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
[摘 要]“讀書萬遍,其義自見?!崩首x是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的過程,是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交融的過程,是無聲變?yōu)橛新暤倪^程,沒有情感體驗的朗讀難以成為真正的朗讀。故教師應在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的基礎上,要讓學生明白怎樣才能讀得準確,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技巧的指導,方法的傳授。本文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做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究
語文教學其實就是語言的教學,而語言教學必須要抓語感,語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朗讀?!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朗讀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當學生的朗讀能力提升到一定的層次,才能深化對文本的認識。在語文教學中巧妙的利用朗讀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的進行知識的掌握,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與此同時,朗讀作為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可以讓無聲的書面語言轉變?yōu)槔L聲繪色、生動形象的語言,深化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以及精美句子,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他們對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極其令人憂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一定的優(yōu)化策略進行補救。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朗讀時間缺乏
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充分占據了學生念書的時間,45分鐘的課時,學生通常朗讀的時間占據不到15分鐘,盲目的朗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例如在預習朗讀中,教師讓學生通讀文章,正確認識字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40%的學生沒有完成朗讀任務,教師就要求學生停止,用過渡環(huán)節(jié)取代朗讀環(huán)節(jié)。
2.朗讀目標盲目性
教學中,針對一篇文章,教師要求學生去讀,卻忽略了讀之前的目標,讀中缺乏引導,讀后并沒有正確的進行評價,學生只是為了讀而讀,缺乏足夠的細心,如此盲目的朗讀,導致學生缺乏目標感。
3.朗讀過于局限性
無論是例行公事的朗讀,或者是解析上的朗讀練習,大多數教師只關注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其他學生均為陪襯,導致大部分學生得不到有效的練習,久而久之,降低了閱讀的質量。
4.朗讀教學模式古板
在實際課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解析之余會說到“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部分或者是把語氣讀出來”等等一類引導的話語,導致朗讀匯集“導”“練”于一體,“理解”、“朗誦”于一體。有一部分教師雖然在引導卻盲目,只重視聲音氣勢,不重視心中感受;還有一部分教師會直觀的引導學生,讓其把某段話或者某個字重讀或者輕讀,而忽略了朗讀的重要意義。因此,大多數學生看到情感豐富的句子時,就刻意讀重聲,而不明白有時候重聲輕讀才更有效果。
二、搞好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策略
1.注重教師或錄音的示范作用,用真情感染學生
在朗讀訓練教學中,教師的范讀或錄音的范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首先從教師或錄音的范讀中獲得對課文朗讀的第一印象,他們會模仿老師或錄音中對課文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語調的抑揚頓挫。因此,教師對朗讀的把握就要準確、規(guī)范、有感情,力求達到能丟開書本準確無誤的朗讀出來的效果。這樣既能增強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又能讓學生在心理上加一把勁兒力爭朗讀和背誦。
2.提倡學生的個性化朗讀,體會朗讀技巧的運用
每個學生的語感是不一樣的,同一位老師用相同的方法訓練出來的學生的狀況也會參差不齊。對語言的感知力強,語文功底深的學生在學習時會領悟、體會得更快一些,反之則亦然。因此,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提倡個性化朗讀,教會他們如何潛心去體會朗讀技巧的運用。對這類學生教師要予以大力支持與鼓勵,讓他們在班級中起到良好的帶頭示范作用,以帶動全班朗讀水平的提高。
3.依據教材指導朗讀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
就文體來說,課文中有詩歌、散文、小說、童話、寓言、說明文等。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指導朗讀時,就要根據不同的文體來進行朗讀指導。比如詩歌要“誦讀”,讓學生用心靈感受詩歌的情感美、音韻美、圖畫美、結構美。
說明文要“細讀”,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體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小說要“賞讀”,在欣賞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研讀小說能力。
散文則要“美讀”,讀出散文的隨意、自然,不拘泥于一種表現的寫作手法,沒有墨守成規(guī)的形散神不散。散文閱讀教學,根本點就在于“反復朗讀,品味體驗”。這是貫穿于這一文體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對于散文教學,只有反復朗讀,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才能體會到散文語言的魅力;只有“品味體驗”,才能領悟蘊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層層開拓,產生自己獨特的感受。
4.重點段落、句子著重品讀,引導學生感悟
語文教學的實質是在語言的理解和品味中完成的,如果忽略了對語言的理解、品析和運用,語文教學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我們的課堂也難以煥發(fā)出活力。所以,在上語文課時,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品味語言。
品讀感悟,就是讓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和理解,從而明確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使讀者和作者之間產生情感共鳴。
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留給學生閱讀、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讀書,去感悟,去研究去表現,讓他們的心靈沒有壓抑和束縛,提倡多角度的、創(chuàng)意的個性化閱讀,讓他們像自由的鳥兒在蔚藍的天空展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