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姣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對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nèi)容的,堅決予以禁止……一系列專項治理工作鋪展開來,是向幼兒園“小學化”這一學前教育的頑疾“亮劍”。
“小學化”傾向為何難禁止
“中班每天都有早讀,老師會檢查拼音和珠算,答不出來或答錯的孩子會被批評?!币晃挥變簣@家長談及自家孩子的日常時說,“背誦10以內(nèi)加減法、整體認讀音節(jié)、用英語問候交流,都是上幼兒園的孩子必須掌握的‘硬性知識?!?/p>
近年來,我國幼兒園保育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但一些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內(nèi)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這不僅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更挫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明確,幼兒園階段要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nèi)容。小學在招生入學中存在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的,將視具體情節(jié)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此外,《通知》還要求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針對幼兒園不能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脫離幼兒生活情景,以課堂集中授課方式為主組織安排一日活動;或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
值得一提的是,小學零起點教學也被列入《通知》中。對于小學起始年級未按國家課標規(guī)定實施零起點教學、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以及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組織小學內(nèi)容的知識能力測試,或以幼兒參加有關競賽成績及證書作為招生依據(jù)的,要堅決糾正,并視具體情節(jié)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納入規(guī)范辦學誠信記錄。
其實,就幼兒園去“小學化”的問題,此前教育部已多次發(fā)文。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要綜合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幼兒園的基本教學模式是游戲模式,不是教學模式。
為何一邊是三令五申,一邊卻又屢禁不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差異化的入學政策是造成“小學化”傾向熱度不減的根源。有的小學在“幼升小”時會對孩子進行測試,只有孩子在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英語等方面滿足一定條件后才有機會被錄取,這無疑加劇了幼兒園“小學化”現(xiàn)象的蔓延。
莫讓幼兒提前變成了“小學生”
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蔓延與家長的教育焦慮息息相關。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如果不提前學習,今后恐怕跟不上。更有家長表示,就算幼兒園不提前教,自己也會送孩子去外面的培訓機構學習,這樣可能對孩子今后上小學更有幫助。
“我們很多家長和老師把仙女和王子趕出孩子童年的社會,讓他們從小就學算術和語文。如果沒有正確的航向,這將摧殘孩子的童年?!眱和逃龑<冶R勤坦言,幼兒園“小學化”是一種典型的拔苗助長行為,原本這個階段的孩子應該在快樂輕松的氛圍里感知這個美好的世界,現(xiàn)在竟然在每天要背多少單詞、寫多少字、算多少數(shù)的壓力中負重前行,必然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害。
在危害幼兒身心健康的同時,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還會對日后的學習產(chǎn)生負面影響。長沙市岳麓區(qū)博才卓越小學教師江凌燕認為,最難教的孩子不是上學前知識準備不足的孩子,而是缺乏學習興趣的孩子。因為過早學習了小學內(nèi)容的孩子在課堂上了無興趣、不認真聽講,還會擾亂上課氣氛。更為嚴重的是,幼教教師畢竟不是小學專業(yè)教師,字詞發(fā)音不準,教學方法不科學,孩子進了小學后老師還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給予糾正,這其實比不學更麻煩。
時下,許多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幼兒園不以游戲作為基本活動,而用大量的時間教授孩子學習算術、拼音、生字、詩詞和英語等知識。有的幼兒園甚至將小學課本當成小朋友上課的教材,要求幼兒像小學生那樣學知識、做作業(yè)。其實,幼兒園“小學化”傾向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幼兒的活動被輕視,很多對幼兒成長影響極大的東西,如游戲、環(huán)境熏陶、師生關系、同伴交往、戶外活動、體育鍛煉等被忽略了,這將給孩子一生的發(fā)展留下隱患。
“小學化”傾向還需綜合治理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要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關鍵在落實。目前國家的有關行政規(guī)定只能管到一些體制內(nèi)的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無法得到有效監(jiān)管,導致糾正“小學化”的作用有限。要從根本上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必須要制定學前教育法,明確政府、學校、社會機構、家長在學前教育中的責任,公辦、民辦幼兒園、早教機構等都不能進行任何“小學化”教學。此外,還要完善問責機制,真正做到對教學行為不規(guī)范的幼兒園、小學及社會培訓機構責令限期整改;對問題頻發(fā)、社會反映強烈的,實行年檢一票否決,并嚴肅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時評作者卞廣春認為,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問題,要提升到依法治教的高度。如果簡單地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治標不治本,很可能出現(xiàn)抓了等于不抓、管了也是白管的尷尬。
長沙市岳麓幼兒教育集團第六幼兒園是長沙市示范性幼兒園。園長曹蕊菲認為,一些幼兒園為吸引生源,家長持有“揠苗助長”的心態(tài)等都會加劇幼兒園的“小學化”傾向。作為一所示范性幼兒園,首先應端正辦園理念,遵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全力培養(yǎng)幼兒的視知覺能力、聽知覺能力、運動協(xié)調(diào)能力、知覺轉換能力、數(shù)學準備、語言溝通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學習品質(zhì)。其次,應發(fā)揮其示范、引領、輻射的作用,加強非示范性幼兒園對“小學化”傾向危害的認知,加強對家長育兒觀的引領。只有多措并舉,才能杜絕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時評作者吳云青認為,家長也得進行一番自我學習甚至自我革命,具體情況固然因人而異,但一定要克服類似“瘋狂報班”的沖動,尊重兒童成長的科學規(guī)律,了解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因材施教,不為虛榮、攀比而揠苗助長,以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