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玲
摘 要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課堂教學評價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一定的影響。教師要積極主動做好引導者,保證評價的準確性和多元性,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和發(fā)揮出評價的主要作用?;诖耍瑢Τ踔行畔⒓夹g課堂教學評價實踐進行科學有效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網(wǎng)絡評價系統(tǒng)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8)05-0084-02
1 前言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已經(jīng)逐漸成為教師工作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若是沒有完善的評價標準,就很難保證學生能很長時間對學習感興趣,再加之學生這個群體的自身特點,在學習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學習懈怠和被動狀態(tài),而評價就剛好解決了這一大難題,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網(wǎng)絡技術逐漸形成普遍化,在各行各業(yè)都得到廣泛應用。網(wǎng)絡技術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效地展現(xiàn)出來,為課堂評價的有效實施設置了優(yōu)越條件。教師在評價中能夠及時、科學地將自評與互評結果提交出來,及時做好反饋處理。
2 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見端倪
為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教研組抽取部分班級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其中幾組數(shù)據(jù)引起學科專業(yè)教師的關注與思考(注:結果中只提取占比較高的項目)。
問題一:喜歡哪位老師的課堂?數(shù)據(jù)顯示,喜歡張老師、陳老師、黃老師的分別占86%、73%、27%。關注三位教師的上課風格和課堂組織情況,張老師和陳老師的課堂最為活躍,較多地采用小組合作教學,在課堂中會讓學生以組為單位,上講臺展示與交流;黃老師的課堂知識量最大,以教師講解、學生聽為主。
問題二:為什么喜歡信息技術課堂?數(shù)據(jù)顯示,喜歡老師占53%,感興趣占45%,知識很實用占34%。關注學生的回答結果,因為教師的個人魅力而喜歡學科課堂的學生數(shù),排名第一;因為感興趣而喜歡學科課堂的學生數(shù),排名第二;因為自己感到學習有用才去學習的學生數(shù),排名第三。
問題三:喜歡什么形式的課堂?數(shù)據(jù)顯示,可以讓自己得到展示占34%,不要全部由教師講占27%。學生很希望自己能夠在課堂中得到表現(xiàn)與展示,喜歡屬于自己的課堂,不喜歡知識授受型的課堂,非常期待課堂組織形式的改變。
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教研組教師進行反復討論與研究,提煉出有效課堂的重要元素:1)有效課堂需要有高素質(zhì)的學科教師,讓有引領能力、有教學魅力的教師支持學生的學習;2)有效課堂需要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課堂教學內(nèi)容要讓學生感受到“有用”和“有趣”,需要教師巧妙運用多種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有效課堂是“活”的課堂,課堂組織形式需要多樣化,可以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可以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形式相結合,如課堂游戲化;4)有效課堂是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中心和主角,教師是學生的支持者和課堂的配角。
3 評價的目標就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
在正常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會發(fā)現(xiàn)有的評價就是對結果情況的一個判斷,只是為了單純的評價而評價,在整個教育階段并沒有什么有效的激勵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許多新型技術可以應用在教學評價中,網(wǎng)絡信息平臺就是現(xiàn)階段較為普遍的技術之一,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地記錄下來,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自身對知識掌握的能力水平,在學習中為自己定下切實可行的目標,明白要怎么學才能夠達到自己制定的目標。通過縱向比對,讓學生準確看清自身的發(fā)展狀態(tài),從而增強對學習的信心,提升學習能力。
4 評價的內(nèi)容要多元化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評價的內(nèi)容不只是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還要關注學生學習期間的方法、技巧、情感和態(tài)度等,如在評價系統(tǒng)中設置善于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欄目,讓學生有效了解到在信息技術學習中,不只是要知識和技能有所提升,在情感以及態(tài)度方面也要嚴格要求自己。這種評價方式能更好地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就是教學與育人。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之前,要設立行之有效的評價標準體系,與學生之間進行充分交流,提升評價主體和客體的一致性,使評價更加富有客觀性和公平公正性。待評論結束之后,要及時收集、統(tǒng)計和整理評價信息,之后下發(fā)給學生,做好反饋工作。
5 評價的方式要富有多樣性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完成作品的樣式多種多樣,呈現(xiàn)在教師眼中也會各有不同,或者是變幻的結果,或者是一個操作的步驟。因此,正常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也有不同的方式,主要有現(xiàn)場即時評價、作品檔案袋評價、實作評價等,并且要將網(wǎng)絡評價系統(tǒng)的綜合評價納入其中,以此來作為信息技術評價的檔案。
現(xiàn)場即時評價 這種評價方式是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種隨機評價方式。如在教學“漢字輸入”時,已經(jīng)將教師傳授知識點學會并懂得操作的學生主動去幫助沒有聽懂的學生;在問題的回答中聲音響亮,在學習期間保證坐姿端正等。教師在教學期間要注意學生的細節(jié),并對他們的準確做法給予鼓勵,這樣不僅能夠使被表揚的學生更有動力,也能夠激勵未受到表揚的學生檢查自身缺點,及時改正,增強對學習的興趣。
作品檔案袋評價 這種評價方式是將學生的作品收集起來進行網(wǎng)絡系統(tǒng)評價,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賬號來登錄作品檔案袋。在學習交流期間,如在教學“畫規(guī)則圖形”后,學生可以將自己的作品上傳,不僅強化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協(xié)作、相互評價,還能夠促進他們共同進步,教師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對學生上傳的作品進行評價。
實作評價 這種評價方式是利用多種工具和形式來進行評價,能夠及時評價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是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動作技巧等的評價。在教學“復制、粘貼和剪切”時,教學目標是教授學生復制、粘貼和剪切移動圖形,讓學生掌握各種圖形的復制、粘貼和剪切移動圖形的技巧,達到作圖學習中的簡單明了,學習電腦作圖與紙張作圖的不同。在教學中,首先了解作圖中復制粘貼的順序,然后選定粘貼后的位置,最后重點學習粘貼的方法以及粘貼中透明度的區(qū)別。在完成操作后,作品是不能夠上交的,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運用實作評價的方式來進行,能夠及時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評價。
6 要選擇較為靈活的評價主體
利用相互評價的方式來進行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全局觀念,要充分做好引導者,準確運用學生的評價能力,引導他們在學習中通過自我評價和判斷來充分做好反思,將自身的優(yōu)勢和缺陷掌握清楚,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習。在此期間,可以運用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在評價中互助互惠、共同進步,實現(xiàn)能力的共同提升。利用學生自己評價、小組評價以及教師評價結合的方式,能夠多角度、多方面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使得評價結果更具有全面性、科學性。通過轉換角度的方式,能夠強化學生之間的交流,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如在某校園網(wǎng)絡評價系統(tǒng)中,運用以下方法來進行評價:
學生自評分為10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3顆心、2顆心和1顆心,分別對應3分、2分和1分,滿分30分;小組評價為1~5顆心,滿分20分;教師評價為50分滿分。
在此期間,學生能在其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強化合作觀念和意識。
保證評價的公平公正 在對評價主體的選擇過程中,教師要將自身的主導作用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出來,在進行角色的評價期間要將主控轉移至主導,從評價的總體方面進行明確掌握。除此之外,還要對評價方向、評價過程以及評價結果進行合理把控,保證評價能夠富有公平性和公正性。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總體目標就是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能和素養(yǎng)。但是,要想更好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在硬件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的基礎上,還要強化信息技術教學的需要,對課堂中的教學方式進行充分研究。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中,除了有效學習學科課程評價方法之外,還要明確自身優(yōu)勢,對其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找到更加有效的評價方式。這樣不僅能夠更高效地促進課堂教學氛圍,也能夠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為學習其他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
7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時代的不斷進步,教育領域已經(jīng)占有足夠優(yōu)勢,已經(jīng)逐漸打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人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為學習是可有可無的,對學習的重要性提高了重視程度。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最好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做出評價,并且在此基礎上堅持多元化、多樣化,建立良好的評價標準機制,將學生作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主體,自己做好引導和輔助的角色。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通過實踐來充分做好評價工作,使得學生在課堂中更加積極主動,對學習也更加有興趣,使得教學質(zhì)量逐漸提升。
參考文獻
[1]朱婷婷.初中信息技術課課堂教學評價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研究:以開封市某中學為例[J].都市家教,2016(8):\69-70.
[2]蔣楠.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教學中的評價方式:以《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為例[J].中小學電教,2016(5):6.
[3]張文靜.潤澤生命,靜待花開:初中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的點滴體會[J].新課程:中學,2017(5):235.
[4]陳建麗.數(shù)字化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調(diào)查:以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學高一年段為例[J].新課程,2017(7):4-5.
[5]聶韶華.基于微課程的信息技術課堂革新研究:以臨沂市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為例[J].科教導刊,2015(11):191-192.
[6]鄒珂.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zhì)量內(nèi)化與有效性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4(1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