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杏
摘要: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踐是檢測真理的唯一標準”,生物學在實驗的長河中不斷地發(fā)展壯大。作為高中生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才符合《生物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理念 。因此,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實驗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課;教學
在升學壓力較大的高中階段,實驗課相對于其他的理論課學生心理比較放松,參與度較高,能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拓展學生的思維。實驗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生物學概念、現象,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還能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生物學學習興趣。為了達到自己預期的教學目標,并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上好實驗課應該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前認真準備
(一)教師的準備
首先,教師要在學生做實驗之前準備好實驗所需的各種儀器和材料,在對儀器進行檢查的同時要先做實驗,并對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判。例如,在做“生物組織中有機物鑒定”的實驗時,有些學生做的還原糖鑒定磚紅色沉淀不明顯,有些同學做的蛋白質鑒定結果與預期不符等等,出現這些問題時教師要能及時作出判斷,幫助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其次,教師要在課前布置好預習作業(yè),讓學生不僅能完成實驗的步驟,并能對自己所做的實驗進行總結,特別是未出現預期實驗現象時,要能夠及時找到原因并糾正。最后,教師還要準備好課后習題,及時的習題鞏固能加強學生的記憶,并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二)學生的準備
學生的準備是建立在教師準備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幫助學生做好準備:
(1)教師在講臺上做演示實驗,學生觀察;
(2)做好PPT課件,在課件上一步一步展示實驗的過程;
(3)讓學生觀看演示實驗的視頻,模仿視頻中的步驟進行操作。
當然學生要對自己所做實驗的原理、現象、結果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按老師的分組進行小組內的任務劃分,讓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參與進來,并承擔一定的責任。
二、課中認真觀察
傳統(tǒng)的實驗課教學為了順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討論式教學的趨勢,結果使得課堂形如菜場,教師成了其中微不足道的部分,整個過程忙于維持課堂紀律。學生看似討論得熱火朝天,學得開開心心,實則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微乎其微。因此,教學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應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進入實驗室時對學生嚴格要求,在實驗的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認真觀察,并及時發(fā)現問題。例如,當看到有學生展示的蛋白質鑒定結果呈現出藍色時,可以先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談、詢問,“你認為你的實驗成功了嗎?”,“剛剛你向蛋白質中加了哪個試劑?”,這樣循序漸進的詢問,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原因,到底是加入了0.05g/mlCUSO4溶液,還是誤將0.01g/mlCUSO4 與0.1g/ml的NaOH溶液混合加入蛋白質溶液中。及時制止一些不正確的操作,例如,斐林試劑的配制在量筒中進行,直接將斐林試劑與還原糖的混合液在酒精燈上加熱等。
三、課后作業(yè)精心設計
高中生的學業(yè)水平考試包含實驗操作能力的測驗,學生在完成實驗操作過程之后還要完成實驗報告單的填寫,因此,每次實驗結束后的第一個作業(yè)就是寫實驗報告單。這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應付實驗會考,同時,實驗報告中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結論等也是高考非選擇題中常出現的內容,這也就為今后的高考奠定一定的基礎。學生先通過實驗理清楚實驗中應該具備的一些基本要素,在遇到一個實驗分析題時就可以依據這些基本要素找到做題的突破口。
四、學以致用
學生通過一個實驗的操作僅僅知道本實驗的原理和過程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能夠與其他的實驗相聯系,能解決實驗中的一些常見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在完成實驗報告的同時,完成其他的探究性實驗有關的習題,不斷的提高自己分析實驗數據、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自己設計實驗的能力。
當然,由于學生的差異、地域的差異、教師的不同,教學方法也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以上僅是我依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總結的幾點做法,在今后的教學中還得不斷總結一些既能與時俱進,又符合每一屆學生特點的方法。
總之,能夠使學生在實驗室中學有所得,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生物學學習興趣,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能夠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不斷提升的方法都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劉達陽.淺析高中生物實驗課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2016(6),139—140.
[2]閆懷新.上好生物實驗課 促進高中生物教學[J].才智,2013,109.
[3]初雪琴.提高高中生物實驗課效率的幾點做法[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