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文
摘 要:“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痹忈屃肆晳T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從小就養(yǎng)成了優(yōu)良的習慣,那么長大必會素質(zhì)過硬,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因此,好的習慣會使人受益終生,因此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就變得尤為重要。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成長、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作為新時代的教師,除了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外,更要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成長;習慣;培養(yǎng)
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習慣受益終生,壞習慣害人害己。良好的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方面。它除了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外,也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在青少年時期這一重要階段注重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會影響學生性格的形成,甚至整個人生的發(fā)展。因此,良好的習慣要從一個人的小時候養(yǎng)成,“從娃娃抓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边@告訴我們,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要達到這一點,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尤其要做到積極、科學地引導。作為有多年教育經(jīng)驗的教師,結(jié)合自己實際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幫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來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馑际钦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一個人對于一個事物的興趣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好習慣一旦養(yǎng)成,學生就會變得積極主動,學習的過程中輕松愉悅,效果也會卓有成效,甚至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這樣,教師就可以很好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與學的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需要教育工作者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科學技術優(yōu)越性,并與傳統(tǒng)方法相結(jié)合進行多種方法的教育教學。例如,我在教授學生每課識字時,總會采用各種各樣的游戲,讓學生在看似玩耍的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完成學習,且對以后即將到來的每堂課都抱以極大的期待。
二、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高效率學習的習慣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會有一類學生學習特“慢”,這讓很多家長和老師都頭痛無比。實際上,這類學生由于天性好動、好玩、缺乏專注力。對此,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規(guī)定其在一定時間內(nèi)完成某些工作,可以是游戲,也可以是讀一個短小的故事并進行復述。最初可以以十到十五分鐘為限,之后根據(jù)完成情況適當延長,如此循序漸進。
當然,僅注意力集中還不夠,還要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制訂合理的、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計劃的制訂要注重實效,要循序漸進。小到一節(jié)課,大到一個學期。要讓學生伸手就能夠到,切忌大而空,否則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得不償失。
(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要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正所謂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意義。提出問題后還要動腦筋去思考,即使想不到答案也沒關系,只要帶著問題認真聽講就可以了。這樣的學習就會有針對性,會相對輕松。同理,課后復習則是為了鞏固新知,只有做到“溫故”才能談得上“知新”。試想一下,同是上同樣的課,為什么學生成績千差萬別,是智力的差異嗎?我想關鍵還是看學生在課下下的功夫。因此,課前復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相當重要。
(三)獨立完成作業(yè)并及時自己檢查的習慣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為了孩子不惜窮全家之力。甚至很多家長辭掉自己的工作一心陪孩子。孩子學習,家長就坐在對面,時刻關注學生。一旦孩子出錯便立馬指出來,看到孩子做得太吃力,經(jīng)常提示答案。長此以往,學生非但不知做完作業(yè)要檢查,而且會對父母產(chǎn)生依賴,從思想上認為離了父母便寸步難行,喪失應該慢慢培養(yǎng)起來的學習能力。
(四)專心致志和堅持到底的習慣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背砷L要一步步慢慢來,學習亦是。同樣好習慣的養(yǎng)成也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三心二意”在學生身上集中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作業(yè)拖拉,經(jīng)常丟三落四。表面看似是無足輕重的小毛病,其實這些壞習慣背后往往隱藏著“大禍害”。如果不能專心致志,成績差還是其次,成為問題孩子的幾率大大增加才更可怕,更會影響終生。當然,好習慣一旦養(yǎng)成,也并不會一勞永逸?!叭齑螋~兩天曬網(wǎng)”提醒我們事情往往會有反復。所以,成功還需堅持,要有一顆堅持到底的心。人們常說: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可見,堅持到底是多么重要的習慣。
三、向一切學習的習慣
習慣未定的學生,在好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中要善于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了解、學習其他優(yōu)秀生的好習慣,并能從自己及其他學生的不良習慣中汲取教訓,進行反思,以使自己變得優(yōu)秀起來。
四、好習慣是家庭養(yǎng)出來的
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很多家長忙于工作,狹隘地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與自己無關。尤其是當孩子身上的壞習慣表現(xiàn)出來時,首先指責學校的教育不得力,其次怪罪自己孩子不好管。唯獨自己毫無過錯。實際上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時刻都在對孩子“言傳身教”。相對而言,可比學校教育的威力大多了。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熱愛生活、學習,經(jīng)常讀書,努力提升自己,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法國學者培根曾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追求好習慣。的確,在成長過程中,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金鑰匙,是一筆受益終生卻又無可替代的財富。
參考文獻:
林格.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下):學習習慣與學習個性的養(yǎng)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