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曲珍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在初中教育階段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實現(xiàn)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能夠增強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這在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互動教學,借助新型科技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優(yōu)化教學評價,從而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本文主要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有效教學的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
在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國家對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越發(fā)的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基礎,這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也有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教授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轉變落后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常以自我為中心展開教學,利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死記硬背書本中的知識,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學習興趣較差。而翻轉課堂則是指教師和學生角色的互換,即學生在課前通過教師上傳的教學視頻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學“做情緒情感的主人——情緒的管理”的相關內容時,學生通過教師上傳的視頻,了解到本節(jié)的基礎知識,如積極樂觀的情緒會對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有哪些影響,消極悲觀的情緒又對我們有哪些不利影響,然后我們應該怎樣避免不良情緒對我們學習生活的影響,怎樣化消極悲觀的情緒為積極樂觀的情緒等問題展開討論,通過師生之間的討論,使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等。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入實際案例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依據(jù)課本教材和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來授課,由于講課內容沒有和學生的實踐經(jīng)驗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會覺得比較枯燥,學習興趣不高。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關鍵,新課改下的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則是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材內容,靈活改變教學形式,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以“走進法治天地——生活需要法律”為例,在講述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日常學生生活中的案例,通過具體生活中的案例告訴學生要懂法、守法,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等。教師可以引入“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遭民群抗議遂被彈劾下臺”實際案例,從而讓學生直觀感受“任何人都必須為自身的行為負責”這一法律常識,以此助益于學生建構起責任意識,并以法律知識約束自身的行為。
三、開展互動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得慷慨激昂、滿腔熱血,而學生則在臺下興致不高,甚至出現(xiàn)打瞌睡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師只重視自己講的內容,而忽略了學生這個學習主體的接受程度。新課改下的互動教學,則是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就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溝通,可以讓教師明白學生哪個知識點已經(jīng)學會,還有哪些知識需要鞏固,從而達到教與學的高度統(tǒng)一。以“在集體中成長——集體生活成就我”為例,教師可以針對“集體生活”這個話題和學生展開互動,通過互動,發(fā)現(xiàn)學生對集體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得不透徹,然后通過“拔河比賽”、評選“文明班級”以及“流動紅旗”等活動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集體生活,從而使學生懂得集體生活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集體意識、合作意識以及團結精神等等。
四、注重利用新型科技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現(xiàn)階段,我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非常突出,新型科技在我國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在教育中的應用也不在少數(shù)。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新型科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在講解時,必須考慮到現(xiàn)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對知識的需求層次,最近幾年因為一些安全因素等原因造成許多道德與法治教師不敢將課堂帶出校園,這樣會造成課堂略顯生硬。例如教師可以在上課時可以為學生播放下載好的《你會怎么做》這個節(jié)目,讓學生從中學習道德與法制知識,為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樹立帶來支持。再比如在“民族團結”內容講解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自主探究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溝通技巧,在網(wǎng)絡自我保護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們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們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溝通交流,可以開展不同的活動和不同的探究,讓學生們自主學習,讓學生們懂得自我教育。
五、優(yōu)化教學評價體系,引導學生不斷反思改進
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教學評價方面,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學校采用分數(shù)考核的方式來進行評價,這種方式對于學生發(fā)展而言是非常不好的。評價的過程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部分教師仍存在傳統(tǒng)的“秋后算賬”的理念,如果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未能及時有效會造成評價的效果很低。教師應將道德與法治的評價工作還給學生,讓學生們積極進行自我評價工作,還要做好小結工作,讓學生們養(yǎng)成“吾日三省吾身”的狀態(tài),不斷對自我的錯誤行為進行改進。對待每一位學生的總結性評價,教師應該做到準確具體,還應該讓評價更加具有親和力,以積極向上的思想去做好評價工作。
六、結語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發(fā)展。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介紹了幾種有效的教學策略,當然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仍然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去完善和摸索。
參考文獻:
[1]周澤萱 .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0):52-53.
[2]張淑清 .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J].長治學院學報,2015(06):41-43.
[3]林存川 . 談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有效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06):54.
[4]肖東海 . 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J].東西南北:教育,2017(0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