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是新課改的客觀要求,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途徑。本文分別從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尊重學生的興趣;從教學方式入手,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發(fā)掘生物故事,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提升高中生物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人文素質教育等方面對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途徑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高中生物;人文教育;滲透
人文素質教育已經成為高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高中生物能更好地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滲透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國家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下面,筆者根據自身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
一、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尊重學生的興趣
人文素質的滲透和實現,重要的是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興趣角度出發(fā),喚醒學生人文意識的共識,讓學生從真實的內心出發(f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因此,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教師需要首先熟悉生物教材中包含的人文教育的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的思維為根本導向,激發(fā)學生對生物教學的熱愛。這樣,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會更加愿意接受生物教材中滲透的人文教育內容,更能自己去探尋,提高生物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高中生物生態(tài)部分的教學中,教材中涉及到了很多與學生生活實際僅僅相關的內容。如臭氧層的破壞,會使得人得皮膚癌、白內障等疾??;大氣中二氧化硫的增多,會影響人類的呼吸系統(tǒng),使人患上肺氣腫甚至是肺癌等。這些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岌岌相關,通過這些內容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再將其涉及到的人文教育內容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環(huán)境的破壞會導致溫室效應、土地荒漠化、自然災害以及生物物種的銳減等,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著我們的生存,告訴學生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通過這樣的方式,將保護環(huán)境、人類應該與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的觀念滲透學生的心中,讓學生能更好地愛護大自然。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主義生態(tài)倫理意識。
二、從教學方式入手,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高中生物是一門研究生命的科學,其中包含了許多生命教育的內容。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生物教師可以將生物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內容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并將珍愛生命的意識滲透于學生的心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艾滋病的病癥、治療手段、傳播手段等,并在課堂上具體介紹一些艾滋病的病例,讓學生認識到艾滋病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身邊就存在艾滋病患者,但是我們不能懼怕艾滋病。因此,在生物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對艾滋病進行預防,與此同時,還需要給學生滲透關懷他人、不要歧視他人的人道主義精神。這樣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單純生物知識傳授的枯燥,在生物理論教學的過程中,將具體的實例引入其中,更能讓學生覺得真實可信,易于接受。
三、發(fā)掘生物故事,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高中階段正式學生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高中生物教材,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相反,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還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并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生物知識是博大精深的,高中生物課堂不僅是生物知識傳遞的階梯,更是培養(yǎng)學生人性的殿堂。在生物教材中,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內容和人文教育素材,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和品性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為科研事業(yè)獻身的科學家—巴斯德的故事:1857年,巴斯德通過著名的曲頸瓶實驗,否定了“自然發(fā)生說”,在此之后,他還發(fā)明了注明的“巴氏消毒法”。但是在此期間,巴斯德的三個女兒都不幸染病去世,他還是忍受著市區(qū)親人的悲痛和自身病痛的折磨,堅持研究微生物學,從而為人類揭開了傳染病的真相??茖W家巴斯德憑借自身鍥而不舍的精神、頑強的意志力,克服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難,終于在微生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人們生物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生物教師就可以引入巴斯德的事跡,讓學生從巴斯德的事跡中學會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品質。
四、提升高中生物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人文素質教育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實施人文素養(yǎng)教學,其關鍵在于教師,這就對高中生物教師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因此,為了更好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需要建設一支專業(yè)技能過硬、政治素養(yǎng)扎實的高中生物師資隊伍,這樣才能促進高中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提升。筆者認為,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就是一項較好的舉措。雙師型教師是學校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中,學校需要建立專門的考評組織,制定科學、有效的評估制度,在雙師型教師的培養(yǎng)中,將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人文教育能力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這樣的教師就不僅具有專業(yè)技能還具有豐富的人文社科知識和素養(yǎng)。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教材中包含許多人文素材,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穿插人文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能幫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不僅需要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更需要人文素養(yǎng)高的人才。但是職人文素養(yǎng)教育是一項復雜而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因此,我們需要首先認識到對高中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再將人文素養(yǎng)教育滲透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之中,才能讓培養(yǎng)學生人文主義生態(tài)倫理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品質。
【參考文獻】
[1]路登華.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J].讀寫算(教研版),2014(13)
[2]劉少漢.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實現滲透人文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