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青竹
由于各種原因,班級中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學困生”,“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僅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也是科任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我的一些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我把我的做法總結出來供同仁們參考。
1.把課堂教學變成轉化“學困生”的主陣地,時時、事事關注學困生。一般情況下,學困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有意注意很難保持持久,課堂上容易出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情況,我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時時關注學困生的行為表現,當發(fā)現“學困生”思想“開小差”時,我通常通過語速的變化、短暫的停頓、走到“開小差”同學的身邊等方式,引起他們的注意,迫使他們把游離于課堂之外的心收回來,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在課堂上,我還為學困生預設了許多問題,為他們創(chuàng)設展示個性特點的機會,增強“學困生”在學習方面的自信心。在學生完成課堂練習時,我巡視的重點是“學困生”,做得好時,及時鼓勵;出現問題,立即糾正。
2.抓住教育契機,及時表揚鼓勵,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觀察學生,你就會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其實很多,“學困生”也不例外,在他們身上同樣有很多閃光點,只要教師抓住了教育的契機,及時的表揚鼓勵,就會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六年級學生張某,知識基礎很差,以前每次數學檢測,他的成績都在二十分以下。課堂上,小動作不斷,作業(yè)書寫潦草凌亂,布置的課后練習從來不完成,是典型的“學困生”,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我為張某的情境很無奈,恰在此時,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作業(yè)展評活動,組織全校學生參觀“優(yōu)秀學生作業(yè)”。當天批閱作業(yè)時,發(fā)現張某的作業(yè)書寫有了巨大變化,一筆一劃,每個字都寫的工工整整。我在他的作業(yè)本上寫了這樣的評語:“今天的作業(yè)你完成的很棒,老師為你的進步感到高興,如果以后的課堂聽講、課后練習都像做今天作業(yè)這樣用心,你定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老師期待你的改變!”第二天數學課,張某整節(jié)課都坐得端端正正,聽講非常專心。下課時,我當眾表揚了他。從此,張某的表現讓我感到很欣慰。課堂聽講專注,作業(yè)書寫認真,練習完成及時,他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正朝著我期待的方向不斷邁進。兩次及時的鼓勵,讓我收獲了意外的驚喜。
3.耐心細致輔導,把“學困生”轉化工作落到實處。有些學生,由于知識斷層,導致后面的學習跟不上,變成了“學困生”。對這種“學困生”的轉化,不僅要在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下功夫,更重要的是找到他們學習的“攔路虎”,通過“開小灶”的方式,耐心、細致輔導,為后繼學習掃清障礙,提升“學困生”的自信心。我曾經教過的四年級學生謝某,數學成績中等,通過日常作業(yè)、課堂練習發(fā)現,他在計算除法時錯的比較多。和他交流得知,他在學習乘法的意義及乘法口訣時,因病請假耽誤了十多天,返校后這部分知識沒有及時補習,導致形成了知識斷層,除法計算對他來說也成了“攔路虎”。了解原因后,連續(xù)利用三天下午放學時間,我給他補習乘法口訣及乘法的意義,從那之后,他的數學成績都穩(wěn)定在優(yōu)秀水平。
總之,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多種多樣,相對應的學困生的轉化方法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用心觀察,找準原因,選擇恰當的方法,耐心實施,把更多的“學困生”轉變成“中等生”,甚至是“優(yōu)等生”。 只有這樣,才能加快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