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建祥,楊德毅,劉莉,虞冰,馬婧妤,胡桂仙
(1.金華市農產品質量綜合監(jiān)督檢測中心,浙江 金華 321017; 2.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所 農業(yè)部農藥殘留檢測重點實驗室,浙江 杭州 310021)
腐霉利(Procymidone)通過抑制菌體內甘油三酯的合成,對葡萄孢屬和核盤菌屬真菌有特效,在蔬菜、果樹等作物上使用對灰霉病、菌核病及對苯丙咪唑產生抗性的真菌性病害有較好的防治效果[1-2]。近年來,在蔬菜、水果上使用廣泛,也是在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測中農藥殘留檢出率和超標率較高的農藥品種之一。目前毒理學研究表明,人體在通過食物鏈攝入的農藥達到一定量時,才可能會產生急性或慢性危害。因此,即使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也不能直接說明該農產品膳食就不安全[3]。
為了科學地掌握腐霉利對特定對象的膳食風險水平,作者以2017年金華市農產品質量綜合監(jiān)督檢測中心對金華地區(qū)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監(jiān)測結果和《第四次中國總膳食研究》《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的膳食數據為基礎[4-5],采用分布點評估法[3,6],評估了10個不同年齡、性別組人群的膳食安全風險水平,為腐霉利膳食安全的風險管理提供參考?,F(xiàn)將有關研究結果總結和報道如下 。
2017年,在金華市11個縣(市、區(qū))的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對葉菜類、茄果類、瓜果類、根莖類、薯芋類、莖類、水生類、豆類、食用菌類、鱗莖類、蕓薹類、芽菜類、水果類等農產品進行了隨機抽樣監(jiān)測。共抽檢910個蔬菜樣品、140個水果樣品。
按照NY 761—2008[7]檢測樣品中腐霉利的殘留量。所用儀器為Agilent公司出品的7890B氣相色譜儀(配7 693 A自動進樣器),用ECD檢測器進行檢測。蔬果中腐霉利殘留量測定結果按照GB 2763—2016[8]進行判定。
將蔬果消費人群分2~7歲、8~12歲、13~19歲、20~50歲、51~65歲、>65歲的男女性別組等10個不同人群。根據《第四次中國總膳食研究》《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資料中各類食物的消費量和不同體重、年齡、性別組人群蔬果食物的攝入量[9](表1),及蔬果中腐霉利殘留的檢測數據,采用Excel 2007中的percentile函數統(tǒng)計金華蔬果中腐霉利的殘留量分布,計算不同百分位點的殘留值,其中未檢出的樣品按檢出限(0.000 6 mg·kg-1)的1/2計算。
表1 不同年齡、性別組人群的體重及蔬菜、果攝入量
采用公式計算估計膳食暴露量、慢性風險商和蔬菜水果對膳食暴露量的貢獻率[3]。根據各類蔬菜、水果的腐霉利殘留分布,分別采用不同百分位點的殘留值計算膳食暴露量,得到相應百分位點殘留水平下的估計暴露量。當慢性風險商>1時,表示蔬果中腐霉利殘留存在不可接受的較大風險,數值越大,風險越大;慢性風險商<1時,表示蔬果中腐霉利殘留風險是可以接受的,數值越小,風險越小。
GB 2763—2016[8]規(guī)定,腐霉利的每日允許攝入量為0.1 mg·kg-1。根據2017年金華市蔬果樣品監(jiān)測結果(表2),腐霉利在蔬菜和水果中的檢出率分別為22.3%和22.1%。其中:蔬菜中以葉菜類為最高,達26.2%;其次是茄果、瓜果類,為23.0%;再次是鱗莖、蕓薹、芽菜類,為21.0%;豆、食用菌類較低,為6.3%。從殘留量看,各百分位點值均以葉菜類為最高,其次是水果,豆、食用菌類較低。從GB 2763—2016[8]中明確有腐霉利最大殘留限量的番茄、黃瓜、辣椒、茄子、草莓、葡萄等品種看,腐霉利檢出率都比較高,番茄、葡萄、草莓、黃瓜、辣椒、茄子等檢出率分別為52.5%、50.0%、42.2%、30.6%、26.7%和13.6%。但其殘留均值及99th百分位點值均未超過國家標準和國際食品法典(CAC)標準[10]。
表2 金華蔬果中腐霉利殘留量的分布及殘留限量標準
目前,我國腐霉利在各種蔬果、油菜等作物上均有登記使用。其中蔬菜、水果是金華居民的主要食物,而油菜用于榨油,在榨制過程中殘留的腐霉利只有少部分轉移到食用油中。因此,金華居民的腐霉利膳食暴露評估主要考慮蔬菜、水果等來源。10個不同年齡、性別組人群的腐霉利長期膳食暴露量和慢性風險商如表3所示。以蔬果中殘留量的均值、95th、99th和99.9th百分位點值計算,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量分別為0.21~0.38、0.36~0.68、4.15~7.57和29.55~53.62 μg·kg-1·d-1,其相應風險商分別為0.002~0.003、0.004~0.007、0.042~0.076和0.300~0.536。慢性膳食暴露風險較低。
表3 不同人群的腐霉利長期膳食暴露量和慢性風險商
評估結果顯示,金華市不同年齡、性別組人群腐霉利的長期慢性膳食暴露風險總體上都控制在較低范圍內。不同人群間腐霉利的膳食風險有明顯差異,不同年齡組間的風險差異呈現(xiàn)為隨年齡的增大而風險下降的趨勢,而同一年齡組的不同性別人群間大多呈現(xiàn)為女性風險略大于男性的趨勢。
在腐霉利的長期膳食暴露量中,來源于蔬菜的貢獻率遠大于水果的貢獻率。按殘留均值計算,蔬菜、水果對不同人群腐霉利長期膳食暴露量的貢獻率分別為79.2%~87.7%和12.3%~20.8%。按99.9th百分位點殘留值計算,分別為93.9%~96.6%和3.4%~6.1%。按照殘留均值和按照99.9th百分位點殘留值計算結果表明,蔬菜的貢獻率有隨年齡增加呈先微降后微升的趨勢;相反,水果的貢獻率則有隨年齡增加呈出現(xiàn)先微升后微降的趨勢,其中13~19歲的人群在不同年齡組中來源于蔬菜腐霉利膳食暴露量的貢獻率達最小,來源于水果的貢獻率達最大(表4)。
表4 不同食物類型對腐霉利長期膳食暴露量的貢獻率
金華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測數據表明,近年來,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中腐霉利的檢出率較高,并常有超標情況出現(xiàn)。監(jiān)測結果表明,腐霉利在蔬菜、水果中的殘留量總體較低,平均殘留量分別為0.032和0.012 mg·kg-1;而腐霉利在蔬菜、水果中檢出率則較高,分別為22.3%和22.1%。但對金華市種植環(huán)節(jié)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測數據風險評估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性別組人群腐霉利長期膳食暴露帶來的慢性風險仍控制在較低范圍內。金華市各類人群對腐霉利多來源慢性膳食暴露風險商平均值為0.002~0.003,99.9th百分位點值為0.300~0.536,表明蔬果中腐霉利的慢性膳食暴露風險均非常低,低于其可接受水平。
膳食數據的不確定性。本文對金華蔬果中腐霉利的膳食暴露風險評估所采用的各類人群平均體重及食物消費量來源于《第四次中國總膳食研究》《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發(fā)布的全國平均數據。由于地域文化差異及消費習慣的影響,并且近年來中國居民的膳食情況和身體條件實際已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其中對蔬果的攝入量可能有所增加,有可能低估了一些風險。同時金華市居民的蔬果攝入量及體重等數據可能和全國平均數據有一定的差異,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由于缺乏針對具體蔬菜、水果品種的居民膳食數據,因此只能按蔬菜、水果大類的平均消費量數據進行計算,而高殘留量僅出現(xiàn)在蔬菜中的葉菜類、茄果類等,水果中的草莓、葡萄等少數農產品中,可能會導致風險的高估。因此,雖然采用的膳食數據有可能低估或高估金華蔬果中的腐霉利殘留暴露風險,但高低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抵消,對最終結論影響不大。
殘留數據的不確定性。膳食暴露評估所依據的是金華市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種植的蔬菜水果中腐霉利的殘留數據,按照最大風險原則,假設所用的蔬菜水果都使用了腐霉利,未檢測出腐霉利殘留的樣品按檢出限的1/2計算殘留,并且絕大多數的蔬菜是經過烹調加工后食用的,蔬菜中較多數的殘留農藥會在烹調加工過程中流失或分解,這些因素可能會導致風險的高估[3]。同時,本文僅針對腐霉利進行了單個農藥的風險評估,而沒有考慮具有相同毒性機理農藥的累積性暴露風險,這可能會導致風險的低估。但由于以上的評估結果已經表明,金華蔬果中的腐霉利殘留暴露風險很低,因此,對最終結論基本無影響。
評估結果表明,金華蔬菜水果中腐霉利殘留的膳食暴露風險是非常低的。一般情況下不必擔憂金華蔬果中腐霉利的膳食暴露安全問題,但如在蔬菜水果的中后期使用或多次加量使用腐霉利,且沒有把握好安全間隔期,可能會出現(xiàn)高于本研究評估的膳食暴露風險水平。蔬菜是金華居民腐霉利膳食暴露的主要來源。在不同人群中按殘留均值計,蔬菜貢獻率除13~19歲男性外均超過80%;按99.9th百分點殘留值計全部年齡段均超過了90%。因此,農業(yè)部門對腐霉利的風險管理應重點控制其在蔬菜中的葉菜類、茄果類,水果中的草莓、葡萄等農產品中的殘留,在蔬果生產的中后期按照推薦使用濃度及使用次數使用腐霉利,并嚴格把關好安全間隔期,從而降低腐霉利的膳食暴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