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慶文 鐘霞 劉曉霞
導讀:白粉病是黃瓜上一種常見病,一旦發(fā)生,為害嚴重,防治困難。本文從發(fā)生癥狀、發(fā)病原因、病原菌、預防措施治療措施等方面介紹了白粉病的綠色防控技術,為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白粉病是黃瓜上一種常見病,從苗期到結瓜期均可發(fā)生,露地栽培以夏季發(fā)生較多,而溫室栽培時任何季節(jié)均可發(fā)生。高溫干旱年份發(fā)生率可高達40%,一旦發(fā)生為害嚴重;病害發(fā)生嚴重時,可使植株中下部葉片大量枯死,造成減產,輕者減產10%,重者減產40%,同時降低產品質量。因此,我們應正確識別白粉病,做好預防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造成大的損失。
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大多從老葉開始發(fā)生,極少為害莖稈。發(fā)病初期先在葉片正面產生單個或多個近圓形團狀白色霉層,葉片背面也會產生白色霉層,為病菌產生的營養(yǎng)菌絲體。隨著病害的加重,菌絲產生大量分生孢子,菌團相互連接成片,布滿全葉,導致葉片枯死或脫落。白粉病病斑有沿著葉脈分布的特性,最初是葉脈周圍發(fā)生,后隨著病情加重,多個病斑連在一起,布滿整個葉片。
干旱會導致根系吸收水分能力下降,植株地上部分蒸騰作用降低,對鉀和鈣的拉動能力下降,導致秧苗對鉀、鈣吸收不足,直接造成葉片細胞壁和細胞膜的纖維化程度不高。干旱程度越重,病害發(fā)生越嚴重。
鉀肥、鈣肥使用不足導致秧苗無法從土壤中吸收充足的鉀和鈣,造成鉀和鈣的缺乏,而有機肥使用不足會直接限制鈣的吸收,造成缺鈣現(xiàn)象。
氮肥過量施用,會對秧苗鉀和鈣的吸收產生拮抗作用,導致出現(xiàn)缺鉀、缺鈣現(xiàn)象。
通風不良、田間郁閉會導致蒸騰作用相對較小,對鈣離子拉動較慢,根部的吸收能力下降,葉片表現(xiàn)缺鈣。
蓼白粉菌、單絲殼白粉菌(屬子囊菌亞門)、半知菌亞門的粉孢屬3種病原菌均會導致白粉病發(fā)生,多數情況是3種病原菌同時存在、共同侵染為害。因此,單一種類的殺菌劑很難防治白粉病。
①蓼白粉菌 屬于子囊菌亞門真菌,主要為害豇豆、蠶豆、扁豆、菜豆、番茄、黃瓜、南瓜等,其有性世代產生扁球形、黑褐色的閉囊殼,表面有菌絲狀的附屬絲。無性世代的分生孢子梗短棒狀,在其上產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單胞、無色、長卵圓形。
②單絲殼白粉菌 又稱瓜類單絲殼菌,主要為害黃瓜、南瓜、苦瓜、西葫蘆等瓜類和豆類、茄子等。
③半知菌亞門的粉孢屬 病菌以分生孢子輾轉傳播為害,有性階段尚未發(fā)現(xiàn)。病菌屬專性寄生菌,有明顯的生理分化,可為害菜豆、豇豆等豆類,也可為害苦瓜、黃瓜等瓜類蔬菜。
白粉病病菌是一類靠活物供給營養(yǎng)的寄生菌,不能在病殘體上腐生,在我國北方主要靠閉囊殼越冬。初侵染源主要是田間其他寄主作物或雜草染病后長出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容易從孢子梗上脫落,通過氣流傳播,條件適宜時萌發(fā),從寄主表皮細胞侵入后,菌絲在表皮外寄生并不斷蔓延,再長出新的分生孢子,傳播后可多次進行再侵染。白粉病病菌是一類很耐干旱的真菌,一般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多雨都易誘發(fā)病害嚴重發(fā)生,而多雨反而會抑制白粉病的發(fā)展。雖然如此,潮濕的天氣和郁閉的生態(tài)條件,仍然有利于白粉病的發(fā)生。
預防白粉病發(fā)生的總原則是盡可能補充鉀、鈣肥,合理澆水,少用氮肥,合理密植,加強通風,預防田間郁閉。
隨著育種水平的不斷提高,抗性品種發(fā)揮出越來越強大的優(yōu)勢。目前對白粉病抗性較強的黃瓜品種有津優(yōu)35、德瑞特721等,這些品種不僅連續(xù)節(jié)瓜能力強,而且瓜把短、刺多,很受市場歡迎。
基肥多施充分腐熟有機肥,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做到營養(yǎng)均衡供應,提高秧苗的健康程度和纖維化程度,增強抗性。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及時補充鉀肥和鈣肥,堅持花前補硼、花后補鈣、先磷后鉀、全程供氮的原則。結瓜后加大鉀肥的使用量,一般沖施適量的高鉀肥料,每667 m2一次性沖施N-P-K=15-5-25肥料不要超過15 kg,避免出現(xiàn)氮素的過量供給。葉面補充硼肥和鈣肥,不僅起到補鈣的作用,還能延緩葉片的衰老,預防植株早衰,提高抗病性。
秧苗進入旺盛生長期以后,適時落蔓、去除下部老葉,保持秧苗下部空間通風良好。
加強管理,尤其是生長中后期,避免出現(xiàn)土壤過度干旱或濕潤,以免影響根系對養(yǎng)分的吸收。提倡采取滴灌的方式進行澆水,做到小水勤澆,見干見濕。
可用29%吡萘·醚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42.8%氟菌·肟菌酯懸浮劑3 000倍液、42.4%唑醚·氟酰胺懸浮劑4 500倍液等噴霧預防。
田間一旦發(fā)現(xiàn)白粉病,必須馬上進行藥劑防治??煞譃?天進行藥劑處理。
①第一天 用大消(季銨鹽)農用消毒劑7 500倍液噴淋,噴霧要細致周到,做到葉片正反均勻噴施,以藥液順著莖稈、葉片往下流為宜,這樣細致全面才能起到良好的觸殺效果。
②第二天 選擇400 g/L氟硅唑乳油5 000倍液噴霧,可混配乙蒜素(含有硫),效果更好。還可以選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噴霧。
注意預防所用的藥劑與治療所用的藥劑不能重復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造成浪費,貽誤病情。噴藥治療的同時,要注意補充鉀肥和鈣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