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玫
摘 要:天下有多少家長,就有多少顆望子成龍的心。然而與孩子的溝通卻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輕松,尤其是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教育。家長要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就要懂得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懂得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當我們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后,就不會再去和青春期孩子較勁,而更多的是關注他們,引導他們走過心靈的疾風暴雨期。
關鍵詞:青春期;家庭教育;有效溝通;策略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青春期的孩子都是一個耳朵,偏聽偏信,叛逆性很強,話都是橫著出來的,你想跟他說話,他連聽都不聽,有的孩子上網(wǎng)成癮,自己寧肯不吃不喝也要上網(wǎng),甚至為了上網(wǎng)去偷家長的錢。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景象,根源是什么?是由于我們的家長不懂得如何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而這種錯誤的溝通方式又源于對孩子心理特點的無知。了解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只有了解不同時期孩子的心理特征、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感受,才能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因此家長想要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就要懂得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
1.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
由于生理的發(fā)育,社會接觸面的拓寬,初中生開始產(chǎn)生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成人感”,他們對自己日益增長的體力和智力產(chǎn)生了較高的估計,因而在心理上的獨立要求與自尊隨之增強,表現(xiàn)為:開始有了獨立的見解;要求像成人一樣獨立生活;爭強好勝,不甘示弱。但從現(xiàn)實看,他們還“嫩”得很,從經(jīng)濟上和應變力上都只能是依賴。
2.性心理發(fā)展和心理上準備不足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了性意識的萌動與調(diào)節(jié)自控能力落后的矛盾,他們在青春期是摔不起跟頭的,哪怕一丁點的偏差,一丁點的傷害,都會給他們留下深遠的痛,都會影響今后的人生。
3.心理的閉鎖性與強烈要求交往、要求理解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了閉鎖性與合群性的矛盾,閉鎖并不等于一定不合群,相反,可能更合群。初中生人際關系有其自身的特點:同學間的相互關系逐漸多樣化,勝過師生和與父母的關系;少年的友誼具有絕對的忠誠、坦白;有較多的自發(fā)伙伴群,其中女生多于男生;人際關系中兩性距離在形式上依然很嚴格,內(nèi)心深處開始模糊地對異性有好感。
這樣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們的行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無聊,而對孩子來說,意義卻十分重大,是他們成長的必經(jīng)過程。同時青春期孩子心理的諸多矛盾,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若不能得到幫助和引導,只能依據(jù)自己的主觀想象或本能盲目地尋求一些途徑來消除一些不良的情緒和心理矛盾,必然收不到好的效果,導致一些問題的產(chǎn)生。他們需要家長的幫助、理解和肯定。當我們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就不要和青春期孩子較勁,要關注他們,引導他們走過心靈的疾風暴雨期。
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與家長溝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種:
1.青春期的年齡特點導致孩子不愿意與家長溝通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識發(fā)展是全面的,從行為表現(xiàn)到思想人格上都有獨立的要求。同時正是由于這些特點,導致了青春期的孩子半成熟、半幼稚、半服從、半逆反、半獨立、半依賴、半閉鎖、半開放的心理和行為上的矛盾和沖突。他們希望與家長溝通,但是同時又覺得自己已經(jīng)長大,很多事情應該自己面對和承擔責任。
2.家長與孩子溝通中的誤區(qū)或偏差導致溝通障礙
我們很多家長還沒有學會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我們在與青春期孩子中使用的句式和語言讓孩子覺得不是在溝通,而是在責怪或罵人。例如,溝通中喜歡猜孩子的心事,喜歡猜測孩子的真實感覺,喜歡給孩子貼標簽,有時還喜歡妄下論斷,或用命令語氣“勸告”。
3.家長與孩子溝通中的過度“自我”產(chǎn)生無效溝通
許多家長在溝通中的句式往往非常自我,如“我認為”“我覺得你”“我早知道”“你早知道”“你讓我……”,溝通中的語言也非常強勢:如“幫我把書讀讀好”“我怎么會養(yǎng)出你這么個笨蛋?”“看來是我前世欠你的”……太自我的家長因為拒孩子于千里之外,孩子根本不愿與他們溝通。而與強勢自我的家長相反,有一些討好型的家長,他們在與孩子溝通時事事都依著孩子,遷就孩子。討好型的家長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主見,也會失去與家長溝通的欲望和興趣。
有的家長說:“我的文化程度低,跟不上孩子的腳步,不會與孩子溝通。”其實,溝通很簡單,就是傾訴加傾聽,盡量多聽聽子女的傾訴。尤其是在子女高興的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傷心的時候,不要錯過傾聽子女訴說的機會。
1.傾聽,是溝通最好的“語言”
傾聽是溝通最好的語言,但是因為大多數(shù)家長在小時候沒有被他們的家長傾聽過,所以做家長了也不會去傾聽孩子,這就是不會傾聽的主要原因,我們喜歡用傳統(tǒng)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今天的孩子畢竟不是昨天的我們。以下為有效溝通的幾個技巧:
(1)在不方便語言溝通的時候,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父母寫下那些孩子不愿聽或拒絕接受的話,而當孩子們一遍遍地讀它時,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利用贊美,縮短心理距離。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贊揚,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
(3)對青春期孩子不斷地鼓勵、恰當?shù)毓膭钅軒椭⑵鸾】档挠H子關系??梢杂孟旅娴膸追N方式來鼓勵自己的孩子:
告訴其他人,你為孩子感到自豪,尤其是在他聽得到的時候。
悄悄地在他的桌子上或是書包里放一張自己親手寫的鼓勵他的便條。
用身體上的接觸來鼓勵他,尤其在他難過的時候。
當你口頭鼓勵他的時候,眼睛要注視他。
(4)給孩子一個笑臉。中年父母在單位工作壓力很大,回到家里,有時就不想說話。甚至因為受一些閑氣,心里很窩火,臉色不自覺地就有些難看。因此在進門之前要提醒自己:調(diào)整好心態(tài),當孩子開門迎接你的時候,給他一個笑臉。這點很重要。讓孩子看到你笑容滿面,也減輕了他的心理壓力,覺得父母很容易接近,少了一份戒備心理和抵觸情緒,有話也愿意和父母說。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傾訴的欲望,我們最合適的是做一個認真一點的聽眾,這種傾聽本身就是對他的一種安慰。否則,孩子會覺得受到冷落。受到冷落就去找能安慰他的人。于是,產(chǎn)生結(jié)交不良少年、早戀等一系列問題。產(chǎn)生這些的根本原因就一點,缺少家庭的關懷,缺少親情的溫暖。
(5)與孩子角色互換,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特別強,當我們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知道孩子出現(xiàn)了“叛逆行為”是很正常的事,就不會發(fā)很大的火,生大的氣,甚至去體罰他。只要耐心地去教育,過了這一關,孩子就會長成大人,你的寬容能幫助孩子走出困惑的青春期。
2.尊重,是溝通成功的秘密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家里的父母、老師、同學,而我們的家長總是把他們看成是長不大的孩子,事事都為他們安排妥當才安心,以為這樣孩子就可以少很多磨難,然而孩子的成長卻并不如期望一般順利。
(1)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各方面的需求,比如興趣、愛好等,在孩子做不出決定時,給予孩子恰當?shù)慕ㄗh。
(2)我們不僅要會愛孩子,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教會孩子愛我們,我們要學會索愛,不少家長在“愛”的問題上,只盡“給予”的義務,不講“索取”。這時,家長們的愛就會貶值,孩子們會覺得父母的愛是應該的。要向孩子索愛,讓孩子學會感恩。俗話說“聰明媽媽會撒嬌”,要讓孩子覺得家長的不容易,讓孩子了解父母每天在干什么,懂得父母的艱辛,孩子就會體諒父母,運用同理心去對待父母。
3.幫助孩子理清心中的心結(jié)
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會有很多的煩心事,事情一多,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處理解決,家長如果能夠幫助孩子理清心結(jié),孩子肯定非常樂意與你們溝通,反之,孩子就不會有主動與家長溝通的愿望。
(1)適度地與孩子溝通一些“禁忌”的話題。我們家長應該與戀愛中或即將步入戀愛中的孩子講明道理:相愛很美好,相愛有責任。如果把這份感情與相應的責任之間的關心讓孩子搞懂了,相信孩子會理智對待的。
(2)走進孩子的心,看孩子的“大事情”。我們成人認為的小事往往是青春期孩子不能釋懷的大事,特別是同伴之間的看法,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心里特別在乎。我們一定要幫助他們解決好這些大事,想辦法讓他們走出來。家長要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去體會,這樣才能夠找到溝通的語言。
(3)從心靈出發(fā)才能到達心靈深處。溝通的前提是要放下對與錯,家長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能營造一個平等的家庭交流氛圍,孩子就會愿意溝通。溝通時必須付出真心和真情,人與人交流,唯有真情才能讓人感動,與孩子交流也不例外。
(4)溝通不能拿孩子與別人比。家長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我們的出發(fā)點可能想通過比較激發(fā)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但是結(jié)果往往適得其反——讓孩子喪失了自信心。
美國詩人諾爾蒂寫過這樣一首哲理詩: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斗;譏諷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贊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賞;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愛。
讓你的孩子愛你,愿意接近你;而不是怕你,刻意疏遠你!當我們用無條件的愛來包容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心靈會得到支撐,這樣的支撐將成為心靈的珍寶。讓我們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吧,與孩子共度這人生的疾風暴雨期。
[1]宋立秀.中學生青春期的心理發(fā)展[J].臨沂醫(yī)專學報,1996(2):93-94.
[2]劉海鷹.改善青少年親子關系的干預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3]姚佩寬.讓有意識的青春期教育走進家庭之一——您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嗎?[J].家庭教育,1995(3):43-44.
[4]張 風.論當前我國青少年家庭德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