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
摘 要:針對大學生英語學習中出現(xiàn)的興趣低下問題,本文以實證研究方式探索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選擇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學科內容作為語言課的授課內容,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關鍵詞:大學英語;CBI; 教學模式
一、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教學模式
“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教學模式”(Content-BasedInstruction, CBI)是指以非語言的其他學科內容或主題為依托,學習第二語言或外語,將學科內容和語言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廖春紅,楊秀松,2009)。此教學模式20世紀60年代起源于加拿大的浸潤式語言教學實驗,此后在美國和英國等國家流行起來,近年來,在我國也得到關注,很多語言學者開始致力于探索如何將CBI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
CBI在實際應用中主要有三種形式:一種是主題依托模式,一種是專業(yè)內容依托模式,另一種是輔助式語言教學模式(Richard & Rodgers, 2008:216)。三種模式中,主題依托模式側重于語言教學,語言訓練服務于主題,但主題設置相關性較弱,連續(xù)性不強,對學生的吸引力有限;專業(yè)內容依托模式側重于學科內容教學,由專業(yè)教師用第二語言授課,語言基礎有限的學生無法完全聽懂授課內容;輔助式語言教學模式則是介于以上兩種教學模式之間的橋梁,語言課和專業(yè)課并行開設,分別由語言教師和專業(yè)教師講授,兩門課相輔相成。
二、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順利適應高年級用英語開設的專業(yè)課程,本研究嘗試通過豐富教學內容,把語言學習和學科知識學習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科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1. 教學實驗設計
本研究采取專業(yè)依托模式和輔助式語言教學模式相結合的辦法,選取我校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學專業(yè)2個教學班作為實驗班和對照班,于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進行教學實驗。 實驗班開展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語言教學和常規(guī)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原有教學內容中補充金融專業(yè)的學科內容,每兩周進行一次依托式教學;對照班仍進行常規(guī)教學。學科內容節(jié)選了耶魯大學網絡開放課程Financial Market中的部分內容,便于教師和學生在線收聽、收看和學習。在教學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均參加英語水平測試和關于英語學習動機的問卷調查。在實驗過程中對兩班學生進行課堂觀察,對教學過程進行記錄,對學生進行訪談。實驗結束后,對兩班學生再次進行英語水平測試和問卷調查。然后依據(jù)統(tǒng)計學原理,運用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SPSS對搜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檢驗如下假設:(1)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英語教學模式更有助于學生提高英語綜合能力;(2)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英語教學模式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實驗開展
“理解和保存講座中的信息往往會受到認知因素和語言因素等方面的影響”(Chiang& Dunkel, 1992),因此,實驗僅選取了Financial Market 講座中較為簡單的8個話題作為授課內容的補充。教師事先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預聽講座,熟悉相關表達;課上選擇一個知識點的內容(10分鐘左右的講座片斷)進行聽力教學,然后組織課堂提問和討論。通過要求學生復述和解釋關鍵概念,判斷學生對信息的吸收程度和對相關詞匯的理解程度,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講解或帶字幕重聽;通過要求學生分組討論解決實際問題,把學到的語言知識用于語言表達。最后通過學生代表討論組匯報的方式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
3. 結果分析
選擇實驗班和對照班兩個學期期末考試卷面成績作為分析對比的基礎數(shù)據(jù),以體現(xiàn)教學改革的效果。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是實驗前,兩班期末考試卷面成績未顯示出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 (t=0.05, p=0.57, t
68.34); 實驗班的聽力水平高于對照班(t=2.150, p=0.792, t>p),如下表所示。
2017-2018第一學期結束后,對實驗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
問卷調查了學生是否喜歡教學內容的改變,是否在課堂活動中受益,是否比以前積極性更高,是否更有效地提高了英語綜合能力四個方面的內容,絕大多數(shù)學生給與了積極的反饋,前三個問題調查學生是否認可這種授課模式,數(shù)據(jù)顯示超過80%的學生更喜歡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授課模式,并更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能力。第四項對于授課形式的認可度也達到78.84%, 說明學生是歡迎CBI教學模式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的。
三、結語
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將有利于為學生提供自然、真實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真實有效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語言材料的意義,促進語言習得的產生;使語言學習延伸到專業(yè)學習中;學科內容和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互相促進,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實用性和成就感。將CBI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能更好地提高學生語言綜合能力,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蔡基剛,2010,《關于我國大學英語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語教學于研究》(4):306-308.
[2]廖春紅、楊秀松,2009,《高等教育中的CBI模式》評述就[J],《外語教學理論于實踐》(3):88-92.
[3]袁平華、俞理明,2008,《以內容為依托的大學外語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1):59-64.
[4]Chiang.C.S.&Dunkel.1992.The; Effect of Speech Modification,Prior Knowledge and listening Proficiency on EFL Lecture Learning[J].TESOL Quaterly(26)2,345-347.
[5]Richard.J.C&T.S.Rodgers.2008.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0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