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全球化進程的加深,我國越來越意識到民族精神對于國家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國家發(fā)展新一代的生產力。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將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其思想內涵中十分的重要且必要,因此我國廣泛開展了思想教育課程。工匠精神可以幫助學生們樹立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學生們日后的工作學習都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工匠精神培養(yǎng)與高職思政教育如何進行有效的融合。
關鍵詞:工匠精神培養(yǎng);高職;思想教育;有效融合
近年來,工匠精神越來越耳熟能詳,隨著這一理念的普及也逐漸為高校思政課程改革提供了一條新思路。我國在逐步躋身于世界制造強國,這就需要有一批德才兼?zhèn)涞墓ぷ魅藛T作為國家發(fā)展的堅實后盾。過硬的技術手段只能保證工人可以進行生產,而豐富的精神儲備才能保證工人生產出物美質優(yōu)的商品,并且源源不斷的進行生產。高職學生相較本科生而言專業(yè)知識不具備優(yōu)勢,只有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將工匠精神深深根植于他們內心,使其具備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才能使他們在進入就業(yè)崗位時略勝一籌。由此可見將工匠精神培養(yǎng)與高職思政教育進行有效融合的重要作用。
一、工匠精神培養(yǎng)與高職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重要作用
現(xiàn)如今,我國制造業(yè)發(fā)展雖然已經在眾多國家中初露頭角,但是其發(fā)展仍然具有很強的局限性,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的工人沒有將工匠精神作為生產時的行為準則。隨著李克強總理的提出,工匠精神又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只有將工匠精神根植于工人內心,才能保證他們在生產過程中恪盡職守、兢兢業(yè)業(yè)、吃苦耐勞、腳踏實地,因此要將這一精神的培養(yǎng)有效與學生們的思政課程進行融合,使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工匠精神的影響。
(一)將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職思政課程中有利于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一個中國公民都因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這樣才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和中國夢的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層面有: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其中的愛國敬業(yè)就集中體現(xiàn)了工匠精神的核心。我們身為中國公民,不僅要享受應有的權利,還要勇敢的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吃苦耐勞、腳踏實地,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好分內的事情,工匠精神雖然博大精深卻也集中體現(xiàn)了這一道理。
(二)使教育更加符合國家發(fā)展的新方向。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變化,教育也應不斷改革以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教育要與時俱進的培養(yǎng)國家需要的人才,才能助力國家的發(fā)展,工匠精神如今已經成為國家社會發(fā)展的風向標,教育要想趕上潮流也要努力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讓工匠精神與教育進行互補,互相監(jiān)督,互相促進。
二、工匠精神培養(yǎng)與高職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高職院校要積極進行教學模式變革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職院校原有的教學理念以及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因此高職院校領導應該積極進行自上而下的變革,首先使工匠精神在任職教師中普及,其次要使老師將該項精神傳達給學生,這就要求學校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大膽的革新。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是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三觀培養(yǎng)最快的時期,教師應該抓住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在思政課程上課期間,教師要多多運用有關工匠精神的實際案例,使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加深對工匠精神的了解與認知,為學生們播放有關工匠精神的視頻,使同學們深層次的感知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如果情況允許,還可以將同學們帶往工廠進行參觀,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知工人們集體所展現(xiàn)出來的工匠精神。
(二)使高職思政課開展更具特色
思想政治課程的開展方式一般都是進行室內教學,通過老師講解使學生們進行思想感悟從而改正其三觀,開展的目的也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習慣后從而更加正確的做出決策,進行行動。工匠精神不同于其他,必須使同學們進行設身處地的感受,才能更好地對工匠精神加以理解,因此可以進行特色化教學。首先,可以進行話劇表演,將同學們分成若干組,然后每組選取有關工匠精神的劇本進行排練表演,由老師進行評分,學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身臨其境、設身處地的感受工人的生活和內心。其次,可以安排當?shù)刂髽I(yè)家走進課堂為同學們講解其創(chuàng)業(yè)過程以及工廠中的真實事件,使學生透徹理解工匠精神。最后可以安排學生們走進工廠實習,使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工匠精神。
(三)培養(yǎng)校園文化,形成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們更好的學習和生活。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不僅要靠思政課上教師的培養(yǎng),還要將這一精神文化根植于校園文化中,使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工匠精神,并將其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學??梢詫W校的規(guī)章制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內涵,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使工匠精神深入學生內心。
工匠精神是我國由制造大國轉變?yōu)橹圃鞆妵年P鍵因素,因此應該進行重點的培養(yǎng),這是新時期新背景對高職思政課程提出的新要求,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可以促進高職思想政治課的順利進行,思政課也能反作用于工匠精神,使其為社會發(fā)展服務,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楊紅荃,蘇維.基于現(xiàn)代學徒制的當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職教論壇,2016,16:27-32.
[2]夏黛.工匠精神與中國制造[J].中國統(tǒng)計,2016,1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