心,在教學中整合理論知識圍繞任務進行講授。在口腔課教學中,將完成教學目標作為主要目的,在教學中要重視傳授學生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遇到和實際操作類似的問題,通過借助老師幫助,學生能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應對實際操作中的問題。
三、高??谇会t(yī)學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應用
1.明確教學任務
高校在口腔醫(yī)學教學中應用了任務驅動法,此方法的核心主旨是老師和學生一起完成和實際生活聯系較密切的教學任務 。在設計教學任務時,老師需綜合考慮學生當前掌握的知識和學習能力,結合學生實際確定具體的教學任務。同時,將教學大綱作為開展教學的指導,將大綱知識點融進各項教學任務中。所制定的教學任務必須要有可執(zhí)行性、綜合性與靈活性。通過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對口腔醫(yī)學專業(yè)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有一定了解。除此之外,需要確保教學任務有實用性和針對性,提供給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空間,將實際崗位要求作為教學基礎標準,有效聯系實際工作崗位與教學。
2.實施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
在口腔醫(yī)學教學過程中應用任務驅動法,實質是開展探究性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較積極,學生能結合自身實際學習進展對教學任務有個性化理解,結合已有知識經驗解決教學任務[2]。并以自主學習為基礎,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完成任務,提高學生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把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出來,盡量對學生獨立探索精神、進取精神加以培養(yǎng)。
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到口腔醫(yī)學專業(yè)的教學中時,要首先在技術幫助下確定教學任務的具體模塊,并有效結合生產實習與教學任務。在實施教學任務時,學生需要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積極應用到實踐中。與此同時,實際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時,學生分成各個小組合作完成教學任務,清晰自己在小組中的角色,并從角色角度出發(fā)思考任務的解決方案,體驗口腔工作的不易,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個人潛能。在教學中,老師的角色主要是監(jiān)督者和指導者,也就是展現和教學任務相關的專業(yè)知識,讓學生對專業(yè)知識有更深的理解,以加強對知識的記憶,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后時間,老師可搜集一些臨床病例的實際模型,提供給學生開展實訓操作,從而對專業(yè)知識加以鞏固,實踐操作水平得到大大提升,有機結合教學任務與工作崗位。
3.考核教學成效
口腔醫(yī)學傳統(tǒng)教學所采取的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試,對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和實踐技能有所忽視,造成不少學生臨考時進行突擊復習,對相關知識技能掌握不足,學習效果較差。這種考核方式雖能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考核,但過于片面,達不到現代化教學要求,也達不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口腔醫(yī)學在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時,考核依據是學生對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和成果,評價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此外,可采取學生互評方式,讓學生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將教學任務完成地更好。所以,口腔醫(yī)學教學在應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時,考核成績的組成包括技能考核、理論考核和平時成績這三項,對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的水平進行全面評價。
四、結語
任務驅動教學法能讓學生圍繞教學任務進行學習,一方面能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習的專業(yè)知識,另一方面能提高實踐操作技能。高校在口腔醫(yī)學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季海寧.任務驅動法在高校口腔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培訓,2016(14):207-207.
[2]胡潔,唐岳鵬.任務驅動教學在口腔醫(yī)學技術專業(yè)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職業(yè)教育, 2017(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