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權
(江山中學 廣西 防城港 538038)
新課程實施以來,圍繞“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這一核心素養(yǎng),許多學校或教師根據(jù)本校的實際在教改中不斷探究和摸索出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整體素質,如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課堂模式,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昌樂二中的“271課堂法則”,防城港市第二中學的“四步教學法”等,他們的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獲得了有效的教學效果,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我作為一名農(nóng)村初中化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也做了針對性的課堂教學研究,并進行了相應的教學實踐和探析,下面我就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談談農(nóng)村初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的嘗試和探析。
先學后教是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的有效方法之一,先學是學生提前學習新課知識,自主感知和探究新知,搜集和處理新課知識中的疑難問題,為學習新課知識提前做好準備。學生提前預習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就如古人所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明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引導學生先學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養(yǎng)成預習習慣、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有效方法。習慣并不是一下子就能養(yǎng)成的,有時需要很長的時間,當有外在因素影響時會加快習慣的養(yǎng)成。使學生養(yǎng)成預習習慣的外在因素就是老師的正確引導。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在學習新課知識之前教師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并給學生明確的預習目標,教師給學生明確的預習目標可以是新課中的幾個核心問題,可以是同步練習中的自主疏理或達標部分,也可以用導學案的形式讓學生提前完成等,讓學生自己通過預先閱讀教材,再根據(jù)老師給出的預習目標或核心問題等進行整理、思考、總結、提高,在預習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新課知識,發(fā)現(xiàn)一些新問題,并能利用掌握的新知識解決一些新的問題,通過給學生明確預習目標,讓預習成為一種模式,在預習過程中使他們有了收獲感和新鮮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逐漸讓這種模式演變成學生預習的習慣。
教師依據(jù)新課知識內容,根據(jù)學生學習層次情況,定出有層次的預習目標,并指導學生學會基本的預習方法,如先細讀新課內容,領會基本大意,了解新課課題所涉及的問題及相關知識點,再根據(jù)老師定出的預習目標或自已根據(jù)課題指明的學習思路,劃出本課的重要知識點、難點及疑點,對新課中的疑難問題進行思考、探究,查找資料,也可以跟同學一起合作探究,或向老師請教。預習后適當做些習題,做到活學活用,并對新課知識進行整理,做好筆記。教師隨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做好學生的預習指導工作,使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掌握了新課內容中的大部分知識,在后面的新課學習中不但學起來輕松,課堂效率更高,學習提高更快,學生就有了成功感,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欲望,逐漸形成預習的習慣。
學生的收獲感和成功感往往來自于老師的表揚和肯定,教師在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和指導學生預習的過程中,要適當運用評價激勵機制,對積極預習并完成好的學生要及時表揚,對預習不積極或完成不到位的學生要及時做思想引導和方法指導,并及時跟蹤他們的預習情況,對有進步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激發(fā)學生預習的興趣,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同時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能力也得到進一步加強。例如:在《我們的水資源》一課的課前自主學習中,教師讓學生通過圖4-4節(jié)約用水的四幅圖,請學生結合自己的做法舉例說明在學校和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節(jié)約用水的?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并結合生活實際,分分舉手搶答,有的說用完水隨手關水龍頭;刷牙時用杯接水,不要長流水;有的說用洗衣服的水沖廁所、拖地板;有的說用洗菜、淘米的水用來澆花、澆樹、喂動物等 ,做到一水多用……。教師分別給予回答的學生以表揚和肯定的評價,如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做得也很好,真棒,我們每個人都象他們一樣,做到人人都節(jié)約用水。通過評價,使學生有了收獲感和成功感,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愛護水資源,節(jié)用水的好習慣。
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科學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徑,達到自我提高認知的能力?;瘜W課堂上的學習活動是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提高為主的活動,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評價者,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中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先自主學習,對遇到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為小組合作學習做好準備。進行合作交流時,教師要深入學生,要讓學生動起來,積極地合作交流、討論,在學生合作交流中教師進行巡視,掌控好合作學習的進度和氛圍,并積極參與到合作交流中,在參與合作交流中教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探索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能適時引導。對小組合作交流中出現(xiàn)的不同觀點教師要多問為什么會這樣?要學生簡述出推理的依據(jù)。學生合作交流過程中得出的解題方法有所不同,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在合作學習活動后,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反饋合作結果,先讓一個小組進行簡述自己的推理方法及結果。讓其他小組提出不同的看法和疑問,通過辯論得出的結果讓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得到再提高。教師對各小組的推理方法及結果進行激勵性評價,說得好的給予肯定的評價,說得不好的,肯定其推理的合理性并進行鼓勵。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學習,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任務方面的相互促進和提高。而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引導和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提高認知水平和社交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精神這些核心素養(yǎng)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完新課知識后教師要讓學生反思學習收獲,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提問、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是否滿足,學習方法是否合理、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對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以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后的收獲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并對知識進行整理、總結提高,知識自我完善。例如學習“我們的水資源”后,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學后反思:我們?yōu)槭裁匆湎Y源?生活中你做到節(jié)約用水了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碧水綠樹,造福萬代”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中的“綠水”和“碧水”的?這樣,通過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反思,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自我發(fā)展能力以及保護環(huán)境意識這些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使學生的知識得到自我完善,學習效率和自身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得到進一步加強。
總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先學,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為進行有效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再通過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提高的學習活動,能讓教師了解不同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以及掌握學生學習的心理活動,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學習,以達到對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社交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精神也得到了發(fā)展;同時通過課后自我評價與反思,使學生養(yǎng)成歸納、總結的習慣,提高了學生的反思能力、自我發(fā)展的能力,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提升,知識得到進一步深化,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