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0年日語能力考試改革后聽力部分的難度加大,本文從日語能力考試題型變化和教學實踐入手,闡述了靈活運用逐句翻譯法和復述法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聽力,而且能夠提高概括、歸納等口頭表達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日語能力考試N2;聽力;逐句翻譯法;復述法
一、 日語能力考試N2聽力改革現(xiàn)狀及題型
N2考試是國際日語能力測試2010年改革后推出的中高級別的考試,分為:“語言知識”“閱讀”和“聽力”三個部分。改革后的考試加大了聽力的比重,由舊版試題的25%提高到新版試題的33%,從內(nèi)容上更注重口語化和實用性,更加側重實際運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測試。同時,聽力也是考生普遍反映較難、失分較多的部分。因此,加大對該部分的輔導與訓練,提高考生的聽力分值,將有效地幫助他們順利通過考試。
在改革后,日語等級考試聽力題型基本確定為五大類:“課題理解”“ポイント理解”“概要理解”“即時応答”“総合理解”,其中相比2010年以前的考試,“即時応答”是新增題型。第一大題和第二大題分別是“課題理解”和“ポイント理解”。具體流程是先給出一個問題,再播放錄音讓考生作答。這兩個題型與舊的能力考試的圖題有相似之處,同樣考查的是考生是否能準確聽取錄音中人物行為、事物發(fā)展結果等單一元素。這兩個部分相對比較容易得分,由于問題和答案選項都會事先給出,帶著問題去聽內(nèi)容可以忽略很多不必要的信息。從第三大題“概要理解”開始,難度相對增加,試卷上沒有任何文字,且問題不會先播放。這類題的內(nèi)容多為獨白或者留言,說完之后,請考生選擇與這段內(nèi)容一致或不一致的選項,考查的是考生的概括能力、歸納能力。第四大題“即時応答”是新增的題型,多選自日本日常生活的場景,考查考生的應答能力。雖然看似簡單,但是每個選項的差別十分細微,非??简灴忌恼Z感。第五大題“総合理解”是難度較大的一種題型,錄音信息量大。題型分為2類,一類是試卷上不給出選項,完全要靠自己邊聽邊整理題目;另一類試卷上會印有選項,但是一段話后面會有兩個小問題。這樣一來,考生對整個文章的理解,包括細節(jié)的把握都很重要,因此需要高效地做筆記、總結判斷。
由此可見,改革后的聽力考試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在日語能力考試聽力輔導中采用逐句翻譯法和復述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該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做題技巧,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歸納能力、應答能力等口頭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那么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如何運用這兩個方法進行呢?
二、 逐句翻譯法和復述法的運用
(一) 逐句翻譯法的運用
首先,講解試題題型,告訴學生在做題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和細節(jié),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完整播放錄音試題,讓學生按照考試的時間作答。然后重新播放錄音,按照做題順序,逐句播放展開訓練。即播放一句,讓學生翻譯一句。
逐句翻譯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哪些單詞、語法學生已經(jīng)掌握,哪些學生不太理解,再根據(jù)實際情況,教師可以適時點撥,析疑解難,從而使課堂效果大大地提高。
(二) 復述法的運用
復述法是指聽完一句之后,讓學生一邊回憶一邊復述。這里要注意的是,復述法與背誦是不同的,背誦主要訓練記憶,要求學生把原文一字不漏地背下來。復述法主要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在不違背原文意思的基礎上,盡量用自己的話把原文背出來。復述是忠于原文的復述,是低層的復述。
這之間會出現(xiàn)學生復述不清、不全或錯誤的地方,需要反復播放,必要時教師要針對某些單詞或語法進行講解,直到學生完整地復述出來。最后再讓學生將整篇對話或短文用中文進行概括和復述。
逐句翻譯法和復述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快速、高效的記憶能力,同時促進學生養(yǎng)成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去聽的良好習慣。還大大增加了學生說的時間和機會,筆者經(jīng)過一年的實踐,采用該方法后學生的聽力部分成績提高很快,口頭表達能力也有明顯提升。
三、 結束語
改革后的聽力考試除了題型變化,更加提高了對口頭表達的要求。因此,在日常輔導和訓練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逐句翻譯法和復述法,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說習慣,并樹立運用語言進行溝通的意識。通過教學引導促使學生獲得學習策略,學生的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袁媛.復述法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J].咸寧學院學報,2011(05).
[2]李艷.試論新日語能力考試N2聽力試題的變化及對教學的啟示[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3(06).
[3]劉曉軍.新“日語能力考試”對我國日語教學的啟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06).
作者簡介:
茹輝,講師,北京市海淀區(qū),北京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