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捷
摘 要: 在信息化技術普及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學理念已逐漸深入教學領域,將其引入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實踐,從而強化教學效果已是勢在必行。在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實踐中,如能從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把握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方法,充分體現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原則,必將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 高職英語 教學改革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普及,教學領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校園中的基礎設施與軟硬件資源得以改良更新。與之相對應,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圖片、音頻、視頻及網絡平臺等現代化資源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良,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信息化教學的理念
所謂信息化教學,就是指教育者和學習者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1]。信息化教學不僅體現為信息技術的支撐,還涉及現代教學觀念的指導和現代教學方法的應用。它是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基礎的新教育體系,包括教育觀念、教育組織、教育內容、教育模式、教育技術、教育評價、教育環(huán)境等一系列改革和變化[2]。
信息化教學不僅涉及工具性的轉變,即對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的充分開發(fā)利用,還涉及教學設計的系統(tǒng)性轉變,即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創(chuàng)設豐富的語言學習情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從而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二、信息化教學融入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隨著高考人數逐年減少,高職學生的錄取率不斷攀升,錄取分數線越來越低,導致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就英語學科而言,低分錄取的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課堂配合度低等問題,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開展有效的教學互動。因此,改良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以本校為例,近兩年來,教務管理部門十分重視教師信息化技術培訓的普及工作,開展了多期培訓班,已有數百名教師通過培訓掌握了PPT課件制作、微課制作、視頻錄制等信息化教學技術。目前,多數教師已經具備了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實踐的能力。在教學中充分融入信息化技術成果,既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又能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實踐水平。
此外,在教學資源利用方面,傳統(tǒng)多媒體教學手段,諸如利用多媒體語音室進行聽說教學、利用教材配套光盤配合講授或將課文和課后練習題制作成課件播放等,都屬于對多媒體手段的初步應用,與信息化教學的整體實施還有相當一段距離。要實現信息化技術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充分應用,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三、高職英語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實踐
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是信息化教學理念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實踐的關鍵。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指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各種信息資源或媒體實現有效教學,創(chuàng)造有助于學習的環(huán)境,其內涵包括:以課堂環(huán)境為基點,以有效教學為根本,以實用視角為指導,以學習策略為指標[3]。合理完善的教學設計是實現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是信息化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邏輯展現和環(huán)節(jié)細化。在具體實施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當充分關注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策略及教學評價這四個要素。
1.設定教學目標
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實施信息化教學的先決條件與重要依據。在教學過程中,只有牢記教學目標,才能避免由于新媒體介入、教學環(huán)境改變等因素造成的方向性迷失。目標既不是過程,又不是手段。因此,信息化教學目標既不是提高課堂的活躍程度,又不是對信息技術手段的充分應用,而是實現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即為學而教、為學生而教[4]。
結合高職英語課程的語言學習特點,可將教學目標分解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個層面。知識目標著重于在媒體課件資源的輔助下,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強化對重點詞匯和語言點的識記;技能目標側重于在視頻、音頻資料的輔助下,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的綜合技能。情感目標則體現為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增強語言學習信心,提高語言學習的自主能動性。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創(chuàng)設的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情境除了以信息技術的支持為基礎外,還應注重實現教學各要素與信息技術資源的相互協(xié)調,促使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資源與教學內容緊密銜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主動性。
以《21世紀實用英語基礎教程》第一單元Text A:You Can Be a Hero, Too為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先播放一組以“Hero”為主題的圖片、視頻資料,如一段《蜘蛛俠2》中蜘蛛俠彼得·帕克與章魚博士在列車上激戰(zhàn),并使盡全身力量使即將駛向斷軌的列車停下來,救了全車人的視頻,一段關于武警官兵在抗洪一線搶險救災的報道視頻,若干英雄人物的圖片等,然后讓學生討論“What is a hero?”/“What does it mean to be a hero?”學生在視頻資料與圖片資料直觀呈現的情境中,對于話題的興趣明顯提升,多能積極參與討論并發(fā)表觀點。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出課文的主題,學生的印象無疑會更加深刻。
3.選擇教學策略
信息化教學策略是在信息化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選擇或設計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方法,以及各種教學問題的靈活應急處理策略等。教學策略通常體現在教學方法和技能的實施過程中。選擇教學策略既要符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要求,又要與具體的教學對象相結合,綜合考慮各方面主客觀因素,達到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針對大多數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信心不足、課堂互動配合度較低的特點,宜采取“任務型”的教學策略。在詞匯和課文重要語言知識點的識記方面,可將枯燥乏味的講授與背記過程轉化為讓學生利用在線詞典或網絡搜索平臺查詢詞義、例句并在課堂上呈現。若需要查找的信息總量較大,則可采用分組方式分配任務。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出關鍵詞、句的脈絡圖,再讓學生通過討論梳理出文章結構,從而在宏觀上把握全文。通過任務設置的方式,學生既能化壓力為動力、積極實踐,又能在獨立查找信息的過程中因為主動參與而加深對詞匯、語言點的印象,增強識記效果。
4.完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效果的直接途徑,為強化教學效果提供了指導方向。對信息化教學效果的評價,應遵循“多元評價”的原則,并力求實現以評價促發(fā)展的目標。因此,評價應著眼于信息化教學活動是否滿足教與學雙邊主體的發(fā)展需要及信息化教育教學發(fā)展的需要[5]。此外,針對信息化教學的動態(tài)特點,評價應注重教學過程而非教學結果。具體而言,教學評價應關注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感受與實際發(fā)展。
在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是否因為引入信息化技術而提高了教學效度,從而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否通過工具的改變而得到了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是否因為信息化技術的使用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與自主學習能力是否得到了增強,這些都是評價的重要層面。在評價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使用量化指標衡量,通過表格形式加以統(tǒng)計并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對比:
四、結語
信息化教學作為信息化技術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對“一本書、一根粉筆”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突破性改良。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對需要依托情境創(chuàng)設實現教學目標的高職英語教學有著更為直接的意義。在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若能將知識建構、情感激勵與教學控制統(tǒng)一協(xié)調,從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著手,做到有章可循、合理運用,就能保證教學的有效進行,真正達到通過教學改革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8.
[2]鬲淑芳.信息化教學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閆彬,黃榮貴,趙炳強.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2):72-74.
[4]胡曉玲.信息化教學有效性解讀[J]. 中國電化教育,2012(5).
[5]劉斌.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的理論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